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仪式感

关于仪式感,从小的印象就是家里有重大事情,逢年过节都会是特别的日子存在。

家庭成员有过生日的,到过生日那天,妈妈会准备一大桌子的好吃的和一个不华丽的生日蛋糕,其他人会把提前准备好的生日礼物送给寿星,礼物和大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过年的时候,年三十中午出嫁的姑姑们会回来大家一起去祭祖,一般都是爸爸领着我们三兄妹和姑妈们一起去,妈妈则在家准备可口的饭菜,虽然没有除夕夜的团圆饭丰盛,但也是颇有一番心意,祭祖回来一大家子围桌而坐吃完饭后,姑妈们也是要回婆家的,这时就是我们这个小家,和姐姐弟弟去买烟花回来,爸爸贴对联,帮妈妈在厨房打下手,到晚上除夕夜吃团圆饭时,我们把餐桌准备好,等着菜肴一个个端上桌,从小在记忆里,只要家里人还没到齐是不能开饭的,而且还要特别注重餐桌上座位的次序,爸妈坐上位,我们三兄妹则坐旁边,在等爸爸妈妈入座前,弟弟是贪吃鬼,总是忍不住想偷吃一口,姐姐都会阻止他,等爸妈入座,一家人举杯庆祝,没有华丽的祝福词,但这是儿时最珍贵的回忆,爸妈看我们三兄妹吃的香会心一笑!


后来外出求学,每到过生日妈妈都会提前几天打电话提醒我要过生日了,并告诉我已经往卡上打了钱,生日那天要和同学们去吃一顿好吃的,妈妈也会准时在我生日那天打电话过来。而我们三兄妹从外出求学分别后不常见面,但过生日都会打电话祝福,会提前把过生日送对方心仪的礼物寄给对方。

可能这是很平常的生活方式,并且在这种氛围长大,我觉得这应该是生活中的样子,把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都当成一种仪式感去过,即使过后又是平凡的一天,却也觉得不平凡。

直到我嫁入王先生家,对这种仪式感的日子却有不一样体会,记得那是刚结婚的第二天,吃饭时我和王先生在厨房端菜准备,上完菜我和王先生在盛饭,公公自己盛一碗米饭拿一双筷子自顾的坐在餐桌上吃,我看见大吃一惊,却又不能表现的很强烈,给王先生使眼色,王先生说公公就是这样的人,等我们都落座后,婆婆还在厨房忙,我本想等婆婆来了一起吃,王先生催我吃完饭还有事情,但这顿饭我吃的很慢,一是为了等婆婆,二是若有所思。晚上躺在床上和王先生说起白天餐桌上的事,王先生说他已经习以为常,以前小时候觉得一家人应该要等都到齐一起吃饭,后来没有这个氛围就这样了,所幸在我的影响下,在我和王先生的这个小家,我们对于吃饭这件事都是非常注重的。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一个吃饭吗?可就是一个吃饭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氛围,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家风。


结婚第三天新娘子要回门,爸爸前一天晚上就给各叔叔,伯伯,舅舅,姑姑们打电话,等我们回到娘家,各位长辈们都到了,大家坐一起寒暄,我也像往常一样准备帮忙添茶倒水时,小姑妈说今天新娘子回门是不能干家务的,去厨房和妈妈聊天,妈妈说这是祖上定的规矩,不能破。

我的小外甥出生一年后因为姐姐和姐夫要外出打工,留给爷爷奶奶照顾,每年过生日,不管多忙爸妈都会买很多好吃的,新衣服,生日蛋糕给小寿星过生日,这样的一种仪式感一直延续到小外甥现在快十岁了,我的孩子都三岁了,妈妈每年都会如此!

去年没能给妈妈过生日,内疚之余,给妈妈买了生日礼物,打了钱,但妈妈说要钱做什么,就是想让你陪陪我,我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所幸,姐姐和弟弟都在妈妈身边给妈妈过生日。


中国文化传承几千年,有很多良好的美德在传承,也在失去,很多人说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可是,我想说,不经常回家,请不要把陪家人的时间用在玩手机上,提前回家帮父母准备年货,打扫房间,贴春联,放烟花,参与其中才能感受到氛围!

在物质发达的今天,物质越来越富有,可,不要让家庭的仪式感越来越贫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于2017年 最近和师妹讨论了不少这方面内容。回看2015年初自己写下的文字,看起来大观点没有变,其实内心历程已...
    小麦的穗Dodo阅读 159评论 3 1
  • 周三下班的时候,刚进家门,一眼扫去,没有看到儿子的身影。咦,这不符合常规啊,通常他都是在客厅玩玩具。要不就是在外公...
    茱茱0318阅读 186评论 5 1
  • 题记:写这组长诗,不为其他。只为看到的飘雪的那组《哥哥,哥哥》。似乎勾起了前世的回忆,瞬间击中我的灵魂,让我不得不...
    刘汉皇阅读 1,157评论 2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