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铜锣烧的故事
故事梗概:以日式点心铜锣烧作为意象,讲述了一个走出人生失意和低谷的感人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间名为“铜锣春”的铜锣烧专卖店里,主人公千太郎是这家店的店长,与一个来自单亲家庭,感受不到关爱的中学女生若菜,以及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老婆婆德永,三人在经历了一连串风波和生活的困难后,深深地融入了彼此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彼此的未来人生。
该小说被日本著名导演河濑直美搬上荧幕,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婉转的日式表达手法使得电影入选第6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
最有感觉的一段文字:关于德江煮红豆做红豆沙的这一段
第二天早上,千太郎迟到了一小会儿。他到的时候,吉井德江已经站在樱花树下了。千太郎赶紧道歉。
德江指着头顶上的树梢,说:“结出小樱桃了。”
“这么早就有公交车了?”
“没事儿,你不用在意。”
德江对着店的后门,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这么看来,应该还没有公交车。
两人进了厨房,看到昨晚泡在水里的红豆已经发满了一盆。每粒红豆都亮晶晶的,散发出光芒,惹得料理台附近焕然一新。千太郎觉得,这些红豆看着不像食材,倒更像一群生物。德江把脸凑近盆子检查了一番,说道:“很好。”
北海道带广地区和京都丹波地区产的红豆质量最好,但是从成本来说,铜锣春用不起。德江提出可以尝试其他不是那么有名的,千太郎起先觉得麻烦,最后还是委托一家公司送来了加拿大产的红豆。
制作一次豆沙,需要红豆大约两千克。红豆浸泡一晚之后,其重量可以增加一倍有余,达到四千克多。泡发后把红豆煮熟,然后按照10∶7的量加入白砂糖,再加水慢慢熬制。这样一来,豆沙的总重量差不多可以达到七千克。
大概估量,平均每个铜锣烧使用二十克豆沙,则每次做出来的豆沙可以做三百三十到三百四十个铜锣烧。以前批发来的豆沙,一天五千克都用不完,千太郎觉得这差不多七千克的量肯定得用几天。
“用开水焯之前……”德江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开始聚精会神地看着每一粒红豆,“店长,浸泡前你看过了吗?”
“看什么?”
“红豆呀。”
千太郎摇了摇头。
“有些红豆不适合。”
德江用弯曲的手指掬起一把红豆,然后挑出几颗摊在手掌上给千太郎看。有的红豆表皮又瘪又硬,有的已经裂开了。
“国外的红豆可能没做好分级,所以店长,你要认真点儿。”
德江对待红豆的这种态度,是千太郎不曾见过的。她把脸凑近红豆,凑得很近,仿佛在给每一颗红豆施法术。
把红豆放到炉子上后,德江依然保持着那个姿势。在日式点心店里,人们把专门用来煮红豆的锅称为铜锅。千太郎曾经也试着做过几次豆沙,每次都是把铜锅直接放在炉子上加热,直到红豆煮软。而德江不一样,她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水快沸腾的时候,加入凉水,反复几次后将红豆倒入篓子,把煮过的热水倒掉。然后把红豆倒回铜锅,加入温水。德江说这道工序叫作去涩,可以洗掉红豆的苦味和涩味。为了保证每一粒红豆形状完整,要一边用木铲轻轻翻动,一边用文火慢慢熬煮。在整个过程中,德江的脸都凑得很近,一直埋在水蒸气里。
她在看什么?红豆会发生什么变化?千太郎也上前一步,看着笼罩在蒸汽中的红豆,然而他没看出什么有意义的变化。
拿着木铲的不灵活的手,出神观察红豆的德江。千太郎偷偷看着她的侧脸,在心里琢磨:与她共事,她会要求自己和她一样充满热情的吧?一想到这一点,就心烦。
然而,千太郎也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开始盯着红豆看。红豆在热水中翻滚,每一粒都保持着完好的形状。
汤汁没剩多少,德江把火关掉,拿了一
块砧板盖上。她说这是焖煮———尽是一些千太郎不知道的工序。
千太郎脱口而出:“真复杂啊!”
德江接着说道:“总要招待好人家。”
“招待客人?”
“不,是招待红豆。”
“红豆?”
“这些红豆都是好不容易来的,从加拿大来的。”
没过多久,德江移开砧板,牢牢地盯着红豆,然后往铜锅里加水。这道工序叫漂净,要反复地把红豆泡进水里,用指尖轻抚,直到水变清。德江的脸一直凑近红豆,千太郎觉得她好像是在沙里淘金。
“咱们店里,从来没有人这么认真地做过。”
“敷衍了事的话,前面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千太郎只能抱着胳膊在一旁看着。“可我一直搞不明白,你能看见什么?”
“嗯?”
“你的脸凑得那么近,在看红豆的什么呢?”
“我只是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力所能及的事情?”
“店长,快,把锅端起来。”
千太郎和德江换了个位置,双手端起锅,把红豆倒进放在水池中的篓子里。沥干水后,煮好的红豆现出了姿容。
“哇,真漂亮!”
千太郎探出身子看,不得不承认自己与德江在手艺上存在的差距。红豆虽然煮了这么久,但粒粒饱满,光滑无褶。以往千太郎做的时候,红豆大多会从中间破裂,里面的淀粉质都流失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眼前煮得透亮的红豆,整整齐齐,每一粒都散发着光芒。
金句: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一定会有突然绚烂的那一天。——《铜锣春也有春天》吉井德江
做豆沙的过程不仅仅是做豆沙,也是体会人生的过程。
做演员的过程不仅仅拍作品,也是演绎人生、圆满人生的过程。
我选择做点心,做甜美的东西,给饱含热泪的人吃。我也因此,得以活下来。“ ——《铜锣春也有春天》吉井德江
德江对于千太郎就像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因为相似的人生困顿,使德江想要去给予他人生的力量,想去帮助他。
现实的残酷才能凸显人性的温暖光辉,哪怕那光十分微弱,但在黑暗中也足以照亮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