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非常好的古诗词佳作,被淹没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知者甚少,现在,让老文带你一起,发现这些被淹没了的古诗词佳作和他们的作者吧。”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宋 / 张昪/ 离亭燕
上一篇,很多人留言驳斥说姜夔这么有名,怎么作品会被淹没?在这里老文我还是再次重申,我所说的被淹没是分两类,一类是本身就流传度很低的作者和作品,第二类是作者知名度不低,却有一些很好的作品流传度很低甚至鲜为人知,上一篇所选取的,便是第二类。
而今天选取的,就是典型的第一类了。张昪,北宋真宗到神宗时期的大臣,官不小,从御史中丞到参政知事,枢密使,太师,可谓步步高升,位极人臣。享年八十六,已是高寿,谥号“康节”,也算得殊荣显世。可说他是诗人,却拢共只有两首词流传下来,且两首词的水平都不低,只是都被归为婉约写意的作品。想来应该是其他作品都逸散流失了。
张昪是历史上典型的孤臣,后世的元朝名相脱脱评价他为“清忠谅直”。《宋史·列传七十七》记载了一段他和皇帝的对话:帝见昪指切时事无所避,谓曰:"卿孤立,乃能如是。"对曰:"臣仰托圣主,致位侍从,是为不孤。今陛下之臣,持禄养望者多,而赤心谋国者少,窃以为如陛下乃孤立尔。"帝为之感动。
这样一个孤直之人,他的思想,势必也会体现在他的作品里。根据北宋范公偁《过庭录》所载,这首词是张昇退居江南后所作。一个历经四朝的老臣,看着国家慢慢的显示出各种弊病,内忧外患不断,自然是忧心忡忡。
所以,这首词,明写景,暗怀古,金陵这个六朝古都,任谁到了这里,都会满怀感慨,在金陵写下怀古诗的非常多,佳作自然也不少,而张昇的这一首,并不输南朝和唐朝的大家名作,看似婉约,实则慷慨,用词朴实,达情却深厚,且层层铺进。
开头一句“一带江山如画”,大气磅礴又意韵悠长。江山如画一词,首见于和张昇同一时期的柳永词作《双生子》:“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因为两人创作时期相同,具体写作时间也无法考证,所以究竟是谁首创的这个词,很难说。后有晚一辈的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更是让这个词广为传颂引用,至今仍然是写景文章里的必用词语。
前人晚唐的高蟾登金陵城,做《金陵晚望》写下名句:“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张昇的起句,应该是有感于此而发。同样是登金陵城,同样的看到一片江山如画,只是晚唐已病入膏肓,而北宋也好不到哪里,从建国之初就强敌环伺,内部更是一直纷争不断。国家看似富强,实则根基浅薄,积贫积弱。
所以,在这秋色中来看如画江山,却偏偏用了“风物向秋潇洒”,江山是美好如画的,周遭风物哪怕到了萧索的秋天也是潇洒的。长江远去,水天一色,像是流入了碧空,没有尽头,何谓江山如画?江便是长江,山是有虎踞龙盘之称的金陵山脉。而一个水字,便是承接江山之后的,如此壮阔的场景,该如何表达?作者选取了一个“浸”字,可谓神来之笔。
写完远观的大景,笔锋一转,开始写近处小景,“霁色冷光相射”,“霁色”是对应上句“碧天”而来,“冷光”是应对“水”字而来,万里晴空所呈现的清澈之色,江水潋滟映射出的清冷之光,交相辉映。霁色是静止的,冷光是涌动的,动与静之间的映照,构成一幅旖旎的风景画。一个“射”字对应上句的“浸”字点活了这一画面。
紧接着,作者又把视线从江水里移到了江洲上,看到了更细致也更贴近生活的景致:“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洲、屿是蓼荻滋生之地,秋天是它开花的季节,而蓼荻丛中,隐约地有着竹篱茅舍的样子。这样一句远景近景的转换,从自然风光写到了百姓人家,为下阕的抒发情怀作好了铺垫。
下阕首句,又是远近结合,先是极目远眺的“云际客帆高挂”,又是稍近处的“烟外酒旗低亚”,扬帆远航的客船,随风飘动的酒家旗帜,既是是和出门在外的人有关,也是暗喻来往此地的过客匆匆,所以,才有了怀古的感慨:“多少六朝兴废事”。
金陵城在历史上短短的三百多年里就历经了六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它们是如何兴盛起来的,又是如何衰亡,如何消失的,这许许多多的往事,这历朝历代的匆匆过客,最终却都是“尽入渔樵闲话”,不管当初如何轰轰烈烈,最后不过是乡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最后,才是全篇的魂魄所在,作者要表达的隐忧,也尽在其中。“怅望倚层楼”,“怅望”二字表明了作者登城瞭望景色时的心情,倚着高楼栏杆,怀着惆怅,怅惘的心情看着眼前的一切,眼中是山水人物,脑中却是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
最后的结句“寒日无言西下”,充满了落寞和无奈的感觉,“寒”字承上阕的“冷”字而来,凄冷的太阳默默向西沉下,苍茫的夜色即将到来,这也是作者在暗喻自己所处的朝代,也几乎是日默西山,黑暗将临了。从历史的发展看,作者的确是高瞻远瞩,甚至料事如神,几十年后,便是靖康之耻,看似强大的大宋王朝,忽然之间轰然倒塌。
理解了其中的深意,再读一遍,哪里还会觉得是婉约的写景抒怀,无病呻吟之作?这分明是一个四朝老臣的忧国忧民之作啊,只是写的过于含蓄,以至于被许多人当成了单纯的写登高所见晚景的平庸之作。
在宋代词坛上,在诗词创作中看似婉约实则豪放的典型代表是范仲淹,而单看张昇留存下来的两首词作,其实也都差不多是这样的,如果他的诗词能多流传下来一些,估计在后世眼中的词坛地位也不会低于范仲淹吧。
好的诗词佳作,总是让人读完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也会有许多的思绪在脑海中浮现。好作品,不该被埋没,继续关注老文,继续发现被淹没的古诗词佳作!
——撰文——老文(文俊壹)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