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大院后面那条河了。
从家属区穿过办公大院,出了大院北门走不了多远,就有一条小河。小时候,我不知道这条河从哪里来,又流向哪里,只知道往河的哪头走都看不到头。现在知道了,这条“小河”是昆玉河的一段。现在的昆玉河整条水系都清了淤,修了驳岸,河两侧装了汉白玉栏杆,种了垂柳。不管什么时候走在河边,风景都是很好的,只是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亲近河水了。
小时候,一到夏天,只要我想不出到哪里玩,就会翻出两个玻璃瓶,跑到小河边去捉小鱼。有时候放学了不想回家,甚至会背着书包跑到小河边玩。
那时候的小河,水很清,也很浅,一般只到我的小腿肚。即使刚下完大雨,河水涨起来,也不过刚到我的大腿。河边经常有独自玩耍的小孩子,大人们也不担心会出什么意外。
我们这些孩子们捉小鱼根本不需要做什么准备,只要有一个玻璃瓶,甚至塑料袋,就可以轻易地捉住几条小鱼。
每次捉鱼之前,我会先站在岸边观察一下,看哪里有鱼经常游来游去。然后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把玻璃瓶口或者塑料袋口迎着水流轻轻压进水里,然后,就可以耐心静等小鱼傻傻地撞进来了。等小鱼游进瓶子里一半之后,就可以瓶口向上迅速将瓶子提出水,小鱼就被捉住了。如果有人动作足够快,甚至可以用两只手掬成勺形,徒手捉鱼。
当然,如果有人带了点馒头渣饼干渣之类的,那捉小鱼简直不要太容易。只要把鱼饵放在瓶子里,不到一分钟,就会有小鱼寻着味儿游进瓶子里来了。而且瓶子里有鱼饵的时候,即使提起瓶子的速度不够快,小鱼也不容易跑掉。我还试过把小螺丝砸碎了,用螺丝肉做鱼饵,效果也非常好。只是从来没敢用蚯蚓试过,实在有点恶心,哈哈。
小虾往往是在捉小鱼时顺带的收获,因为白色的小米虾实在没什么看头,而且捉回去后很不容易活下来,所以很少有谁专门捉虾玩。
每次捉到鱼后,我还喜欢再揪几根水草——像金鱼草啊柳叶草啊,一起放在瓶子里,总觉得这样会让小鱼感觉还在河里,会比较好适应。
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下水不方便,就可以在河边的草丛里捉蛐蛐或者蟋蟀、螳螂。我还是拿着我的玻璃瓶,只是这时候玻璃瓶不是用来捉小昆虫的工具,而只是一个装小昆虫的容器了。
捉蚂蚱的时候,人站在草丛里,只要用腿一扫,就会看到有蚂蚱跳出来。这时候一定要眼疾手快,手掌弓起来成一个盖子,迅速判断出蚂蚱下落的地方,扣过去——一定要小心地把蚂蚱扣在手心弓起来的那个小小空间里,不然就会收获一只缺胳膊少腿甚至死翘翘的蚂蚱。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瓶口对着手心,把蚂蚱扔进去。
螳螂要好捉一些,因为它们个头大一些。捉螳螂最好是轻轻地、缓慢地靠近它,然后迅速用手指捏住它的长脖子——因为它身体上的其他地方都不好拿,只有脖子长比较容易抓。
蛐蛐白天很少见到,它们一般是抓蚂蚱或螳螂时的附属品。抓蚂蚱或螳螂时,有时候会惊出一两只蛐蛐。我抓到的蛐蛐从来没叫过,不知道为什么。
如同给抓到的小鱼布置一个自然环境一样,我也喜欢在瓶子里铺上一层土,再在上面放几棵野草,假装野外环境,希望蚂蚱螳螂蛐蛐们能住得好一点。
河边还是捉蜻蜓的好地方,有时候我会顺手捉几只蜻蜓回家。我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说是蜻蜓吃蚊子,于是我就把它们放在蚊帐里,觉得自己一举两得,既让蜻蜓帮我捉了蚊子,又解决了蜻蜓的喂养问题。
捉回家的小鱼,小虾,蚂蚱,螳螂,蛐蛐,蜻蜓,其实都养不了多长时间就死掉了。后来我才知道,即使我给它们布置了再好的环境,给它们提供了再丰富的食物,但它们最想要的,其实是自由。
因为有了这样一条小河,才让一个城市的女孩子能够有机会近亲自然,有了快乐自由的经历和回忆。谢谢小河,也感恩那些被我捉走的小生命们,是你们让我懂得了生命中自由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