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空波动论》第六章:引力真相(上)
作者:陈少华
◆◆◆◆◆◆◆◆◆◆◆◆◆◆◆◆◆◆◆◆◆◆◆◆◆◆◆◆◆◆◆◆◆◆◆◆◆◆◆◆◆◆◆◆◆◆◆◆
◎原来她是如此美丽
且将披着面纱的神秘的引力请出来,去其面纱,来看看其真面目--极丑乎?极美乎?
其实,揭去面纱之后的引力,在我的眼中,无法的形容那种心动的感受--真是非常的完美,非常的和谐,非常的自然。这才是真正的美。
美得无比端庄,美得让人兴奋激动。
没有丝毫夸张。只因,一旦你知道,引力的美,能让飞船轻松达到光速。能让你穿梭时空,遨游宇宙。能让引力与其它三种力统一进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万物至理――-统一场论将因此而成功创建。这一切,难道不足以让最镇静最麻木的人兴奋得失去理智?
◇◇◇◇◇◇◇◇◇◇◇◇◇◇◇◇◇◇◇◇◇◇◇◇◇◇◇◇◇◇◇◇◇◇◇◇◇◇◇◇◇◇◇◇◇◇◇◇◇◇
◎看上去很象引力
万有引力从来都没有存在过。这句话必定会遭到无数的反对。没有引力,物体就没了重力,那重量是怎么回事?苹果掉向地面又怎么解释?火箭那么不容易加速,还不是因为地球引力的结果?.....可以举的反驳例子比比皆是。
且慢,我只说作为四大基本力之一的引力不存在。引力绝对不可以单独作为四大基本力之一而存在。我并没有说过,这些看起来相当象引力作用的现象不存在。当然,可以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引力,那只是一种称呼而已,并不关键。
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引力现象,都不是因为引力而产生的,而是因为另一种力量的存在,才表现出来。
那个力量作用在物体上,使得,这些物体好象在相互吸引一样。使得,这些物体好象具有重力一样。使得,地球好象是万有引力的源头一样,对万物施加着引力。
两个人对面站着,他们忽然被人在后面推了一把,于是,他们迎面撞在一起。我们当然知道,他们之所以撞向一起,是因为后面被一个力量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看到有人在后面推他们,也许,就会很傻很天真地认为,这两个人之所以能撞到一起,是因为两人之间有万有引力。如果我们因此将这两个人之间撞到一起的力命名为引力,那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只能说明我们已经被假象蒙蔽了。
一个人面对着一堵厚墙,突然一个内功高手隔空发力,隔山打牛,使他向墙撞去。我们无法知道,这是因为有人在后推他的结果。所以很自然地得出结论:这堵厚墙必然是对这个人产生万有引力,使这个人倒向它。
看起来,真是笨。
事实上,一直以来,人类都是这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牛顿认为,这是因为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因为,他看不到这是因为苹果被一个外力推向地球的结果。
两个物体之间有一定的相互靠近的力量存在,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万有引力。专家没看到,有一个看不见的外力在两个物体后面分别推了一把。这使得,它们之间真的很象在相互吸引。
这个看不到的力量,就是宇宙辐射压力。它属于电磁力,通过宇宙超级电磁场来传递作用。
作为曾经的四种基本力之一,引力不需要再存在了。
◇◇◇◇◇◇◇◇◇◇◇◇◇◇◇◇◇◇◇◇◇◇◇◇◇◇◇◇◇◇◇◇◇◇◇◇◇◇◇◇◇◇◇◇◇◇◇◇◇◇
◎引力的真面目
宇宙大爆炸产生于一个无限高温高压高密度的奇点。这个大爆炸产生了惊人的宇宙辐射,其初始速度约30万公里每秒,飞速地运动,渐渐弥漫于宇宙空间,包容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空间。宇宙辐射的初始速度,就是现在的光速。如今,宇宙初始辐射已经由于宇宙的膨胀而不断红移,宇宙辐射内含的能量量子―――光子的能量下降,其频率在逐渐减小,波长在变长,(但速度不会变,永远是光速,)从而成为了现在著名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65年,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彭齐亚斯与威尔逊,在一次微波探测中,无意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COBE微波探测卫星拍摄出的微波地图显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均匀地分布在宇宙空间,没有一丝遗漏。WMaP卫星更清楚地拍摄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分布特征。
除了宇宙初始爆炸所产生的辐射外,宇宙在其发展演化中,辐射在积聚着运动着。恒星会在核聚变中释放出大量的宇宙辐射,如紫外线、光和热;中子星会发射出大量的X射线;超新星爆发更会释放出能量高得可怕的频率最大的伽玛射线。宇宙辐射的强度,并不会因宇宙的膨胀而减少。
宇宙辐射对物体会产生振动力。这种力就是宇宙辐射压力。宇宙辐射包括两种形式:宇宙射线和电磁辐射。两者区别在于,宇宙射线是带电的有质量的高速粒子,如电子射线流、质子射线流。电磁辐射则是不带电的电磁波。电磁波是光子束,光子具有能量与动量,撞击到物体上,会对物体表面产生作用力。
对于有质量有体积的物体而言,宇宙辐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各个方向的力都是均等的,所以大致上能够相互平衡。对于体积质量非常小的物体,如气体分子,由于宇宙辐射力作用不均匀,使气体分子产生无序运动。
为什么作用于大物体时,辐射压力能均匀;作用非常小物体时就不能呢?
◇◇◇◇◇◇◇◇◇◇◇◇◇◇◇◇◇◇◇◇◇◇◇◇◇◇◇◇◇◇◇◇◇◇◇◇◇◇◇◇◇◇◇◇◇◇◇◇◇◇
◎分子的运动
大气的压力,生存在其中的人很少能够感觉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认识到,遍布空间的大气,虽然质量极小,却是有压力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里,一个内部抽成真空的铁球,需要16匹马才能拉得开。大气压力真的不小。而这么大的压力,只是一些似乎完全可以被忽略的气体分子的撞击造成的。气体分子质量极小能量极小,为何能产生如此大压力?只因为它们数目非常的多。对物体的撞击一刻也不会停止。
宇宙辐射形成的压力,其原理,跟大气压是类似的。大气压的产生,在于大气分子的不规则运动和撞击。宇宙辐射的压力,在于不断作用于物体上的电磁振动能量,在于高能电磁波光子的高速运动。
太阳光照射到人身上时,人的皮肤其实正经受着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就象风一样,吹拂着世界。这就是太阳风。科学实验已经证明,太阳风的吹拂下作用下,能够使飞船获得前进的动力。太阳帆动力飞船,是一个相当可行的探索宇宙的方式。太阳风里包含大量的高能粒子,这些高能粒子的撞击会产生相当大的能量。地球由于受到本身磁场的保护,可以不受这些高能粒子的破坏。太阳耀斑时,这些高能粒子密集发出,高速撞击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地球磁场将受到破坏和干扰。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气体却可以。从而得出结论,固体液体分子间距离很小。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
布朗实验表明,固体颗粒在液体里一直做着不规则运动。
爱因斯坦在1905年这个奇迹年连发数篇论文,除了 “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光量子”外,还有一篇关于液体分子的运动论。他认为,布郎实验的结果,证明,液体分子在进行着不规则运动。就象是气体分子一样。
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着不规则运动,这是一个科学家早已熟视无睹的科学现象。其中的原因,被解释为是因为分子相互撞击。气体分子相互间不断地撞击着,改变着运动方向和速度,形成了不规则运动。
可是,哪怕是只有单个气体分子,也同样在进行着不规则运动。这时已经没有别的分子去撞击它了。它的运动动力从何而来?
