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全球资源竞争的焦点可能会发生重大转变。作为工业时代的核心资源,石油的地位正在面临挑战,而在新能源转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铜的战略价值愈发显得重要。
铜的重要性源于其在新能源体系中的基础性和不可替代性,优异的导电性能使其成为现代电力传输和转换的核心材料。无论是传统工业还是新兴科技领域,铜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能源生产与传输环节,铜的需求量巨大。全球电网的升级改造,光伏电站,风力发电场尤其是海上风电的建设,都高度依赖铜。根据国际铜业协会的数据,光伏电站的单位用铜量是传统火电站的6-12倍,单个海上风电机组的耗铜量超过10吨,特高压输电线路每公里也需要消耗6-8吨铜。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是铜需求增长的首要动力。
此外,交通领域的电动化转型也显著增加了铜的消耗量。相比传统燃油车约20公斤的用铜量,每辆电动车平均需要使用60至100公斤铜。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已经突破1800万辆,并且仍在高速增长,交通领域对铜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
前沿科技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铜。例如,以国金证券的测算,高性能AI服务器的单台耗铜量高达1.36吨。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先进设备同样需要大量的铜,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材料之一。
然而,在需求持续强劲增长的同时,铜的供给却面临着严峻挑战。与石油不同,起码目前铜还找不到兼具规模化和相近性能的替代品,虽然铝可以在部分低压场景替代铜,但在超高压输电等对效率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关键领域,铜的地位无可撼动。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全球新发现铜矿的平均品位,已从约1%下降到0.5%左右。这意味着要获得等量的铜,需要开采和处理更多的矿石,开采难度和成本显著上升。此外,开发一座新的铜矿通常需要8到10年,供给远跟不上需求的激增。
根据SEG Discovery的研究数据,要实现全球新能源转型的目标,预计还需要消耗约35亿吨以上的铜,而目前全球每年的精炼铜产量,还不到3000万吨。
全球大约一半的铜矿储量,集中在智利和秘鲁两个国家。过高的资源集中度带了巨大的区域波动风险,一旦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层面有个风吹草动,全世界的铜供应链都会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导向,也在进一步强化铜的战略地位。欧盟推出了高达5800亿欧元的电网投资计划,美国投入巨资进行电网现代化升级,中国的电网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国家级的基建投资,能够为铜价的上涨提供长期支撑。
在过去,铜价主要跟随全球的经济周期波动,被视为典型的周期性商品。如今,其价格越来越受到新能源领域的刚性投资驱动,呈现出更强的结构性支撑。铜正在从一种普通的工业金属,转变为新能源时代不可或缺的硬通货。它的稀缺性和在关键应用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使其成为全球脱碳进程中最关键的资源之一。
展望未来十年,谁能够更有效地掌控或获取铜资源,谁就可能在新能源时代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二十世纪围绕石油资源的地缘政治博弈及其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铜资源是否会引发类似的历史进程,已经几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