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过得不同往日。毕竟,在学校里,端午节是个直接被忽视的节日。大家感兴趣的只是三天假期。
而今年,头一次很认真的吃了顿饭。江大厨辛苦了一个上午的劳动成果,小炒肉、红烧鱼、油焖大虾、茄子豆角样样不少,一群人围坐在桌边,喝喝饮料,侃侃大山,竟给我久违的家的感觉。还有搞笑的小插曲。开吃了之后才发现饭碗不够用,举子临时跑去邻居家借碗。看来,这个地方也很久没有那么热闹了。
虽然,一直到吃完饭都没有人说一句端午节快乐,但我确实是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不只是因为可口的饭菜,也不只是因为好吃的大肉粽,而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的陪伴。彼此之间不用顾忌。这样放松的相处模式,就像在家里。
确实已经很久没在家里过端午节了。其实,我家那边,端午节是叫做端阳节的。包粽子永远是过端阳节的重头戏。提前三五天奶奶就会准备好包粽子要用的糯米,洗一洗淘一淘,再洗一洗淘一淘。提前七八天就摘好了粽叶。那种叶子是挺奇怪的,长得跟放大版的竹叶一模一样。
包粽子是个细活。我只有围观的分,从来没有参与过。毕竟锄禾日当午是从小背过的,浪费粮食不道德。所以奶奶每次包粽子,我就搬个凳子坐旁边跟她唠嗑。不消一会儿,街坊四邻、七大姑八大姨家里的鸡毛蒜皮、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我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奶奶包粽子的手艺真不是吹的。她先把粽叶卷成一个像冰淇淋筒那样的空心卷儿,然后用勺子一勺一勺填满已经搅匀了的糯米、绿豆和芝麻。再用筷子一点点地捣严实,用绳子扎紧。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她一边跟我聊着天,另一边一个个秀气的小粽子就可以下锅了。
端午节当天,爷爷准会一大早出门,然后带回来一大把还带着露水的艾草和菖蒲。小时候的我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在门口放这两种草。对这个没意思的端午节特定曲目也根本不感冒。长大了以后又懒得去搞明白,不过,却已经习惯了这特别的端午节青草味道。
想当年,吃粽子是我最讨厌的事情。似乎一旦到了端午节,粽子就必须是主食。我妈可以名正言顺的罢工,不做菜也不煮饭,用几个粽子打发我和我弟。对于习惯了吃米饭的我,只吃粽子真是可怜到不行。第一口还好,吃到第二口、第三口就不乐意了。只好可怜兮兮的去奶奶的厨房里找饭菜。弟弟更是极端。他总是把啃过几口的粽子藏到碗柜或者墙角,看起来好像是吃了很多个,惹得我妈为他的饭量暗暗称奇,激动不已,以为儿子要长个儿了。直到第二天她清扫出那些藏在角角落落里的半截粽子,这才东窗事发,又是免不了一阵鸡飞狗跳。
其实相比于粽子,端午节的咸鸭蛋才是我的最爱。不过我妈对于腌制咸鸭蛋总是不得要领。每次做出来的不是太咸就是太淡,很少有味道正好的时候。幸好邻居大婶总是会及时接济我家,每年都会给我们送来几个咸鸭蛋。那冒着油的金灿灿的蛋黄,真是诱惑到不行。
OMG!一眨眼,端午假期只剩下半个下午了。唉,赶紧来个咸鸭蛋压压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