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梦想有哪些好处?
梦想可以让我们做深层的自我探索,跳出困境思考问题,以及获得心灵平静。
2. 梦想有哪些副作用?(太乐观了为什么不好?)
梦想的力量一直被夸大,仅有梦想会降低你的行动力,忽略存在的障碍。
德国心理学家厄廷根通过大量实验与调查,对以马丁·塞利格曼为代表的的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的:当人们在积极地心理预期下,更有可能走向成功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修正了这个观点,她认为单纯的乐观对于成功也许是一种阻碍。
1)乐观的幻想在我们脑中形成美梦成真的假象,也虚耗了我们的动力。
原理:幻想过后的人,大脑会以为已经达到了目标——他们精神会愉悦,表情放松,血压也会降低(2-5单位)。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快乐愉悦,却会更小机会行动,更不愿意承担困难的任务。
应用场景:成功学洗脑现场。在一群热衷于谈“你有什么梦想”的环境里,你会换来一系列的鼓励——这极大地满足了你的被认同感,进一步削弱了你的动力。
恶性循环:为了抵消梦想不执行的失落,你开始确立、宣布下一个梦想——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
2)乐观的幻想让你专注好的部分,而忽略现实的障碍。
选择性失明、失聪。
3. 正确对待梦想的姿势
梦想就像怀孕,最好的方式是你自己先怀着三个月,稳定以后了才告诉别人,以免流产。
不要向梦想要求它给不了的东西——除了梦想,你还需要实力、评估、策略和持续的行动。
1)有了梦想先行动,90天以后再公布,以免丧失行动的动力。
原理:社会认同会进一步降低你的行动欲望
2)尽快找到梦想的现实投影——榜样
方法:在研究标杆人物的时候,如何成功的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克服了哪些障碍?是如何克服的?
3)尽快从梦想中清醒,找到与梦想配套的障碍和行动方案。
4. 如何调和梦想的负面效应?——心理比对+执行意图
1)心理比对,即WOOP思维
背景: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提出,既然积极幻想的麻烦是不行动和不考虑障碍,那么直接在梦想以后增加一个对于障碍的评估,会不会增加行动和成功的概率?她把这个心理技巧叫做“心理比对”,在她的著作《WOOP思维心理学》中详细论述了这个技巧。厄廷根将WOOP比为导盲犬,而你、我都是盲人——我们懵懵懂懂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时,WOOP这只毛茸茸的小导盲犬出现了,它不提供解决方式或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帮你找到自己的路。
内容:W(愿望,Wish)→O(结果,Outcome)→O(障碍,Obstacle)→P(计划,Plan)。
Wish:寻找一个你内心的愿望,设定一件你最想完成的事。
Outcome:如果达成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尽情畅想梦想成真的喜悦。
Obstacle:思考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你最担心发生的障碍。
Plan:在脑子里预演最好和最坏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制定计划。
意义:WOOP是一个工具,可以拆开、调整或迭代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反复打磨与外界的互动关系,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从而提高判断力,增加成功概率。WOOP能帮助我们聚拢资源在可为之事,快速放下不可为之事。让一群人成为了优雅的“理性乐观派”(能让你学会评估、知道好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会随便点火) 。他们并不会看到一个梦想就随便“点火”。如果他们评估完觉得有机会,他们会全力以赴。如果评估完觉得机会不大,他们会迅速放下,投入到更加有可能的项目中去。
实践:下次遇到定计划、思考梦想的时候,按照顺序思考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写下来——依次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的期待是什么?
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个期待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在当前的情况下,最大的现实障碍可能是什么?
