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有点大了,也有点难度。今天拿出来讨论,完全是因为最近火热的高考状元刷屏各大媒体的缘故。
人人都在说某某学霸语文考了146分、数学考了149分等等高到吓人的分值,我简直是傻眼了。理由很简单,这就不是一个常人所能达到的分值。如果,通过听她们的经验分享就能使自己及子女的学习能力达到这一高度,那么中国的大学(优等)还装得下这么多人吗?中国的教育资源承载得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同时又是肯定的。我们向这些天之娇子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是学习他们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独到的有创新精神的学习能力与方法。这些才是主要的。
状元的学习之路是很难复制成功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本质的内核部分吸收进来、内化成一种个性化的能力,并用于指导和纠偏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从而使自己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才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说实话,我很想把我子女培养成如这些状元一样优秀的孩子、他们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我并不会向孩子们下硬性指标,"非某牌大学不考"等,主要还是看小孩的兴趣所在与能力优势。孔圣人曾说"术业有专攻",又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自己的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和心灵上的陪伴,使其成为专业性强、个性突出和有自信有理想有韧劲的新青年,就足够了。
能够成为状元当然好,但没必要强求。尽心尽力了,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