科学家于是将气体分子运动归类为热运动。因为气体分子具有热能,所以展开热运动。确实,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的速度更快。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热能确实是分子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一点也不给气体加热,甚至将气体降温至接近绝对零度。这时气体已经完全没热能。在没有其它分子存在于附近可以撞击时,用某种手段使这个分子停下来。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按理说,它应该保持在静止状态。因为没有外界力的作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原理,在无外界力作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热能守恒。这个气体分子的热能不会变,它无法增加动能。
可是,这个气体分子立刻就会运动起来,仍然象之前一样不规则。
还有一种科学现象:科学家发现,每一个原子始终在进行振动,即使原子处于绝对零度时,依然如此。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情况,其实已经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原理和能量守恒原理。
只有明白了宇宙辐射压力的作用特点,才能揭开气体分子运动、原子振动的真正原因。
当物体质量比较大时,充满宇宙空间的宇宙辐射压从各个方向作用到物体上,物体能够保持平衡态。
对于体积质量非常小的物体,如气体分子,由于宇宙辐射压力作用不均匀,使气体分子产生无序运动。
为什么作用于大物体时,辐射力能均匀;作用非常小物体时就不能呢?
我们可以准确测量出一辆汽车的速度和位置,但在微观世界,不确定性在发生作用,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无法同时准确地被测量到。对于气体分子这样微小的粒子,宇宙辐射压也将遵守不确定性原理,无法将力量从各个方向均匀地作用于气体分子之上。气体分子从而将四处无序地运动。
这也是气体分子一直在不停做着不规则运动的原因。
液体分子同样是如此。液体分子间虽然空隙很小,很难压缩。但是液体有一个特点——可以自由流动。这表明其分子的构成是松散的,分子的运动是自由的。当宇宙辐射压力做用到液体分子上时,液体分子就在不确定性原理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不规则力,得以自由运动。但运动速度比气体分子低得多。
固体分子虽然也受到宇宙辐射力的作用力,但固体分子结构紧密,不仅没有空隙,而且分子无法自由运动。所以固体分子不会产生无规则运动。但是,其表面原子的电子仍然会受到辐射压光子流的作用,吸收光子,增加能量逃逸出物体,产生光电效应。
原子即便在极低的温度下也能一直振动,除非温度降到绝对0度。而某些原子即使在绝对零度时,也还是会保持振动。这种情况,只能用宇宙辐射光子流的冲撞来加以解释。
◇◇◇◇◇◇◇◇◇◇◇◇◇◇◇◇◇◇◇◇◇◇◇◇◇◇◇◇◇◇◇◇◇◇◇◇◇◇◇◇◇◇◇◇◇◇◇◇◇◇
◎引力的本源
前文说了,当物体质量比较大时,充满宇宙空间的宇宙辐射压力从各个方向作用到物体上,物体能够保持平衡态。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
当一个物体的附近,也有另一个物体时。
另一个物体会影响宇宙微波辐射光子流的分布密度。
这个改变的光子流分布密度会影响其周围的物体,使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的力。
这正是地球引力产生的根源。因为光子流会产生冲击力。
详见下面图片:地球引力来源示意图所示。
图片:地球引力来源示意图
这个力量一直被称为“万有引力”。请看上图。宇宙辐射压从四面八方作用于人身上,原本各向保持平衡。地球的存在,使得向上的宇宙辐射压被削弱。向下作用于人顶的宇宙辐射压占到优势,使人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人重力的来源。
的确,有质量的物体,将会表现出互相吸引的趋向。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个力的产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一直只停留在表面,不去探索科学现象之产生时深藏于背后的原因,科学就无法进步和发展。
◇◇◇◇◇◇◇◇◇◇◇◇◇◇◇◇◇◇◇◇◇◇◇◇◇◇◇◇◇◇◇◇◇◇◇◇◇◇◇◇◇◇◇◇◇◇◇◇◇◇
◎大气压与辐射压的异同
对于宇宙辐射压力,人们总是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印象。有虚无飘渺之感―――从来也没有注意到过,没有感觉到过。
这并不奇怪,如果有人注意到过,感觉到过宇宙辐射压力的存在,引力就不会欺骗世人那么多年。
大气的压力,很久以来都没有被人意识到。气体那么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对生活怎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可是,大气的压力,真的不能忽略不计,对生活的影响确实很大。只因,如果没有它,用吸管就吸不出水来,水井压不出水来,油井也喷不出油来。
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人们真正见识到大气压的威力:一个空心铜球,由两个半球组成。可以随意将其分成两半。现将其空心抽成真空,由于大气的压力,就无法将其分成两半了。用马来拉这个铜球,直到两边各用上八匹马,费去偌大的力量,铜球才会被拉开。看起来虚无飘渺微不足道的气体,居然能产生出等于如此巨大的力量。
人们生活在地球表面,一直受到大气的压力。一个大气压约为10万帕斯卡。大气分子首先具有重量,其次由于不规则运动的冲撞,具有动量,撞在物体表面,就会产生作用力。这就是大气压产生的原理。
大气压P=气压力F/面积S 大气压力F=大气压P*面积S
这是大气压力的计算公式:气压力与面积成正比。
宇宙辐射压力,与大气压力是比较相似的。由于宇宙辐射压力伪装隐藏得更加巧妙,它的真相,一直很难被揭示出来。
物体存在于大气中,就会受到大气压力。同样,物体存在于宇宙辐射压中,就会受到宇宙辐射压力。
因为只有地球表面有大气,所以离开大气层就不会受到大气压力。宇宙辐射压场在宇宙中均匀分布,在任何地方都会有宇宙辐射压存在。但这种电磁辐射是来自四面八方相互均衡的,处于宇宙中,如果四面空间质量均衡,宇宙辐射压就不会对物体产生影响。一个人远离地球,在太空中就不会有重力。是因为来自各方的宇宙辐射压相互平衡的结果。
一旦进入大气层,物体就会受到大气压力。同样,一旦物体附近有其它物体存在时,由于宇宙辐射压的压力不再均衡,就会有一个辐射压力存在。物体就会受到宇宙辐射压力。太空中的物体,原本四方宇宙辐射压力均衡,当它逐渐靠近地球时,由于指向地球的辐射压不变化,指向太空的辐射压由于被地球遮盖阻挡,作用到物体上时被削弱了。这时物体在两个方向上就无法保持平衡。
在地球表面,物体受到向下的宇宙辐射压力的同时,向上的辐射压力由于被地球吸收一部分、地球再向下方反弹散射一部分光压来抵消向上的辐射压,向上的辐射压就被大幅削弱了。向下与向上的辐射压差值会导致物体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所以物体将会受到指向地球的压力。这就是重力产生的根源。
