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这个数、让人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婚姻中的“七年之痒”。七年的婚姻是一个从蜜月期、成长期、成熟期、再到自我认知的判断和选择,然后归于内心平静的一个历程。这种内心的平静,源于在各种经历中的成长、判断和选择,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很接近,是一个自然的规律。
生活中“七年”规律,其实也不少。如:微信的“朋友圈”:2013年朋友们开始陆陆续续的有了自己的微信号,起初、加微信,是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每日看看信息是日常的事,没有收到朋友信息、会感觉到人际关系不够好,朋友圈“群数”和“人数”成了看人品和社交能力的指标。
接着、是转文章,励志的、感悟的、育儿的,总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有感悟的、就转出去与朋友分享!群里的信息量暴增,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每个人的手机里或多或少都有几个或几十个不同类型的“群”。
再下来、转文逐渐减少,朋友们分享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照片和自己写的一些生活感悟,开始选择性地加入一些自己认为适合的“群”了。
现在的朋友圈,多数人都设定了查看半年信息,内容变得精简。有的朋友一两个月发一条、更有朋友许久没发信息了。
“家长群”(指家长发起的):孩子刚上小上学时、会有一些热心的、有奉献精神的妈妈或爸爸会积极建立一些“家长群”,有同校群、同龄群、邻里群、亲朋群等、多个群分享和交流教育经验,组织一些亲子活动、此时家长都会在群里热情交流、有问必答,积极的参加群里的一些亲子活动、只要孩子开心!家长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孩子学习的深入、各类“学习班、培训班、兴趣班等,只要上个“班“”就有一个“班群”,各种信息、照片、大家纷纷往上传,有的家长还特别能聊、聊天记录特别长、一些有用消息、一不小心就隔夜了。此时开始思考“群”效果了。
再下来、开始选择性的加入一些自己认为适合的“群”。“群”的数量明显少、上中学了、家长群里基本是孩子交往较好同学的家长。
“七年”是一段历程、是经验的积累,是对事物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选择,然后接受选择、内心归于平静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谢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