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她们俩在我后面总是欺负我,还踩我的脚,说我吃饭慢,嘲笑我,我不想去上学了....
下午,我和儿子兴高采烈地去了他同学家,这是他同学上个周五放学时和儿子的约定,昨晚睡觉前儿子告诉我,“妈妈明天要去可可家”
“嗯,你别忘记呦。”
“一直记着呢 ”
早上起床后,儿子再次提醒我去同学家的事。“放心吧,妈妈答应你的,什么时候食言过。”
午饭期间,儿子对我说妈妈你过来。
“干嘛”
“我给你说个秘密”
耳朵凑过去,声音虽小,但内容足够清晰明了:“下午去我同学家。”
【活生生的儿童版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事情
女主人(儿子同学的妈妈)开门之后,欢迎我们的还有一个小女生,比大地的颜色深一个号的肤色,算不上黑,但看上去很健康。单眼皮,长睫毛,因为黑眼珠占据眼睛三分之二的空间,所以显得眼白的范围很小,也就更加凸显她那双浓密的长睫毛。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她的鼻子,鼻梁高挺,两翼饱满、鼻头圆润,加上那微微卷起的头发,让我不得不多一份猜想。如果不是儿子的同学喊她姐姐,我真以为她是新疆女孩。进门后,我们大人交谈,三个人在我们跟前玩玩具,虽有争执,孩子们自己有能力化解,这是当妈妈喜闻乐见的场面。因为我们的谈话不会被打扰,堪称忙里偷闲的慰藉。
主妇们的聊天即便扯到天南海北,但一定不会忘记把孩子这个素材落下,因为这个话题最能激起共鸣。
孩子的妈妈突然压低声音,冲我使个眼色:“这姑娘胆小,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一般,越是这样同学越欺负她,因为软柿子好捏!我和她爸正为这事犯愁呢”
“前几天还”
声音又小一号,转脸看看女儿,不知是生怕她听到还是故意让她听到。她把生事情一五一十地描述了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开头的那段文字。
埋藏在心底的儿时记忆霎那间奔腾咆哮,我以为我忘了。
【原来从不曾忘记,只因往事不想被提及。】
6岁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个子小,性格谈不上内向也说不上活泼,学习成绩基本班级保持前三,从后面数。成绩不好,加之家庭经济一般一下,我胆小怕事更不敢惹事。
生活的真相不是你不惹事事就不会找你,生活太平。
班里有两个女生,一个年龄和我一样大,一个比我小一岁,总会找各种理由针对我,后来我得知她们俩是表亲关系。 那个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们俩对别的同学那么好,喜笑颜开,对我处处针对,恶语相向。原来我不但个子小成绩差还没有援手(我是家中老大)
因为妹妹的出生,我时常要迟到或者请假照顾她,帮妈妈分担压力。我更不敢告诉妈妈,担心妈妈会因此不喜欢自己(家中四个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很懂事,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她会表现成你喜欢的样子以此博得你的欢心。付出的代价是孩子的天性被压抑,性格被扭曲。后来妈妈看我也学不会,索性就让我退学了。我好开心,因为我再也不用见到那两个让我讨厌的人了,再也不用上学时担惊受怕,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欺负我了.....再后来她们俩升到了二年级,我们再没交集。
六年之后的某个春天,走在放学路上的我听见有人喊我,接连喊了两声,转过身,发现是当年欺负我的其中一个女孩。她言语中既有歉意又有仰慕,因为我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了,六年的光阴,我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身高1米65,皮肤白皙,成绩年纪前三,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羡慕的对象。
我没有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愤怒,反而脸上挂着平静的笑容,心中却是报仇雪恨的快感和骄傲。二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妈妈,小宇打我了“
“你打他了吗?”
“没有”
“告诉老师了吗?”(其实告诉老师也没用,因为学生多,老师顾不过来。若没实质伤害,老师看见了也不会说出来)
“没有”
“他因为什么打你知道吗?”
儿子想了想说不出一二三,我也没有继续追问。
“下次别人打你,你一定要打回去。”
“嗯 ”
“妈妈,他又打我了”
“你打他了吗”
“打了”我在儿子的脸上亲了一口,并告诉他做的对。
“我们不欺负别人,但决不允许别人肆意妄为”
武侠小说中不乏高手林立,练舞是为了打别人吗?不是,刚开始都是寻求自保,要不然你都没有出场的机会。
如果每个孩子都会使用使用武力,还有霸凌吗?没有,因为没有生存的土壤。不要让你的孩子先成为善良的人,而要先学会适者生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