辐射压系数(简称为辐射压)P=辐射压力F/质量M ; 辐射压力F=辐射压P*质量M (注意,今后,用红体大写的P表示物体产生的辐射压,P表示宇宙辐射压的初始强度。)
与大气压不同的是,辐射压力与质量M成正比。大气压力作用跟作用面积密切相关;辐射压的作用则跟作用面积大小无关,只跟作用之上的质量大小有关。
大气压是怎么产生的呢?气体分子杂乱无章的飞行,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撞击压力。单个气体分子的撞击压力虽然微不足道,但无数气体分子的撞击压合起来就非常可观。这种撞击压就是大气压。无论处于大气中的何处,都将受到气体分子的撞击压力。从而形成大气压力。大气压绝不可轻视,可以将水提升到十几米的高度。
大气分子为何能高速飞行呢?它的动能来自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撞击。由于大气分子体积太小,光子流无法均衡地作用到大气分子上,使气体分子始终不息地杂乱无章地飞行着。
所以说,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是大气压能量的根源。
宇宙辐射压的产生机制是什么呢?
某个物体对宇宙辐射压吸收和反弹后其附近的宇宙辐射压不再均衡,相当于物体对宇宙辐射压进行了遮挡。这个结果形成了作用于附近其它物体上指向这个物体的合力。
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人们见识到了大气压的威力。
黑洞可以让人们见识到宇宙辐射压的威力: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完全遮挡住宇宙辐射压,使黑洞表面的辐射压太大,以致于连光线也无法逃逸出来。这个力量,比马德堡那个需要多匹马才拉得动的球还要惊人。
所以,宇宙辐射压,绝不可等闲视之。
阳光照射到身上,会让人感觉得温暖。其实,在光子的撞击下,阳光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阳光很强烈的话,迎着强光前行,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就象是顶着风前进一样会受到阻力。
太阳辐射能给飞船提供动力。利用由铝箔制成的太阳帆,将能获取这种动力,使飞船得到稳定的加速度。根据测算,飞船理论上最终能达到24万公里每小时的高速。日本航天局利用太阳帆动力制成了太空飞船,于2010年成功飞上太空。
太阳辐射,只是宇宙辐射的一种。
爱丁顿极限是指某个确定质量的恒星保持稳定状态的光度极限,每个恒星的光度都只能等于或低于这个极限,如果是高于的话内部辐射压超过引力,恒星是不稳定的,必须膨胀。因为内部电磁辐射产生的压力超出了外部宇宙微波辐射作用下恒星所产生的重力,也就是内部光压超出引力,所以恒星必定会越来越膨胀。光线的强度越大,对目标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就越高。如果光线强度达到目标的“爱丁顿强度”,就能够使目标解体。太阳的“爱丁顿强度”为太阳光的三万倍。如果有一束光,其强度达到太阳光的三万倍,这束光从太阳内部发出,就能使太阳解体。
这种现象,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天文学家发现,星系会发生高速喷流现象,这种喷流速度甚至接近光速。原因是大型黑洞不停地吸收星云与物质,在表面形成一个大吸积盘。这个过程中发射出大量的高强度光线。这种光线使坠落向星云物质改变运动轨迹,下降的势能转化为外喷的动能,星云再经过黑洞磁场与强光线的共同加速,竟能以接近光速喷射出星系,产生状观的星际喷流。这种喷流质量相当可观,可以产生几十颗恒星。这也是类星体的成因之一。
◇◇◇◇◇◇◇◇◇◇◇◇◇◇◇◇◇◇◇◇◇◇◇◇◇◇◇◇◇◇◇◇◇◇◇◇◇◇◇◇◇◇◇◇◇◇◇◇◇◇
◎卡西米尔效应
将两块金属板竖直平行放置,让它们靠得很近。再发射各种波长的不同电磁波通过两板之间。就能感觉到两块板产生吸引力。这是由于两板的距离一定,只有波长的整数倍等于两板距离的波,才能停留在两板之间。两板之外的电磁波光子个数要多于两板之间。这些数量不同的光子作用到板上,会产生辐射压力,使得板受到的外向内压力要大于内向外压力。从而使两板产生吸引力。
电磁波当然并不仅在金属板上产生辐射压力。但由于卡西米尔效应实验中,电磁波强度弱,作用于金属板上的效应才能明显测试出来。
◇◇◇◇◇◇◇◇◇◇◇◇◇◇◇◇◇◇◇◇◇◇◇◇◇◇◇◇◇◇◇◇◇◇◇◇◇◇◇◇◇◇◇◇◇◇◇◇◇◇
◎恒星的生命周期提供光线具有推力、能推动物体的证据
恒星的生命周期揭示了光线的强度变化对恒星体积的影响。并展示了光线推动物体的直接证据。
恒星内部进行着核聚变反应。恒星拥有很大的质量,由于引力的作用,这些质量将有向内坍缩的趋势。但恒星仍能够保持稳定。其稳定原理在于,由于内部核聚变产生出极高的温度,产生的辐射具有相当高的压强。这个压强与作用到外围星体质量的宇宙辐射压强平衡,使恒星保持了稳定。
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内部有一个专门进行氢热聚变核反应的反应空间。这个空间为何能保持空心,恒星物质不会将其填满呢?因为此处的核聚变相当稳定,释放出大量了高能光线。这些光线的辐射压与恒星的外层物质的重力相平衡,使恒星不会坍缩。当恒星进入生命的末期时,当内部所有的氢都变成了氦时,核心的火就没有足够的燃料来维持,恒星在主序阶段的平静日子就到了尽头,大动荡的时期来到了。一旦燃料用光,热核反应的速率立即剧减,引力与辐射压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引力占据了上风。有着氦核和氢外壳的恒星,在自身的重力下开始收缩,压强、密度和温度都随之升高,于是恒星外层尚未动用过的氢开始燃烧,产生的结果是外壳开始膨胀,而核心在收缩。
在大约一亿度的高温下,恒星核心的氦原子核聚变成为碳原子核。每三个氦核聚变成一个碳核,碳核再捕获另外的氦核而形成氧核。这些新反应的速度与缓慢的氢聚变完全不同。它们像闪电一样快地突然起爆(氦闪耀),而使恒星不得不尽可能地相应调整自己的结构。经历约一百万年后,核能量的外流渐趋稳定。此后的几亿年里,恒星处于暂时的平稳,核区的氦在渐渐消耗,氢的燃烧越来越向更外层推进。但是,调整是要付出代价。原本核反应在恒星中心,产生的光线虽然温度与压强极高,但光子在经过长距离的传播到表面时,其压强与温度就大大降低到了6000K。现在由于恒星进行核反应的地区远离核心,向外层扩散。而核反应产生的光线强度极高,恒星外层产生的光线温度将极高,压强极大。恒星外层的分子将会被推向更外层。这时的恒星将膨胀得极大,以使自己的结构适应于光度的增大。它的体积将增大十亿倍。这个过程中恒星的颜色会改变,因为其外层与高温的核心区相距很远,温度就低了下来。这种状态的恒星称为红巨星。
据法国巴黎天文台的研究人员盖伊-佩兰介绍,当的太阳在数十亿年后也进入到这一阶段,届时其周边温度将急剧升高。预计随着恒星的规律性搏动,地球表面温度最高将可能达到3000摄氏度。每经历一次规律性搏动过程,这些红巨星便会失去部分质量,形成大量的星级介质。根据佩兰博士的解释认为,实际测算显示出每当这些衰老恒星膨胀收缩一次,就会有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地球那么多的物质被抛射到宇宙星际空间中,届时我们将看到异常美丽的星云扩散场面。不过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原因产生这一奇异过程(这正是光线具有推力,能推动物体的铁证。红巨星光线强大,将恒星表面的物质推到了宇宙空间中去了)。佩兰博士说:“现在的观点认为,这种扩张收缩过程使得恒星物质漂浮出星体表面,并形成了宇宙尘埃,同时在恒星发出象风一样的光热辐射作用下远离星体,被吹向广袤宇宙空间中。”
