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我觉得最近有点走火入魔,感觉总会抓紧每一次机会,去思考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好事,但我唯一能肯定的是,思考肯定比不思考要好。
前两天,我校高一(文)学生队与教师队组织了一场篮球比赛。
我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其实对于胜利并没那么渴望。更多时候,我是在思考这场球赛所折射出的一些东西。
比赛一开始,教师队凭借着早已谋划好的战术,拉开了分差。而高一(文)只是中规中矩,配合上甚至显得不那么有体系。前三节结束的时候,两只队伍的分差,是十一分。
教师队领先十一分。
比赛的关键是在第四节。第四节高一(文)我如果不能扳回来,那这次比赛教师队就赢定了。
而高一(文)有着最明显的优势,体力。
第四节前五分钟,教师队和高一(文)基本都是保持一队一个球的频率,虽然分数蹭蹭蹭上涨,但很可惜,分差仍然恒定。
比赛只剩下五分钟的时候,高一(文)开始发力了。他们凭借着年轻,凭借着不错的身体条件,开始强攻。
比赛到了这个时候,也到了最扣人心弦的时候,高一(文)一度把比分分差拉到了两分之差,可以说那一刻,只要在进一个球,就能拉平比分,打成加时赛。
而这个时候,时间剩下了最后一分钟……最后三十秒。很遗憾,在老师队的死守下,高一(文)未建寸功,反而教师队再度进球,教师队赢了。
这应该说是一场很平常的比赛,但是因为参与其中,所以引发了我的思考。
把镜头往回拉,其实,在比赛还没开始之前,我每次遇到高一(文)的同学,他们都是自信满满的。事实上,教师队对这一次比赛,信心也并没有那么足。
但是最终的结果,信心满满的队伍失败了,信心不足的教师队胜利了。
我试着去总结这其中的原因。
这让我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第一、高一(文)自信心太足,所以没有准备。
因为太自信,所以能看到,高一(文)的战术,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的。而教师队不同,在比赛前一天,就已然敲定了战术,不打无准备的仗。而高一(文)呢,在分差拉开之后,才聚集在一起,开始商量战术。
第二、分差太大,却不在一开始追回来
如果说第三节结束,高一(文)与教师队的分差只在一两分之间,那这场球赛,已经没有悬念。
原因很简单,老师们的体力跟不上,一两分的差距,太容易被反超。可是高一(文)却是没能拉开这个分差,第四节去了一半时间了,分差仍然还是存在。
第三、输在团队配合上
教师队丢分不会怪给谁,但到了后面,高一(文)却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这种情绪并没有良好引导,而是在互相责怪。
说了这么多,实际上还没有进入到我想说的主题。
我想将此次比赛,比喻成高中三年。
高中三年,就如同四节比赛。如果说你在前三节,也就是高三之前,不努力,导致和别人拉开极大的差距,那么等你开始努力的时候,即便是累到泪流满面,你也是输的下场。
即便是你再努力,你想用一年的时间去追赶别人的三年,那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你一次又一次接近,但接近并不努力。因为你在努力的时候,别人并没有放弃努力啊!
有个学生告诉我:“到了高中,知道该努力了,可是你想要追赶的那些人,人家初中努力学习,高中也从未放弃,怎么去追赶。”
人生就是这样,你没有努力的时候,人家在努力;你想要奋斗的时候,人家还是一直在奋斗,差距一直在,从未缩短。
高考也如同一场比赛,一场注定会有人吹响哨声,提示比赛结束的比赛,它是有时间限制的,到了那个时间点,你即使再觉得你可以再抢救一下,但抢救的几率,始终不大。
故而,我希望我的学生,正在高一或者高二的学生,从此刻开始努力,正如同那一场高一(文)和教师队的比赛,从第一节开始拼搏、第二节开始拼搏,都可以,但千万不要在最后一分钟,才想要去博一把。
那时候,书山里,你博不赢了。
当然,这样一讲,很多同学可能会很沮丧,就如同刚才那个学生所说的一样,那么大的差距,可能再也追赶不上了。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庆幸的发现,篮球比赛与高考的不同了。篮球的分数,没有限制,可高考的分数,却是只能在750。
换句话说,知识一直是那么多,别人从高一开始努力,要攻克那么多知识,你从现在开始努力,也是为了攻克那么多知识。
在分数值固定、时间固定的情况下,追赶的机会,远远比一场篮球的机会还要大。
所以,在文章的结尾,我想这样告诉大家,你觉得晚了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想想如果篮球比赛规定只能达到一个固定分数,然后对手必须转为防守(复习、巩固),你难道没有赢的机会吗?
机会太大了。如果你从此刻开始努力的话,你和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虽然起点不同,但是却一定能在同一终点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