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这一段话到如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也是《论语》的烦人之处,它不算是系统的逻辑陈述,只是语录的整理,而且可能有篡改,最重要的是非孔子一人的语录!
此句的疑问之处在于“辟”的解释,它是什么意思,那么整章就会得到不同的意义,而且总体来说还都过得去!
第二点就是最后一句话的解释,“作者七人矣”肯定有它的作用,可是无论是哪种人都可以找出七个,这又造成了不知所云的结果!
但是我觉得第二点上,在孔子说的时候,他的弟子是很明确知道的,否则这句话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但是如今的我们却无论如何也不能确定是指哪个方向的人物!
而且这句话对于理解前面的“辟”字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句话就是从前面的意思总结而来的七个人!
那么我们现在就不讨论第二点了,我们来剖析一下第一点的这个“辟”字!
大概我看到两个解释,第一个解释为“开辟”,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大道的推行,贤人会开辟一个时代,次一等的会开辟一个地区,次一等的会开辟教化人的事业,再其次就是开辟学说立言的人。”孔子说:“古人开辟一个时代并兴起圣贤之道的有七个人,分别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更多解释为:通假字“避”的,具体翻译如下:
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乱世而隐居,其次是择地方而住,再其次是避开不好的脸色,再其次是避开恶言。”孔子说:“这样做的人有七位: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鲁少连。
可是每个都有道理,也符合逻辑的要求,但是圣人教育弟子不可能让弟子去猜的吧,说明他省略了他们那时候都知道的内容,也就是说是在一个他们了解的的共同语境中的对话!
可是纵是如此,我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把“辟”字解释为“透彻”的意思,也可以让这句话符合逻辑,可是这不太可能是孔夫子原话的意思!
那么我就来翻译一下这种理解的意思吧:贤者可以透彻一个时代,次一点的可以透彻一个地区,再次一点的可以透彻一个存在,再不济也可以透彻一个人的言语,做到这个的人有七个人!这七个人随便找也能糊弄过去!
其实我说的第三种就是我说着玩的,觉得逻辑也说的过去,不过我最愿意信的还是那个解释为通假字的“避”,因为宪问整体都是在大格局上来说的居多,而且根据顺序来看,下一章节也是有避世观点讨论的,古人按照逻辑是十分可能安排在相邻的章节的!
当然了,这只是我愿意相信它本是这样的,并不代表我喜欢这种思维,更不代表就是如此。要是说到喜欢,我还是最喜欢我的第三种,就当我自己得瑟一下吧!
对于第一种,我觉得把贤者放在最高度不太合适,毕竟还有圣人,如果贤者就可以开辟一个时代,那么圣人该有何用呢?
好了就到这里吧,权当我们共同思考,文字本身就是我们思考的平台,或者说是我们思考的素材,把实用的道理思考出来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