◇◇◇◇◇◇◇◇◇◇◇◇◇◇◇◇◇◇◇◇◇◇◇◇◇◇◇◇◇◇◇◇◇◇◇◇◇◇◇◇◇◇◇◇◇◇◇◇◇◇
◎电子为什不会掉到质子上去?
原子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具有正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电子被质子以电磁力牢牢吸引。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认为,电子绕核运动由于轨道与速度方向经常改变,电子的轨迹将是一段不断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电场,必须向外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逐渐降低,最终落入原子核,质子与电子中和成为中子。原子将不能稳定存在。但事实上原子可以稳定存在,这一切并不会发生。这是什么原因呢?
不确定性原理被用来解释这个现象: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与粒子速度的不确定性之乘积,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斯常数除于4π(ΔxΔp≥h/4π)。电子如果落到原子核里,电子的速度与位置就得到确定了,这不符合不确定性原理。
可这又有另一个问题,质子本身作为一种基本粒子,也必定符合不确定性原理,具有一个无法同时确定的速度与位置。为什么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就违反了不确定性原理呢?
而且,中子星的存在,就使这个解释不再合理。中子星的产生,就是因为电子全部坠落到原子核上,同质子结合成为中子。这说明,电子坠落到质子上,是可以发生的事情。
玻尔的电子的能级轨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量子力学的对此的合理解释是:玻尔假设电子处于某些定态(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轨道)时,由于速度不改变,电子形成的电流与电场不会改变,所以不会辐射电磁波。到了薛定谔仍然沿用这个假设,只不过将定态波函数理解为驻波(这是量子力学另一个假设)以解释它的稳定性。驻波即绕着圆转动的波,在转了一周后能完美地光滑衔接起来。这样就不会发生自我叠加而干涉抵消的情况。这要求电子轨道的周长必须是电子波长的整数倍。
电子在原子内部的运动,是有不同能级的,每个能级形成一条轨道。当然这种轨道上的电子,并非直线运动,而是一种概率运动,按照波函数的概率展开,离轨道越远,电子出现的次数就越少。离核越远的轨道,其能量级越高。轨道线附近电子出现的次数就越多。相对于电子而言,原子是一种很大的空间,相当于行星环绕的太阳系。电子并非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出现,轨道能级也并非在任何位置都可以。电子吸收光子后,就会发生能量跃迁,跳到离原子核更远的高能级轨道。电子发射出光子,就会跳到离原子核更近的低能级轨道。电子是一种波,有一定的波长。电子轨道的周长,必须与电子的波长相对应,周长需要是电子波长的整数倍。所以电子能在哪条轨道上运动,不是随意想去哪就去哪的。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如果掉到质子上去,那轨道周长为0,那电子就是再是波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被施加非常巨大的压力,使电子被压迫而与质子结合,否则电子是不会掉到质子上去的。
但是,轨道能级的理由并不能完全解决其中存在的疑问:电子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来的?天生的吗?可就算是天生这么快速度,电子是有质量的,就算最初的速度再快,随着能量慢慢消耗,也会慢慢停下来的。
电子在目前的稳定高速状态,的确可以避免掉进原子核里。但电子不可能一开始就天生这么快的速度吧。假设宇宙创始之初,电子速度很慢,那么电子在绕原子核飞行时,就会被质子越拉越近,离心力小于吸引力,电子就会掉到原子核上去。由于这个过程并不是因为电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所以并不受能级轨道周长必须是光子波长整数倍的限制。故这是可以发生的。
可不可以这么认为:电子在宇宙创生之初,速度并不快,所以相当多的电子被质子吸引,两者吸在一起成为中子。后来电子慢慢速度越来越快,开始稳定绕着原子核旋转。
这并不符合现实。宇宙的中子并没有显得比质子多很多。相反,氢原子是宇宙里最多的原子,由质子与电子组成,并不包括中子。可见宇宙里的中子相比质子电子而言,还要少很多。
所以,创始之初,电子的速度就肯定很高,使得质子无法捕获电子。这当然不是因为宇宙大爆炸的初速度。由于电子有质量,宇宙大爆炸的初速度再大,电子都会慢下来,直至停止运动。
而且,电子的速度从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没有慢下来过。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在运动。使得质子始终无法捕捉到电子。
这需要一个理由。
结合分子的运动,我们可以清楚了,电子高速运动的原因,在于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冲撞。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从宇宙大爆炸之后,就开始冲击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由于质子中子质量较大,所以速度还不算很快,但会一直保持振动状态,即使在超低温也如此。但电子因为质量很小,所以运动速度非常快。质子从一开始就无法用其电磁力来捕捉到电子,只能使电子围绕其旋转形成一个微型太阳系。原子就这样形成了。如果没有宇宙大爆炸形成的辐射光子流对电子的冲撞,原子就无法形成,质子全部被电子中和,宇宙就只剩下一个个中子,只是一片没有任何意义的中子宇宙。
即使在现在,质子捕捉电子的难度如此大的原因,也有一部分要归功于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光子流的冲撞使电子始终能在损失很多能量后也能以高速运动,不被质子抓获。
所以对于“电子为何不会掉到原子核上去与质子中和”这个问题,《时空波动论》提出了与量子力学并不相同的解释。认为,电子之所以能够避免消耗光能量掉到原子核上去,是因为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充满着宇宙,每个原子内部也到处都是光子,电子可以随时在被光子碰撞中来补充动能。每当电子就要掉到原子核上去时,就会由于新吸收一些光子的动能,而重新恢复活力,保持在原轨道,甚至跃迁到更高能级轨道上去。
光子的高速碰撞,使电子始终能够保持高速绕核运动,不会衰减其动能。
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平均速度非常大,现已证明,即使是在绝对零度,铜内部自由电子的平均速度约106m/s。原因何在呢?因为绝对零度的状态,热运动不存在了,自由电子从哪里得到高速运动的能量?
