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村子前,有一条小河,小河的前面是一片广袤的田野,一条通向村口的道路,把田地分成了两片,也把小河分成了两段。
道路的左边是我们隔壁村子里的田地,道路的右边是我们自己村子里的田地,我们称她为“河南地”。先前种庄稼时,左边的那片田地,由于是别村的田地,我并不知道那片田地的地名,可那片田地里曾经是我小时候“收获”最多的一片田地。
春天,我和伙伴们在田地里㩝草,那一筐又一筐的野草,㩝回去不仅可以喂牛羊,还可以喂奶奶养的小白兔。
初夏时节,田地里的麦苗一派金黄,待麦子收割完之后,我和伙伴们一起到田地里去捡拾麦穗,那时每发现一株麦穗,就像是寻到了新生活一样,因为我小时想往的新生活,就是每天三餐都能吃上白面馍。
待田地翻耕,麦茬露出地面时,我就捡拾一些麦茬回家给奶奶烧锅用,我先把麦茬倒在地上晒干,待麦茬晒干之后就可以当柴烧了。每当奶奶在烧柴,灶堂内的麦茬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时,很快也就能闻到母亲煮饭炒菜溢出来的香气了。
暑假时,我们一样可以在田地里㩝草,㩝完草之后,一骨碌跳到小河里,在小河里不仅游泳、戏嬉、打闹,有时也摸些河蚌回家喂鸭子,有时也会摸些螺蛳吵着让奶奶给我们炒螺蛳肉吃。
奶奶先把一个个小螺丝敲碎,取一些黄豆大小的螺蛳肉,洗干净之后先拌上些盐,而后又裹上一层面粉,用少许的油,再用小火慢慢煎炒,这样煎炒出来的螺丝肉,不仅颜色金黄好看,而且吃起来又非常的香喷可口。
秋天时节,在黄豆地里或者红薯地里,不仅能寻找到一些“马蹦瓜”,还会寻找到一些“香娘娘”果子。那些田地里香甜的野果,就是我们小时候,吃过的最多的也是最好吃的“零食”。
冬天,我们有时在没有种上麦子的田地里,玩着跳高的游戏,我们用三只小竹杆,搭起一个可以调高低的跳高架子,一面跳着,一面还进行着“比赛”活动。
由于小时候家乡的天气非常的寒冷,我们在田地边结满冰冻的小河里踩冰玩,浅水处的冰结的特别厚,用力踩都听不到一丝冰破的声响,由于踩冰的伙伴太多,不仅逗乐了我们自己,简直也把冰冻下面的河水也“逗乐了”。
先前那片不属于我们村庄的田地里,曾经埋着爷爷的土坟,后来奶奶去世之后也埋在了那片田地里,那片田地里,曾经留下过我小时候的收获和欢乐,也曾留下过我长大后的向往和泪水。
如今的那片田地,由于被人承包之后种满了果树,如今她也有了新的名字,她的名字叫—— ——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