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两天前都已经读完了,但是竟不知从何处下手写起。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本书的感想,我会说: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因为伟人就应该是伟人。
并不是我特别想吹洛克菲勒的“彩虹气体”,而是在读该书过程中,总想将书中的每句话都作为我的摘书笔记进行抄录,万幸我只是一名社会上普通工人,即不需要行商准则,也不需要金融投机行业的行为规范,因此书中大部分的金玉良言不能为我所用,当然想用也没办法利用,毕竟我只是读懂了他们但并没有读透他们。
当然即使是专业不同,伟人之所以伟大的原因之一是道理通用,例如洛克菲勒在描述与弗莱格勒合作的情形中,用了这样的话:基于商业合作的友谊远远好过基于友谊的商业合作。这句话不应该只能够用于商业合作,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是相通的。中国道家创始人庄子也曾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两个观点看似不同,但若从本质来讲,其实是一致的。
朋友与利益在商业合作中是很难划分的,因为商业合作本质上便是以利益为基准,合则聚,不合则散,如果拿朋友的关系来进行商业合作便会逐渐形成“小人之交甘若醴”的局面。其实仔细分析,君子之交讲究的是纯洁,不要掺杂过多的因素,自然“淡如水”,正如洛克菲勒在书中所说:在所有这些优势条件下,要获得最大的利益,最重要的是在全世界建立起美国信誉。其实也是指洛克菲勒企业信誉,以信誉为基础的合作令双方的关系纯洁。正如我闷在日常工作中,各司其职,精诚合作,这样产生的感情是最牢固的。与之相反,若是本身处于朋友关系,而强加上一层利益关系,最终关系也会因为“浑浊”而逐渐变质,最终两个人反而成为了小人。
抛出这种通用的类似哲学的道理,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是因为其中强大的事实支撑。这也是伟人就应该是伟人最本质的原因,毕竟道理每个人都会讲,但说出来很容易,支撑起来却很难。例如这样一句话: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我们自己,就在三个小时之前,我甚至就在与一位朋友讨论过这句话,当然比较失望的是我竟然没有引用这本书中的案例——五大湖造船厂竞争事件。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洛克菲勒在五大湖的采矿产业投资,急需建造船舶,将此件事委托给竞争对手马赛。马赛先生在充分调查五大湖的造船厂后,进行了秘密招标,由于当时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每位造船厂厂主都想拥有这笔订单,为了投标成功,都选择了自己船厂的最大极限,而马赛先生利用这种秘密投标方式逼出了五大湖造船厂的极限造船能力,而每位造船厂长厂主到最后才发现原来除了自己,他们根本没有竞争对手。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潜在的感觉:洛克菲勒说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但是明明我也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没有那种“义愤填膺”的状态呢,哪怕是一刻都不曾出现过。后来曾针对这点仔细分析过,最终在洛克菲勒写给自己最小孩子“小约翰”的信中找到了答案。虽然洛克菲勒在信中基本持有和小约翰不同的观点,但是每句话没有因为意见 的不同而又冒犯的地方,洛克菲勒是一个非常尊重对方的人,无论对方是怀有那种观点,他都在了解尊重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他的语言经常一阵见血的指出核心所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令我对他说的话深信不疑,虽然两个人所占的角度完全不同。例如洛克菲勒在写给厌烦工作小约翰的信中说道:其实我也不喜欢工作,也没有人会喜欢工作,但我喜欢工作中所包含的东西——发现自己的机会,只有不断地发现自己才能提升自己,才能为自己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积累经验。这句话若是没有阐明自己也是理解不喜欢工作的话,会让人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正是因为洛克菲勒经历过,理解厌恶工作的核心所在,才能够很透彻的点出工作的意义,毕竟稍微有点追求的人通常都是在追逐意义。
对我来说,这本书有太多的话是经典,虽然其中有些地方理解并不是很透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本经典的书所蕴含的哲理是历久弥香的,语言更是值得反复咀嚼,希望有机会再次拜读的话能和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