只能是来自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冲击。金属看起来非常致密瓷实,但在光子这种微观粒子看来,其实金属充满了空隙,可以自由地进入。因为金属原子核只占去原子体积的非常小比例,原子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光子可以自由进入这个空间。从而冲撞自由电子,使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自由电子的运动虽然非常激烈,但它们不会跑到金属外面去。这表明金属表面存在一种阻止自由电子从金属逸出的作用。因为从能量角度看,电子处在金属内部时的能量一定小于它处在金属外部时的能量,电子欲从金属内部逸出到外部,就要克服阻力。光电效应就是光子冲击电子,使电子获得能量逸出金属表面的过程。
只是光子无法顺利地穿透金属。正象电子如果没获得额外能量就无法逸出金属表面一样,光子在金属内部飞行速度大大下降,在金属内部的能量是低于光子处于金属外部的。光子以低速运动在金属内部,要想穿透金属,就必须得到额外的能量激发。只有少数光子能够在没有额外能量的激发时可以穿越金属。
行星为什么能高速运动?这跟电子这种微观粒子不一样。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作用到行星上,是四处均衡的,行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来自于太阳的辐射压。
◇◇◇◇◇◇◇◇◇◇◇◇◇◇◇◇◇◇◇◇◇◇◇◇◇◇◇◇◇◇◇◇◇◇◇◇◇◇◇◇◇◇◇◇◇◇◇◇◇◇
◎宇宙辐射压为什么能一直隐身?
日常生活里,人们从来没有感觉到过光线、电磁辐射的压力与推力,哪怕是一粒微小的灰尘,光线也无法推动它。所以大家潜意识里认为电磁波是不会产生压力与推力的,这个认识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过来。
宇宙辐射压主要的源头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正是宇宙微波辐射的存在,使得光线等电磁波无法对物体产生任何可以被觉察的推力。所以,电磁波的力量,从来没有被察觉过意识到过。
宇宙微波辐射所产生的宇宙辐射压之所以一直能隐藏自已,就是因为宇宙微波辐射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它使得其它所有电磁波相形之下变得平平无奇相形见绌,不能对物体有任何的推压之力。这就象是几十个大力士在拔河,一个小孩上去帮一把,不会对比赛产生任何影响一样;宇宙微波辐射从所有方向作用到物体上,四方保持平衡,这时一束光线或电磁波照射到物体上,只要物体产生最细微的移动,就会有一个速度。这个速度使得物体运动的前方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冲撞速度增加,冲撞力增加;使得物体运动的后方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冲撞速度减小,冲撞力减小。这使得物体前后受到的宇宙辐射压作用力不再均衡,而是会受到一个阻力,类似于摩擦力。所以物体永远都会受到来自宇宙辐射压的“摩擦力”,使物体从改变运动状态变得困难。光线要想移动物体,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使物体受到的光线推力大于来自宇宙辐射压的阻力。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虽然非常微弱,但由于一些原因使然(后文详述),天体附近的宇宙辐射压却会很强大。由于普通光线的能量与强度远远比不上天体附近的宇宙辐射压,无法超过宇宙辐射压给物体带来的“摩擦力”,所以光线不会让物体产生任何移动,也不会让物体产生可以被检测出来或被觉察得到的推力。因此人类从来没有发现过电磁波的力量,感受过电磁波的威力。作为电磁波一种的宇宙微波辐射的力量就这样被人类长期忽视。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光线没有推力,就算有,那个推力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我之所以认定电磁波决非教科书上所描绘的平平无奇,而是会产生压力推力,是从蛛丝马迹里分析出来的,一些细微的线索,很容易被人忽略,所幸我并没有这样。
◇◇◇◇◇◇◇◇◇◇◇◇◇◇◇◇◇◇◇◇◇◇◇◇◇◇◇◇◇◇◇◇◇◇◇◇◇◇◇◇◇◇◇◇◇◇◇◇◇◇
◎宇宙微波辐射的波长与温度
人们在不同波段上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做了大量的测量和详细的研究,发现它在一个相当宽的波段范围内良好地符合黑体辐射谱,并且在整个天空上是高度各相同性的。迪克小组在3.2cm波段上得到了3.0±0.5K,夏克斯哈夫特和赫威尔在20.7cm上测得2.8±0.6K,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21.1cm上测得3.2±0.1K。然而3K黑体辐射的峰值应在0.1cm附近,为取得0.1cm附近的测量值,康奈尔大学的火箭小组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气球小组的高空观测结果是,在远红外区有相当于3K 的黑体辐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伍迪小组用高空气球测出,在2.5mm到0.6mm波段,有2.99K的黑体辐射。其最高的常见频率为 160.23 GHz,对应的波长为1.8mm.主要是毫米级别的微波。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波长含盖范围甚广的辐射波段。从1毫米到20厘米,都能探测到。但其峰值是在1.8毫米的波长出现。
可以对比的是家用微波炉的频率一般为2450MHz,波长122mm ;大型工业微波炉频率915MHz,波长328mm。主要是米级别的微波。
◇◇◇◇◇◇◇◇◇◇◇◇◇◇◇◇◇◇◇◇◇◇◇◇◇◇◇◇◇◇◇◇◇◇◇◇◇◇◇◇◇◇◇◇◇◇◇◇◇◇
◎质量子
唯一能对宇宙辐射压作用产生影响的,就是物体的质量。在接收宇宙辐射压力上,质量决定了物体这个能力的大小。无论物体的面积有多大,体积有多大,这些因素都无法影响其对辐射力的接收。把一块黄金打成一个面积巨大的金箔,宇宙辐射力作用于它的表面积大大增加了,但这块黄金受的辐射压力并不会有变化。
在宇宙中,面对着无孔不入的宇宙辐射压,“质量是关键”,是一个真理。一个物体,在吸收和反弹宇宙辐射上,只有质量才是决定这个能力大小的唯一因素。
质量越大的物体,吸收和反弹的辐射压就越大。
量子力学认为,在微观世界,能量是不连续的,分成一份份相同的大小,来进行传递。这一份最小的能量值,就是“量子”,量子是不可继续分割的。
质量与能量,爱因斯坦证明,它们是相互等价的。所以,在微观世界,质量也不是连续的,而是应该有一个最小的单位,即“质量子”。质量子的具体组成有三种可能。1、质量子相当于构成有机生命体的细胞,由一些基本粒子组成。2、每个基本粒子都可以包含一些质量子。3、质量子就相当于原子。原子是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具体是哪种情况呢?
