无锡鼋头渚,从最著名的景点“鼋渚春涛”向东,沿蜿蜒山路,可一径步行到山下湖畔的“万浪卷雪”,途中须穿过一座外形古朴的方亭——“憩亭”,亭中有石碑,名“湖山歌碑”。据官方记载,此碑乃明朝嘉靖年间隐士王问隐所作,碑文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太湖山水风光。我每每带友人游览至此,总要解释,当年是看了这方碑,才起了回乡的念头。站在这憩亭之中,近处是葳蕤花草,参天古木,远处有烟波浩渺三万六千顷之太湖,水面浮光闪耀,帆影点点,再加上碑文中白鹭群飞、花香鱼肥、“秋风萧萧吹客衣,嗟今之人胡不归”的诗句,不能不令人生起“故乡大好山河,为何还要在外漂泊”的感叹。
这番描述,不知道友人们信不信,反正把自己说服了,当初就是怀着如此诗意的心情回来的。但回头细想,又不完全如是。回乡的过程并非一时动心起念,倒像一场缜密的策划,又加之时事推波助澜,返乡最终成功。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策划,很大程度是性格的因素,恋家、贪图安逸,也包含着对现实的妥协退让。
我上大学的城市在武汉,一个物理上的“大城市”,大而无章,带着隐隐的江湖气,由于经济不发达,不是通俗意义上类似“北上广”的大城市。第一次体验大城市的生活,是大学时期有机会去香港的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做几个月实习生。
香港弹丸之地,倒是公认的“大城市”。 实习生待遇不错,住酒店公寓,离维港近,房间里能看海,又不用加班,朝九晚五,闲时买买买。我却从第二个月想离开。我想念宽阔的街道,扶疏的树木,各种美食,还有家人朋友。这种想念很抽象,说不出那街道树木归属于哪个城市,美食来自于哪个菜系,只是一个混合着景致与味道的巨大气团,远远地飘在某个地方,那或许是一种乡愁,或许是我对理想中城市的描摹,但更可能是大城市拥挤不堪的生活空间导致的一种过敏反应。
香港街上行人摩肩接踵,步履极快,常有不可避免的身体触碰,“唔该”,“sorry”常挂嘴边。就连办公室转角处不经意和同事迎头撞上,俩人也会条件反射似的脱口而出sorry。我们住的公寓大约六七十平米,做成了三室两厅两卫(内地的住宅如今也在效仿),而能在同一区域买下近似面积的房子,已是很多人的梦想。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勤力务实,相信努力会有回报,期待或许有一天能购置“千尺豪宅”。入职第一天,合伙人讲了他自己的故事——卡车司机的孩子,少年时最大的梦想是去旺角一座大楼顶层的旋转餐厅吃自助餐。因为学业平平无法考入香港当地大学,家里举债供他去英国念书。毕业后进公司从买三明治咖啡的小弟做起,一路升至合伙人。功成名就后当他想去旺角完成那个少年时的梦想,却发现旋转餐厅早已消失。这是一个成功者香港梦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注定只属于少数人。梦想之外,生活很现实。公司一位老同事建议我们搭天星小轮上班,可以比坐过海巴士省下三块钱。客户单位的一个职员告诉我为了坐价格更低廉的没有空调的巴士上班,单程必须多花一个小时。那个夏天,当政府决定取消无空调巴士时,遭到了大批市民的抗议……后来我知道,这是全世界贫富差异最大的发达社会,每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贫困人口(未获得截至目前的精确数据)。城市光鲜的外表之下,充满了个体的挣扎也无奈。而我,隐隐地感到自己并不适合也不愿意成为这其中摸爬滚打的一员。
毕业后我进入实习公司在上海的分所,开始了白天出入甲级写字楼,晚上猫进弄堂吃一顿鸭血粉丝或沙县小吃的生活。逢周末必回家,因为实在是不习惯没有山水的城市,从来没有想过要在此地久留。一年后去到新开的南京所,有了一点白领的感觉。挺喜欢南京,相比上海,那时它还不算大城市吧,房价也相对合理。考虑留在南京,09年开始看房子,河西刚过一万。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突然有一个机会回无锡,我们立刻决定要回来,毕竟当时无锡最贵的房子不过8000。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半点犹豫。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贪图故乡的闲适生活吧。
距离我回到无锡也已经有六年了,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最近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涨,其中有我短暂停留过的上海和南京,网络上也有很多文章为留在大城市的外乡人出谋划策。它们赞同坚定地留下,赞颂无保留的拼搏,为留下的人绘制了一个美好的图景,他们的才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他们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和朋友,他们的资产将和回到故乡的人越来越大地拉开差距。我无意于辩驳,毕竟这些论断都是事实。我欣赏留在大城市的人,欣赏他们的气魄、钦佩他们的能力和不畏艰难的作风。我认识到自己的短视,哪怕不留在大城市,当时狠狠心买套房也好啊。也承认自己的困境,小城市人脉网络错综复杂,事业上升通道受阻,产业单一想跳槽却发现无槽可跳。
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能够享受亲情之乐以及小城市的便捷生活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短短一生,一个人需要遵从心意,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生活。就让强者屹立于强者之林,而感谢家乡,让我这样的弱者还有路可退。
6\u74e3\u8bfb\u4e66","imgsrc":"http:\/\/p0.qhimg.com\/t01058b5d1fd7766fb5.jpg&q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