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写作营,3月20日。
一直把旧事重提狭隘的理解为“秋后算账”。听了唐老师的课,开阔了很多。
最让我感触的是,家庭教育最欠缺的并不是向下的、亲子关系教育,而是向上的、与父母关系的教育。
是的,我一直孜孜以求探索着与孩子间的关系、养育、互动、共处。认真的探索认识自己。虽与父母和解、接纳、臣服,但不能敬畏父母。心底的傲慢消褪很多、还没彻底,做不到由衷的敬畏生命。
我与长辈,关系疏离。我坚决不与长辈同住,不想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不想我的生活被打扰。
我关心父母的生活状况、身体情况,亲密度没有。他们给养不了我的心,我在高兴、失落、无助时怎么也不会想打电话给他们聊聊天,只在平静时问候他们、了解近况。
与家公家婆更加疏离,我除了无异议出钱养他们老之外,不愿与他们有任何交集。我从没在节假日打电话、发信息给他们。家婆在我朋友圈的点赞+留言,我从不回应。我跟他们“制造”的儿子,把日子过得干巴巴、没有幸福感。哪有余力去“爱吾及乌”呢?我曾跟家婆微信留言说过“你们的儿子,我替你们养了10年了,欢迎你们随时领回去。”
两方的父母,如果我走近点,他们都会很开心。可我不想,这个状态是我最舒适的。
旧事重提,多告诉些孩子我们、祖辈及以上的故事,告诉他们经历过哪些坎、是怎么度过的;告诉他们以前的匮乏、开怀、失望……加持了孩子的系统动力,寻了根,有深深的归属感。
旧事重提,还可以是恋爱时的甜蜜瞬间。可惜我没有,都是我贴上他,只有不安。
旧事重提,还可以是未完结事项:事情过了,情绪没过。对外遇到类似的人和事,就像放了闸口,积蓄着的情绪再次外泄。对内面对队友,细数黑历史,一遍一遍不知厌倦。听的人却烦不甚烦:一点小事,就过去不了。
除了让人温暖、重拾力量和勇气的旧事,那些梗在那里、卡在心里的旧事,纠结于过去,不能安住当下,及时完结。
我的做法是:好好看见当时的自己、体味当时的心情、感受身体的变化,不拒绝,不转念,允许、跟它在一起,至到它变弱或消散,感受身体不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