对质量子的定义将放在后文中去做。
质量子作为质量的最小单位,这是物体与宇宙辐射压发生相互作用的最小单位。
在宇宙辐射场中,物体受到辐射压力、反弹辐射压力,都是由一个个质量子来进行的。每个质量子吸收一点辐射压,反弹一点辐射压。所有质量子吸收的辐射压、反弹的辐射压,就是一个物体的总吸收、总反弹的辐射压。
宇宙辐射压P是作用于质量子上的。每一个质量子,在被宇宙辐射压作用后,都会产生一个质量子辐射压P质量子。对于物体而言,它的总辐射压,就是所有质量子辐射压总和。设物体含有的质量子个数为n,物体产生的辐射压总和P=n*P质量子。
大气压同宇宙辐射压有类似之处,大气压力同作用面积成正比,作用面积越大,大气压力越大。所以可以将面积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每一块都受到一个大气压的作用,产生大气压力,再将所有面积的大气压力相加,总和就是物体受到的大气压力。每一块小面积,都受到一个大气压压强的作用。F=P*S 。这就是大气压力公式。
每个质量子都被一束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照射,受到的宇宙辐射压都是P1,P1来源于P,自然小于P。产生一个辐射压力,吸收一定量的辐射压光子,并反弹一定量的辐射压光子,让其余的辐射压光子流穿越物体。
单个质量子的吸收压与穿越压都是很微小的,所有质量子的吸收压总和,是P吸收。所有质量子的穿越压总和,是P穿越。
物体在宇宙辐射压P的作用下,产生辐射压P。注意P与P并无大小可比的关系。宇宙辐射压P可以很小,而天体产生的辐射压P是无数质量子的辐射压总和,可以很大。黑洞的辐射压可以达到无穷大。
宇宙辐射压的作用方式是很特别的,它是直接作用到每一个质量子上的。每个质量子都会受到一个宇宙辐射压的压力,受到一束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照射。一个物体上会含有难以计数的质量子,相当于将宇宙辐射压的强度扩大了无数倍。设照在一个质量子上的光子流强度是P1,综合来说,物体所受到的宇宙辐射的压强是其质量子数乘以P1.
P1虽然小于宇宙辐射压P,但所有质量子受到照射的光子流压强总和是一个很大的数值。所以即使宇宙辐射压非常弱,但一个物体只要质量大,就能产生较大的辐射压,就能对其它物体产生引力。
地球表面的辐射压P就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公式1:辐射压力F=辐射压P*质量m
这就是质量为m的物体,在辐射压为P的天体的表面,所受到的辐射压力的大小。本公式为辐射压理论的基本公式之一。
◇◇◇◇◇◇◇◇◇◇◇◇◇◇◇◇◇◇◇◇◇◇◇◇◇◇◇◇◇◇◇◇◇◇◇◇◇◇◇◇◇◇◇◇◇◇◇◇◇◇
◎受力分析
定义宇宙辐射压为P,作用于n个质量子上,每个质量子都受到P1大小的宇宙辐射压作用。加起来就是nP1的辐射压力。一个物体受到的辐射力合力为F辐射压力。F右为作用方向向右的辐射压力,F左为作用方向向左的辐射压力。Pb吸为B所吸收的辐射压。Pb弹 为B所反弹的辐射压。Pb弹 将会减弱宇宙辐射压从左向右作用到A时的压强。见下面图片1所示。
图片1
宇宙辐射压作用于B质量子部分吸收和反弹后剩余压力值为:nP1-Pb吸-Pb弹 向右作用于A
由于 Pb弹1 的源头是来自经过了A的辐射压,而辐射压经过A之后,必然会受到削弱,有一部分被A吸收和反弹。故似乎Pb弹1会比Pb弹要小。但后面将会指出,由于质量子的特性,每次吸收与反弹光子的数目都是固定的。
故Pb弹=Pb弹1。
宇宙辐射压力向左和向右具有压强。物体A向左压强原本等于向右压强,都是 P。现将物体B置于A的左侧。B会吸收一部分向右的压强,同时向右方向反弹一部分向左的压强。物体B先反弹一部分宇宙辐射压,再吸收一部分宇宙辐射压,剩下的辐射压才能穿过B,作用于A。Pb穿=nP-Pb吸-Pb弹。这个力再与B反弹的宇宙辐射压Pb弹 合并,形成一个合压,就是A受到的向右的压力,其值为nP1-Pb吸-Pb弹+Pb弹=nP-Pb吸。
A受到的向左的压强为nP1,所以A所受的辐射压强度PA压强是两个压强的差,P压强=nP1-(nP1-Pb吸)=Pb吸 。
也就是说,A受到的辐射压强度PA压强,等于B的吸收压Pb吸。比如,人在地球表面受到的辐射压强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等于地球的吸收压。地球吸收的宇宙辐射压越大,人受到的重力加速度就越大。
反弹压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不会有影响。原因在于,物体会从各个方向去反弹辐射压,这种反弹造成的压力都会全部抵消掉。即使由于有其它物体在附近,使得周围的辐射压不均衡,但并不会影响反弹压的大小。后面将会解释这一现象:无论宇宙辐射压是多大,质量子每次吸收和反弹光子的数目都是固定的。
◇◇◇◇◇◇◇◇◇◇◇◇◇◇◇◇◇◇◇◇◇◇◇◇◇◇◇◇◇◇◇◇◇◇◇◇◇◇◇◇◇◇◇◇◇◇◇◇◇◇
◎辐射压
P为物体在宇宙辐射压的作用下会产生的辐射压。A受到B的辐射压力的大小,不仅同B产生的辐射压有关,也同双方质心之间的距离r有关系,双方距离越远,产生的辐射压力就越弱。双方距离越近,产生的辐射压力就越强。由于光子的辐射压力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所以可以推导出这个公式:
(以下为图片M1)
(以上为图片M1)
A与B的质量之比,等于两者的吸收压之比。只要物体质量与吸收压之间成正比就可以了。这是事实,质量越大,物体吸收压就越大。
