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4
“工业4.0”这个词汇,最早是出现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2012年10月,德国的[工业4.0工作小组]向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了“工业4.0”的实施建议,并在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展览会上,正式推出了这个概念。“工业4.0”概念的核心,其实就是把物联网和智能化模式引入到制造业。
这种对工业进行版本数字分级的划分,是根据制造模式的变化来进行区别设定的。工业1.0,其实说的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指的是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制造业开始从手工转向机械化。这次工业革命既是工具革命也是动力革命,典型代表就是纺织厂的机械化。这次工具革命对生产效率的提升,由此把“人群化人类”带入到“社会化人类”,其意义十分重大,可与上帝把火种送给人类的后果相媲美。
工业2.0,或者说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电器化,可以看作是人类生产活动在动力上的再一次革命。电力的使用带来了大规模制造模式,典型的制造业代表就是福特公司的流水线。
工业3.0,也就是工业信息化革命。是信息技术带来了机器的自动化,这是一次生产制造的控制革命,比如全自动化的可口可乐生产线。人类从此在体力和脑力这两个方向上,都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而工业4.0,它突出的特点是引入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也就是说,利用数据把车间、生产线和生产设备连接起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可以称作是工业的智能化革命。
以上所有的这些革命性的改变和进步都是围绕着“提升效率”这个根本目标而来的。工业4.0的要害关键在于不仅仅旨在提高制造效率,更是把目标瞄准了“资源使用效率”这个更具有经济学最高目标意味的方向上。
人们在观察和总结事物的时候,往往习惯于把目光停留在表面的容易看到的层次上,总是会说人类文明的飞跃是由于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导致的,从工业1.0到工业4.0所带来的改变,不就是证明吗?你如果这样想的话,你不过就是一个工匠,顶多也就是一个工程师罢了。你看不到的是,驱动工业革命发生的是资本在某些特定方向上的聚集,以及资本聚集背后更深刻的原因。如果你想成为这样一个思想深刻、目光深远的明白人,就请跟立春我学习《先验演绎经济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