在脑子里预演最好和最坏的情况,找到一个平衡点,制定计划。
障碍:所有的外部障碍都会越来越清晰地指向内在障碍。这些障碍大致有这么几类:
不接纳真相:对于外部情况的变化,对于真实自己的不接纳,导致拖延或负面情绪。
缺觉察:以前关注不足,根本就没有想过类似的事情。
缺能力资源:自身某项能力或资源不足,比如高效能、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社会关系。
缺乏知识策略:遇到某个情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缺乏知识,需要学习。
所有这些障碍,很多都会扮演成“时间不够”、“客户不好”、“懒癌”等貌似没办法改变的障碍。
金句: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行动才是改变的抵达。
2)执行意图
背景:由厄廷根的丈夫戈尔维策提出,就是你具体要怎么做。仅仅有目标是没用的——因为目标执行一旦遇到障碍,往往计划就变成了纸上谈兵。有一种方式可以应对这种现实障碍,就是用:if……(某个情景、状态)……then(某个反应)的方式制定的目标,执行意图会大大提高。
原理:执行意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过去仅仅设定目标的方式在稳定的环境下好用,在变化的情景中,仅仅设定目标就不好使——因为变化带来的压力让你来不及思考,就被情绪淹没,只能依靠本能动作了——而本能基本上又是最糟糕的选择。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提前演练所有的可能性。
本质:执行意图等于在潜意识里给最糟糕的情况做了一个预案。一旦遇到障碍,这个预案被唤醒,马上见招拆招。
金句:
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临场发挥失常,所有的发挥都是刻意思考的结果,高手平时都完成了很多的if……then……没怎么临场发挥过。你要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5. “我们到底要不要把自己的梦想(目标)告诉别人?
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公布”这个动作既是许多人梦想的起点,也成了他们梦想的终点。他们宣布梦想时,在大脑跨越现在进入未来的体验里,享受了任务完成的快感——他们沉浸于“梦想”的“嘴炮”里自鸣得意,而忽略了正确评估、实现策略以及持续行动的重要性。
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不是要不要告诉别人,而是为什么告诉,告诉谁以及告诉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1)说什么?——说目标+计划比直接说目标好
《TED:不要公开宣布你的个人目标》——德雷克•西弗斯(Derek Sivers)
原理:那些仅仅晒目标、梦想,缺乏路径和克服障碍意志的人,比如:“我要成为一个……样的人!”“从明天开始,我要……”这样的,这样的梦想往往会获得很多赞赏,但是会让你降低完成的动力。如果必须要说,请一定要清晰地表明目标,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样大家的注意力才会从仅仅让你放松的赞赏,变成有利于行动的社会监督。
解决方案:
第一,闭口不言,让自己的满足感不来自于励志,而是来自于目标真正实现。
第二,如果你一定要说,那么试着换一种表达方式。让自己用一种“不带来任何满足 ”的方式来说。
比如,你要去参加马拉松,你可以说:“我要去跑马拉松,所以我必须要每周五天坚持跑步,如果做不到,请踢我的屁股。”
2)对谁说?——和对你有积极期待的人说
获得社会认同是人很重要的需求之一,说出目标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你说的对象是否能给你正向积极的监督和反馈。
a、向真正能积极看待你,而且标准更高的人宣布目标,会形成社交监督和目标鼓励。
b、在比你标准高、你希望成为的人的圈子里去说,不要在比你LOW的圈子里说。
c、用个佛教用语——和那些能“加持”你的人说。
那么如何圈定这群人呢?
皮格马利翁效应:他人的正向期待会改变你;
锚定效应:当你公布目标的时候,他们的水平也锚定了你的水平。
3)什么时候说?——目标,尤其是新目标,一定要行动一段完成评估之后再说
原理:如果是个没有经验的新目标,你不妨守口如瓶,先尝试一下再说。因为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可行性,也不会知道这件事的障碍。事实上,前面一段时间的行动仅仅是“试探性目标评估”。
金句:社会支持和监督系统不应该是你的主要驱动力,否则那就是为别人而活。你需要先用自己的动力跑起来,然后才是借力。按照《少有人走的路》来说:“延迟满足感”本身就是个好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