这个辐射压力,在牛顿的经典理论里,其实就是万有引力。引力其实是对辐射压力非常形象的比喻。但既然明白了物体之间之所以产生引力,是因为宇宙辐射压不均衡的缘故,对这种力那就应该换一种称呼。现将其称为:辐射压力。辐射压力是宇宙天体、万事万物所时时经历的最平常的力,是宇宙天体之所以能保持现在运行模式的根本原因。
(以下为图片M5)
(以上为图片M5)
宇宙辐射压从根本而言,是作用于单个质量子上,对每个质量子而言,这个压强都是相同的P1。质量子对宇宙辐射压吸收一部分,反弹一部分辐射压,再让一部分辐射压穿越质量子到另一边。由于质量子会分别从两个相反方向来反弹辐射压,所以这两个反弹压就抵消了。真正起作用的是吸收压。这些质量子辐射压再汇聚起来,合为物体的辐射压。质量子数目越多,辐射压也就越大。这表明,物体的辐射压与其质量子数即质量成正比。
辐射压力F=P*m。这个公式同大气压力的计算公式很类似。大气压力同受力面积成正比,大气压力F=大气压*受力面积。
其意义是,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受到大小为P的辐射压作用下,会产生的辐射压力。比如一公斤的苹果放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辐射压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2,那么苹果受到的辐射压力,也就是重力F=1*9.8=9.8牛顿。
(以下为图片M2)
(以上为图片M2)
物体之所以能产生辐射压,就是因为物体遮挡住了一部分宇宙辐射压,使得附近其它物体将处于一个并非四方均衡的宇宙辐射压环境里。可以看出,这个遮挡的效果是可以量化的,就是物体吸收宇宙辐射压的总值P吸。
◇◇◇◇◇◇◇◇◇◇◇◇◇◇◇◇◇◇◇◇◇◇◇◇◇◇◇◇◇◇◇◇◇◇◇◇◇◇◇◇◇◇◇◇◇◇◇◇◇◇
◎辐射压力与质量成正比
不仅物体自身的辐射压同其质量成正比,其受到的辐射压力,也同其质量成正比。
一个物体吸收和反弹的宇宙辐射压大小,随着质量改变而改变。
(以下为图片M3)
(以上为图片M3)
◇◇◇◇◇◇◇◇◇◇◇◇◇◇◇◇◇◇◇◇◇◇◇◇◇◇◇◇◇◇◇◇◇◇◇◇◇◇◇◇◇◇◇◇◇◇◇◇◇◇
◎当物体A的质量m改变时,其受到的辐射压会改变吗?
物体质量改变,它自身的辐射压会改变。辐射压同质量成正比。苹果的慢慢长大,越来越重时,它的所产生的辐射压场强会越来越大。
但物体A受到的辐射压并非它自身的辐射压,而是它附近物体的辐射压。这就是A的“所受辐射压”。它与A的质量无关,只由A附近物体的质量和两者距离决定。
以下为图片M4
(以上是M4)
◇◇◇◇◇◇◇◇◇◇◇◇◇◇◇◇◇◇◇◇◇◇◇◇◇◇◇◇◇◇◇◇◇◇◇◇◇◇◇◇◇◇◇◇◇◇◇◇◇◇
◎质量子吸收固定光子能力固定不变
由于物体的辐射压只与其吸收能力有关,与反弹压和穿越压无关,故在此只研究吸收压。
质量子的吸收光子能力是质量子的一个内在属性,由物体质量子吸收光子的能力大小决定。它是一个常数,保持稳定不变。
◇◇◇◇◇◇◇◇◇◇◇◇◇◇◇◇◇◇◇◇◇◇◇◇◇◇◇◇◇◇◇◇◇◇◇◇◇◇◇◇◇◇◇◇◇◇◇◇◇◇
◎物体吸收光子所表现出来的现象
现为什么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物体会吸收光子所致。
电子环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其运动轨道分为好几层。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会跃迁到更高能级的轨道层。当光线照射到铜化合物上时,铜原子高能外围轨道的电子比较活跃,会吸收2电子伏特的光子能量而跃迁到更高能级。这2电子伏特的光子其颜色是桔红色的。那么铜原子反射的光子流就不会包含这桔红色的光子。缺少桔红色光子的光线就会表现为绿色。所以我们看到的铜化合物颜色就是绿色的。
铜化合物在被宇宙辐射压所作用时,对吸收的光子会有所选择,并不是什么能量的光子都吸收。符合能级跃迁要求的光子才会被吸收,不符合的光子就被反弹或透射出去。所以铜化合物始终都会表现出绿色。
那么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比如玻璃。光线照到玻璃上,会被透射出来。那是怎么回事呢?本来玻璃也是要吸收光子的,这样才会形成辐射压。玻璃都是已经吸够了光子的。光线再照上去,除非这个光子的能量刚好符合玻璃内电子的能级跃迁标准,才会被电子吸收。这些电子可以吸收的光子刚好都不是可见光的光子,而是其它波段的光子。所以可见光的光子都被透射或反弹了。所以玻璃就看起来很透明。
有的物体看起来是黑的。那是因为它将可见光的光子都吸收了,只反弹或透射不可见波段的光子。只要光线照上去,可见波段的光子就会都被吸收。那物体本来是吸够了光子的,怎么还能继续吸收可见光的光子呢?这是因为每当这个物体的原子吸收了可见光子后,由于物体吸收光子的能量是有限的,就会有一部分以前吸收的光子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不过释放出来的光子就不会是可见光波段,因为可见光子一旦出现就会被原子中的电子吸收,是无法释放出来的。这些能量会成为红外波段光子流,表现出热量,即热辐射。这种热辐射眼睛是看不到的。所以,无论用多强的光照射一个纯黑物体,物体也没有可见光反射出来,而是越来越热。
◇◇◇◇◇◇◇◇◇◇◇◇◇◇◇◇◇◇◇◇◇◇◇◇◇◇◇◇◇◇◇◇◇◇◇◇◇◇◇◇◇◇◇◇◇◇◇◇◇◇
◎天体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如果不是完全相同会怎样?
