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了一个英国留学的主题分享,对方是房产相关的项目,正打算要开拓海外市场,间接与留学产生了一丁点联系。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对当下留学概况和海外留学市场做进一步的了解,以便于在他们的近期工作中找到突破口,做好业务板块开拓。
我们提前一天收集到10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留学相关的所有内容,然后根据这10个问题做分析和整理,完成一套PPT的设计制作。
我的朋友S先开始澳洲信息的分享。S开场做自我介绍,最后说“如果大家在讲述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打断提问”。之后在分享的50分钟里,刚讲到10分钟左右,讲到海外留学生的住宿问题,就被打断,提了几个问题。经过几个问题的回答,已经过了十几分钟。接下来S把整个PPT讲完,中间又经历了两次提问,但都很快过去。讲完后做答疑的时候,大家问题不多,几分钟就结束掉了。
澳洲结束之后,我开始做英国分享。我开场做完自我介绍后,也说如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也可以我结束后一起提问。我用了半个小时把内容讲完,并且根据S分享时被提问的焦点住宿问题,做了相关板块的重点解说。分享过程中,提问不多。分享完成后,提问和答疑用了大约20分钟。整体时间也在50分钟左右。
通过S和我的这两段分享,对如何做好一场主题分享,建议分三个阶段来准备:
【分享前,做好准备工作】
主题分享,顾名思义,是确定好主题,需要围绕主题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同时,最好能对听众的具体需求和偏好做过调查,了解对方的焦点在哪里,从而提高备课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分享中,根据现场反馈做微调和应变】
S在分享中被打断提问,重点解释了留学生住宿问题,而后她调整了内容侧重点,将本次分享的重点从留学申请改为住宿租房。之后又有几次提问,基本是按照这个思路走的。这个改变是S根据现场提问焦点而做出的。有效的突出了重点,并缩减了非重点部分所用的时间。
我在S之后分享,由于看到S分享被打断的情况,对分享过程的完整性有打折扣,所以我调整了开场白,增加了一句“如果过程中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也可以我结束后一起提问”。可能是由于这句话起了暗示作用,也可能是因为之前在S讲时提问的内容得到了答案,能覆盖到我讲的内容,分享过程中几乎没有人发声提问。分享结束后,提问交流对答效果也不错。
根据听众现场的反馈做微调,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更快适应现场节奏,与现场的场域融合在一起。二是根据前面人的情况和表现做微调,别人遇到的问题我们尽量避免,别人讲的好的地方我们能不能学。这种微调可以增强对现场情况的把控,引导听众从而实现听者与讲者的共鸣。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场反馈做微调和应变的动作,需要具备强大的现场感受和应变能力。需要对人、事、场有很强的敏感度,并且迅速做出反应。这样的能力不是靠天赋,也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历练和积累。要抓住每一次历练的机会。
【分享后,通过复盘做更新迭代】
主题分享结束后,应尽快复盘,针对在分享过程的问题进行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以后的分享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复盘,重新观察自己的问题,并做积极改善,在下一次分享时不犯同样的错误。复盘后,把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汇总,就可以把自己的分享文档更新迭代。不断更新迭代,产品(包含文字产品、精神产品)才有活力,思维才越来越宽。
复盘时,想到一个问题:试想,如果我在开场直接建议全部讲完之后再进行提问,这样直接的表达是否容易被听众接受?特别是在有了第一轮随讲随问的经验之后,听众是否愿意接受我的强制安排?下次分享时希望有机会试用一下。
人们常说,教才是最好的学。同样,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在教与学,输出与输入的过程里,加深自己对产品内容的理解,更快速的完成更新迭代,永远走在最前沿。
要想不被替代,就要不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