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文:桃子李子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感觉读书给我带来快乐,相反它让我觉得孤独,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假如我没读过那么多书的话,岂不是也和大家一样在岁月静好的环境里享受‘生活’”?
以上这段话,是一位友人发布在微信群里的一段感慨。这涉及到读书的用处问题。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如果说有用,到底有什么用,随便哪个人都能说出具体的几条用处来。如果说没用,似乎也能找到合适的例证。其实,友人的这个困惑也是我近几年常有的困惑,庆幸我自己得到了解决。而友人内心也是得到了解决的。他说的这段话,也正是我的解决之道,也正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的选择。
“觉醒虽然痛苦不堪,但回望井底岁月,相比之下却仍愿选择与清醒的痛苦和绝望为伍……”
这种选择的力量来自哪里?我想,正是因为阅读带来的这种“觉醒”。没有阅读,注定不会拥有这份“觉醒”,注定一辈子如井底之蛙一般活在静好的岁月里,活在虚假的梦幻里。这里所说的“阅读”,是真正的阅读。我以为,独立的思考,带有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联系自身,2016年之前的我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一直从还提时代算起。但是,站在2016年之后的生命节点回望过往的阅读生涯,是带着“苦涩”的,是要哑然失笑的。因为那不是真正的阅读,对思维的迭代,认知的 提升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一个人,一旦进入了真正的阅读,一旦开始了阅读时的真正的批判性思考。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了,经常会有一种“俯视众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这不是自大,相信每一个真正享受过阅读的读书人都会有这样的“高光时刻”。每当此时,孤独感甚至痛苦感就会悄然来袭。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言行的确会与身边众人产生不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这绝对不是说,读书的人多么高贵,而是真实存在的情况,也是许多人对读书人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评价。的确,因为阅读,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因为阅读,我们拥有了更高远的眼界;因为阅读,我们对日常,对世态人情有了更多的悲悯;因为阅读,我们也变得更为智慧,经历岁月洗练的经典书籍,已经说透了我们这个平凡世界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读过,便懂得,便不再惊讶,也便能更好地应对。
因为阅读,我们对这个世界上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符合常识的“奇谈怪论”“匪夷所思”“脑残行径”诸如此类,才会忍不住想说,忍不住想有所作为。可是,偏偏我们是那样的弱不禁风,那样的手无缚鸡之力,那样的软弱……只能转而向内攻击自己,造成痛苦。“岁月静好”,当然是个好的词语,我想,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静好岁月里。可,不真实的岁月静好蒙蔽了多少善良的眼睛,掩盖了多少人间的罪恶,就如“正能量”一样。太多活在岁月静好里的人,看不到黑暗,更不愿意去面对,终生如井底的青蛙一样,贪恋井上的那一小片美丽天空。读书人,尤其是读了经典书籍的读书人,是不可能再蒙上双眼,以致去自我欺骗了。一个已经觉醒了的人,是再也回不去了。
觉醒痛苦吗?当然不!那是一种高级的幸福。正如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解决一道数学难题与直接抄答案获得的幸福感是肯定不能同日而语的;正如经过千辛万苦获得的荣誉,与轻松被悄悄给予的名不副实的“荣誉”给人带来的幸福程度肯定是天壤之别的。我总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某个一辈子生活在静好岁月里的人,临终前,才发现自己一辈子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不真实的世界中,该是多么的痛苦。就像那只一辈子安逸生活在井中的青蛙,临死前被人带到了井外,看到了日月苍穹,看到了高山流水,看到了莽莽森林,看到了浩瀚大海……
“在一个广场上,人挤人,你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但如果你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就知道周遭的种种拥挤对你来说其实毫无意义。”这是我喜欢的一段话。怎样能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我相信,阅读,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一旦拥有了这样的“上帝视角”,我们便可更好地生活,高质量的生活。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阅读,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过滤掉对我们短暂一生意义不大或毫无意义的大事小情、是是非非,让我们寻得一生所爱。
所以,阅读有什么用?它实在关乎我们偶然降临于地球的每个生命个体的生命的质量、意义和价值。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我即我自由。我愿岁月无负天地,我愿此生辽阔高远。庆幸遇见书籍,庆幸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读书人。这一切的遭遇和幸福,难道不是读书带来的吗?“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这份烂漫与淳朴,读书人有的,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