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度,对于攀岩运动而言。登顶人的经验之谈或许其并不适用于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攀岩路线。但是前车之鉴,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相对于人,我更相信做事的方式、方法。
活着是一种体验,经历和见识到的一切,都会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思维边界。当你的思维边界大了,所有的事都小了。
谁都不是谁的依附物,不要试图在他人身上找存在感。那样,只会让自己难堪。
别忘了,你还有选择。在任何时候。
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还是做填空题吧。填空是一种创造,答案会是什么,可能自己都不一定明了。或者到了某个年纪,某个阶段就明白了。而选择是既定的事实,非此即彼。
我们总是抱有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却被具体的事物所困扰。因为理想是想象而来的,而具体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不能丰富自己的内在,能感受到的也就是月入八千或者一万的差别。如果能不断地去丰富和感知自己的内心,那么你能收获的是另一个,不同的世界。
这世上没有人是值得你刻意去讨好的,也没有什么事或者物是值得你刻意追求的。需要用刻意来维持的平衡或者关系是不会长久的。
时间是一个单向不可逆的进程,两岸繁花,顾此失彼。
生命的成长实则是一个不断突破或者说逃离的过程。小时候冲脱妈妈的怀抱奔向学校,长大后迫不及待地盼着毕业,期待着人生的第一桶金。只是当生活过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又渴望回到那个可以随时变换角色,尚未定型、尚未定性的年代。
人总是以不变的期许来限定人性的多变,到头来高高的期望也就变成了沉重的失望。有时候失望是因为把不可控的因素强行加以了确定,并寄希望于确定。
人性虽然是多变的,在不同的境况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善与恶。但一个人的气质却是难以一时改变的,它是一个随着成长不断累积的过程。现在所体现出来的气质是一个人过往经历总结而来的反馈。书香门第是一个需要几代人传承而来的名词,而培养一个贵族同样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人文环境或者风土人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化。
最后想说的是,标题上的那句:活着就是一种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