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三余读写,《终身成长》是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喜欢看理论性的书籍,这类书简直就是我的催眠神奇,一打开就打盹,而且我看书很慢,看这类书的速度就更慢了。老公看我在看这本书,打趣地说,你根本就不喜欢看这类书,还强撑着看,不是自己找虐啊!
是的啊,我有时也觉得是在找虐。白天抽不出时间看书,晚上孩子睡了我也想睡觉,想想读不完,没时间静下来写点感受,有时就莫名的焦躁难受。有好几次,我想,算了,退出吧,我没有时间和足够的精力。但又想想,我加入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逼自己一把,逼自己成长吗?于是我再一次地拿起书,再一次半夜十二点开始写随笔……今天亦是如此。
再说说读《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感受吧。
这本书用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子给我们讲了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我从读第一个故事时就开始对自己评判:我自己是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我也是固定型思维,虽然我也不喜欢这种思维模式。
比如,我也如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害怕别人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并不能让我立刻想到我要进步,要改掉毛病,而且令我不安,我担心从此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于是我也想去掩盖、去伪装自己。这些都令我自己跟讨厌自己了。
再比如家庭成长的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当老公说桌子被我弄乱了或者他收拾了桌子,我不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经常收拾桌子,成长为一个有条理的人,而且抱怨老公,或者他并没有打算责怪,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但我总是觉得他在嫌弃我不收拾桌子,不会收拾家。
亲子关系中我也经常是体现了固定型思维模式。比如我也会冲着孩子发火,当孩子考试不好的时候我总会拿其他的孩子跟她比,然后悄悄地给她贴了一个又一个标签。
社会生活中我也偶尔流露出固定型思维。比如带老大出门,有时遇到陌生人只是好奇地看了几眼,我会瞪起眼睛看着她,然后问他:“你有事吗?”这其实就是固定型思维在作祟,并不是所有人的目光都是不友好的。
我也不是一直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有时我又是成长型思维的。比如,我受挫后的态度,我乐于接受挑战的不服输的个性……
由此看来,我的思维方式还是固定和成长并存的。今后,我要经常反思自己,力争能不断成长进步。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温馨的家,这样才能引领一个个民主、和谐、健康的班集体。
“好好学习!”把这句最简单的话送给自己。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