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北省优秀教师张胜利
有一位乡村男教师,他勤于钻研,教研相长、科学管理、爱生如子;他是学校教学专家,管理基石,教师领头雁,学生引路人;他以行动赢得称赞,成为乡村教改启明灯。他就是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初级中学教师张胜利,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十堰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
率先课改,师生共同成长
张胜利老师勤奋好学,乐于钻研,多年来发表了教育教学论文11篇,省市级课题结题3个,成为郧阳区有名的教研领头羊。从2000年开始,为了尽快提升自己,他坚持学习《中学数学教学》、《班主任》等书籍和影象资料,他阅读多部教育专著,观摩名师教学课例和教学方法,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2005年他加入十堰市“中学数学在线教研QQ群”,虚心向专家学习请教。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科研的道路上来。”张胜利老师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不断向这个方向奋斗。2009年,他根据郧阳区教科所的教研专题,申请了一个子专题——《科学评价,克服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研究》,他带头查阅文献、收集分析资料、撰写教育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于2011年10月结题。
结题后,他把课题成果进行了在推广应用,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用科学评价来激励每一位学生。2006年,班上小文同学基础薄弱,学习跟不上,压力大,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张老师观察、思考、查阅资料,确定小文为胆汁质和抑郁质的混合型,对学习有着极度的恐惧心理。对小文应采取严格要求,并晓知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和温情,信任老师,树立自信心,帮助其进步。课上,他通过提问对其科学评价,每天进步一点,增强其自信心;课下,他利用数学作业评语、错题本评价,帮助其自强。张老师在小文的错题本中这样写道:错误已过去,现在的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一步一个脚印去前进。你课堂上表现积极,同学们都欣赏你,要相信自己能行,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一个月后,小文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主动写作业,请教老师、同学不懂的问题。张老师在作业上的批注、上课提问、交流谈心等科学评价方式,成了小文前进的动力。2011年10月,张胜利老师率先在鲍峡中学创办《数学论坛》,为全校数学教师搭建教研平台。老师们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交流教学心得、请教教学困惑、提出教学意见,张胜利老师总能及时回复答案、总结科学的教学方法,推广到教学实际中,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党群林老师的《“明理懂法”破解方程与不等式》,让老师们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张胜利老师的《让纠错本发挥最大的功效》、何华兵老师的《初中数学错题本的作用与运用思考》,给老师们提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法。张胜利老师抓住“论坛”数学交流的契机,主持了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纠错问题的研究》活动,并获得了省级课题研究成果。
教研相长,引领学科教学
张老师任九年级班主任多年,他深知教学和教研应双管齐下,相互促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为了切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让同学们学得轻松,他刻苦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他灵活运用教法,指导学生学法,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人施教。课堂上,他充分利用教具和小帮手,让学生多动手,培养独立学习的自觉性;精心设计每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总结、交流,在教《菱形的性质》时,他这样问:菱形被对角线分成几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求?循序渐进的提问,使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习数学兴趣逐渐浓厚,成功的喜悦逐层增加。因此,他的数学课堂吸引着全校教师和外校教师来观摩,在区、市数学课堂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2次、三等奖5次。他带的班级成绩人均分、及格、优生、高分人数总是遥遥领先,学不进数学的孩子基本没有,语文老师喜欢和他搭班,家长们喜欢将孩子交到他手上。在多年的教学中,带的班级获得过很多荣誉,培养了许多优异的学生:2009年中考,学生赵水平624分全区第15名;2010年中考,学生赵鹏628分全区第8名;2013年中考,王婧612分全区第26名,在2016年高考中以639分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2021年中考,学生吴炳川623.1分全区第21名……张胜利老师不仅自己课带得好,他还带动了其他数学教师,推动学校数学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在培养年轻教师上他无私奉献、毫无保留。他主动结对年轻教师,悉心帮扶,将自己“背上批辅考评”经验无私分享给新教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刘发洲老师的数学课,在区级大赛中获得第三名;2015年8月,朱琼老师的《二次函数与几何题的综合探究》荣获全国一等奖;年轻教师梁涛说,没有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就没有我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博采众长,凝聚团队力量
多年来,张胜利老师担任学校教学副校长。在管理上,他颇下功夫、动脑筋,博采众长,凝聚团队力量,使鲍峡中学的教学质量远近闻名。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反复调研,优化措施,精准施策。他提出:打造班级文化,营造学习氛围;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制定纪律措施;强化集体备课和说课,提高备课质量;重视检测分析,查漏补缺促进全体学生进步;注重与外校交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展“青蓝工程”,发挥师徒结对“传帮带”作用;制定“六个一”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讲一次公开课、写一篇优秀反思、设计一个优秀案例、制作一个优秀课件、出一份高质量试卷、写一篇优秀论文),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他任劳任怨、团结同事,从不抱怨,干事总是冲锋在前。老师们在他的带领下,比作风、比工作、争一流蔚然成风。2016年,与他搭班的李老师,身患疾病到医院做检查治疗。张老师主动为她调课守班,还多次经济援助。对年轻人,张老师很是贴心。一次,刘健老师在处理学生纠纷时,遇到家长不通理,沟通很为难,张老师主动站出来,与家长沟通化解了矛盾,使刘老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无私奉献,激励孩子成才
公司高管小玉对张老师一直充满感激。2002年,小玉在鲍峡中学上九年级,上课好走神,缺乏恒心和毅力。为了帮助小玉改掉坏习,特意安排做课代表,时刻督促,循循善诱。两个月后,小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发愤图强。完全变了个人,小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成绩很快提高,2003年中考,小玉以591分升入市一中,后来考上了湖北科技大学。
学生小军,2015年转入张老师班后,成绩一般,好搞恶作剧。为了搞清原因,他顶着烈日去家访。张老师认真分析了小军现状,与家长沟通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共同教育小军——考体校。在学校,让小军参加体训队,学习的劲头足了,成绩越来越好,看到孩子的巨大变化,小军父母激动地说:“你真是我们孩子的恩人啊!孩子将来有出息了,一定不会忘记你。”2016年,小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升入了市体校,现在成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学生小芳,四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承受不了打击神经出现问题。2002年秋季,开学时不见她来报名,张老师先后六次去她家,最终做通了小芳的思想工作,学校免除了她的学费。学费的问题解决了,生活费怎么办?面对董芳的这种状况,张老师竭力帮助她,倡导全校教师捐款,自己先后给小芳捐了几百元。有一次,小芳打开水时把脚烫了,张老师每天坚持带她到医院看伤、擦药,并将一日三餐送到他的床头。小芳在张老师给她送饭时,眼中噙泪,深情地说:“谢谢,张老师。”毕业后,小芳给张老师的信中写道: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家里很穷,别人都看不起我,然而在学校,你却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给了我许多温暖,我想叫你一声爸爸,我为有你这样的老师而感到幸福。
升入市一中的谌城城、韩健,至今还记得,只要考试达到了目标,张老师总会整十整百的奖励他们。朱新元更是感念张老师,张老师不禁在经济上帮助他,还给他买了中考复习资料,帮助他考上了郧阳中学!
23年来,张老师坚守在乡村教学一线。他说,我始终把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作座右铭;我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我无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