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花妈妈
很多家长都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包括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洗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出门;不知道早晨时间紧张,要抓紧;也不知道自己磨蹭会迟到,也会影响父母上班迟到;不知道晚上睡觉的时间,也不知道早晨起床的时间……父母每天都是催催催,孩子每天都是磨磨磨,似乎每个家庭每天都会上演父母和孩子关于时间的拉锯战。
小宝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灌输时间概念,例如“再玩五分钟就睡觉”,“我们有20分钟的时间洗漱”等等,这样的说法对于小宝很受用,几乎每次都能够遵守。但是最近我渐渐的发现,我以为小宝懂时间,其实他根本不懂,他听话的原因在于我提前提醒了他,他再次接收到我提醒的信号时,遵守了,并不代表他理解了时间。
例如,我最近跟小宝说“还能再玩5分钟”时,他就不同意,我让他自己说再玩几分钟,他的回答常常是“3分钟”或者“4分钟”之类。他并不知道5分钟其实比3分钟或者4分钟更长。我同意之后,几乎还不到1分钟,他就问我“到3分钟了吗”。对于时间的长短,他也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他无法自己估计时间,而只是依赖于我的判断。
晚上我跟小宝说还可以再玩十分钟睡觉的时候,我拿出了闹表。我指着闹表上的分针,告诉他:现在这个针指在4的位置,等他指到6的时候,就是10分钟。这10分钟你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他要求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讲的过程中,他不时的回头,告诉我“还没有到6呢。”我告诉他不用担心,10分钟足够讲完这本书了。讲完之后,小宝又回头看了闹钟,告诉我“已经指到5了”。我说还有5分钟,他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把他搞乱的书房收拾干净。小宝一边收拾,一边回头看表,完成之后,刚好指到6。还没等我提醒,自己就跑去了卫生间准备洗漱。
我开始意识到,钟表是时候派上用场了。话说这个闹表1年多前就买了,当时就是为了教他认识时间,但是却一直没有派上用场。今天晚上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让我真是太惊喜了。
仔细想了想,关于教孩子认识时间,进而认识闹表,父母一定要勤快,要时时刻刻记得用这个小工具。
首先,给孩子买一个专属闹表。
2岁左右的孩子就慢慢萌生了主权意识,给孩子准备一个专属于他自己的闹表,能够让闹表和玩具一样,对孩子来说成为一种游戏和娱乐。小宝2岁多就玩过闹表,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听闹铃的声音,自己一开一关,闹铃一响一停,自己很开心。
当父母给孩子买闹表的时候,要郑重的告诉孩子,这是属于他自己的,这个小工具是告诉他时间的。让孩子知道闹表属于他,并且知道闹表的用途。这样,这个闹表就会像所有他的玩具一样,被他以自己的方式了解、把玩,在心里留下印记。当父母需要教孩子认识时间的时候,再拿出闹表,它就像是孩子久别重逢的朋友,而少了陌生感,孩子更愿意接受。
其次,父母要适当的帮孩子估计时间。
当有闹表摆在孩子旁边,孩子就会自然的产生紧迫感,会忍不住盯着闹表看。当父母给孩子设了时限之后,在这个时限之内和孩子活动的时候,要帮助孩子估计时间的长短,减轻孩子的紧张心理。例如我上述提到了小宝无法估计时间,他在看书的时候就不停的回头看闹表,当我告诉他10分钟足够看完一本书的时候,他就不再这样了。
帮孩子估计时间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动作或者活动。例如,孩子说还想继续睡2分钟,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洗脸正好用两分钟,我洗完脸进来时你就要起床了”;或者“还有10分钟要睡觉,讲一本书差不多5分钟,那么我们讲两本书就到10分钟了,就要睡觉了”之类的。用具体的行为帮助孩子界定时间,能够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对于抽象的时间能有具体的认识。
最后,明确告诉孩子谁也不能改变时间。
3岁左右的孩子,自主意识爆棚,开始尝试掌控自己的行为,并且以为自己能够掌控除了自己之外父母以及其他人的行为,包括时间。这个时候,父母不能因为爱,就忽略了事实,而敷衍孩子说可以让时间变长、让时间停住之类的荒谬言语,混淆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
父母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会快也不会慢,也永远不会停下来。不管孩子在做什么,时间都会往前走。如此,孩子才会知道不管起床后的20分钟他做什么,时间都会过去,而20分钟后他就到了出门的时间。孩子也许一次不明白,父母要耐心的告诉他,并且借助闹表,具体的让孩子看到时间不会停下来。
补充一个小宝的故事:
早晨出门前,我跟小宝说20分钟后出门,他一直磨蹭着不刷牙,当我跟他说已经过了好几分钟了,他就着急的哭闹起来,要求我让时间停下来,我告诉他没有人能够控制时间,也没有人能够让时间停下来。为此,闹了一场,但是结果就是他知道了,时间没人能够控制,也算是哭的值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