天体比如地球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很多时候并不是严格的各方均等的。比如有阳光的半球和黑夜中的另一半球,其受到的宇宙辐射压会有所不同,因为阳光作为一种辐射压,无疑会使两个半球受到的辐射并不完全相等。此时两个半球产生的辐射压会是怎样的?还能不能完全相同?
无论宇宙辐射压如何变化,地球质量子单位最短单位时间只能吸收特定数目的光子,反弹特定数目的光子,然后就会把剩下的无法处理的光子全部送入穿越通道。质量子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反弹能力也是有限的,毕竟反弹通道就那么大,一次只能反弹特定数目的光子。所以宇宙辐射压的增加,只能增加质量子穿越的光子数目,吸收光子与反弹光子的数目并不会改变。
而前面已经证明,地球的辐射压由地球的吸收压决定,与反弹压与穿越压无关。无论宇宙辐射压怎么变化,地球的吸收压是不改变的,由地球的质量子数目决定。故地球的辐射压不随着宇宙辐射压的强度而改变。白天地球承受的宇宙辐射压会略高于夜晚,但地球吸收压不变,故地球辐射压与由此产生的重力加速度均不变。所以,人们在白天与黑夜时的重量不变有差异。
◇◇◇◇◇◇◇◇◇◇◇◇◇◇◇◇◇◇◇◇◇◇◇◇◇◇◇◇◇◇◇◇◇◇◇◇◇◇◇◇◇◇◇◇◇◇◇◇◇◇
◎密室内的物体重量为什么不会减小?
密室具有一定的屏蔽性,能将一些波长的部分宇宙微波辐射挡在屋外,无法作用到人身上。虽然作用到人身上的宇宙微波辐射少了,但真正使人产生重量的是地球的吸收压,它由地球的质量子数目决定。地球质量子吸收光子的能力P地球吸是固定的,身处密室的人,其受到的辐射P仍然等于P地球吸/r^2,不会有任何改变。
那么,如果在地球表面向地心挖一个洞,一直通到地球中心。再把物体送到这个洞里去,会发生什么情况?物体的重量会发生变化吗?
先来看物体放在地球中心的情况。在这里物体是不会有重量的,因为作用于物体上的宇宙辐射压是各向均衡的,这就象物体放在太空中一样,附近没有大质量天体,所以物体不会受到辐射压力,就不会有重量。
如果处于这个大洞的其它位置,物体的重量会比在地球表面要小。其重量随着离地球质心的距离增加而增加,直至到达地球表面,重量回复到其原有正常重量。
◇◇◇◇◇◇◇◇◇◇◇◇◇◇◇◇◇◇◇◇◇◇◇◇◇◇◇◇◇◇◇◇◇◇◇◇◇◇◇◇◇◇◇◇◇◇◇◇◇◇
◎“引力”的速度
牛顿认为,万有引力是超距作用,没有速度的限制。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里作出预言:引力波的速度是光速。
引力的实质是宇宙辐射压力。辐射压力的传递速度是光速。
这一点已经被实验证实。
美国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弗吉尼亚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利用了一次罕见的星球排列的机会,也就是地球、木星和一颗类星体的三星连环,首次测量出引力的速度。这次测量的结果证明,引力的速度的确是光速。爱因斯坦对引力速度的预言是正确的。电磁波的速度正是光速,这说明了引力与电磁波之间的紧密联系。 他们在去年九月对木星经过类星体和地球之间的天文现象进行了观测。类星体是天空最明亮的星体,它在被黑洞吞噬之前,放射出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们用从夏威夷到德国的11台射电望远镜,对木星和类星体的连环进行了观测。其后,参加观测的科学家们在西雅图举行的天文学会上宣布,他们对木星遮挡住类星体之前的射电波进行了测量,他们发现,木星的巨大质量使得射电波发生轻微的弯曲。这一弯曲使得射电望远镜在木星遮挡类星体之前测量到的类星体离地球的距离,比实际的距离稍远一些。科学家们通过测量这一射电波的弯曲得出结论,认为引力的速度基本和光速相同,正负相差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真的是产生这一切的原因吗?
我提出了宇宙辐射压理论,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产生了引力与质量。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时常陷入沉思:那么微弱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真的是产生这一切的原因吗?
阳光必然是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要强很多的,阳光到达地面可以为地面产生约30度也就是约300K的温度,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只能产生3K的温度。
但阳光的压力确实非常低,照到身体上,只能产生微不足道的压力。精确的计算表面,阳光照到一平方米地面产生的压力大约是5*10^-6牛顿。这个压力确实非常微弱。
那比阳光还要弱得多的宇宙微波辐射,究竟是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量,使地球具有引力,人能产生几十公斤的重量,而黑洞甚至引力强大到让光线都无法逃走呢?
虽然我为此作出了很多的解释,但每当看到阳光的压力经过精确计算确实如此微弱时,我就心里打鼓。一定是有一个作用机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使我至今仍然有困惑。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光镊技术,更加证明了我的理论。原来早在几十年前,就在激光刚刚发明出来,就有科学家发现激光能够移动微小的物体。这使我更加困惑。为什么这么明显的事实,竟然没使这些科学家得到启发,从而作出革命性的科学突破,为引力的产生指出真正的起源呢?
大自然喜欢隐藏,在这里真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是因为阳光的压力是可以定量计算的,任何人都能计算出阳光的压力,是5*10-6牛顿这个级别。而宇宙微波辐射比起阳光更是弱了一百倍。任何有着正常思维逻辑的人,都不可能把一个只能产生如此微弱力量的源头当作引力的真正起源。
因为每当我看到阳光的压力只有那么低时,都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这种计算方法搞错了,或者就是我的理论搞错了。
所以我完全理解了那些物理学家们,为什么在发现激光能移动物体时,并没有从这个现象得到启发,作出更大的科学突破。
现在我终于完全搞清楚了,为什么宇宙微波辐射以其超低的强度,却能产生这么强大的威力,掌控了整个宇宙的运转循环。
◇◇◇◇◇◇◇◇◇◇◇◇◇◇◇◇◇◇◇◇◇◇◇◇◇◇◇◇◇◇◇◇◇◇◇◇◇◇◇◇◇◇◇◇◇◇◇◇◇◇
◎光子流与风力、水力的巨大区别
我曾经用风力来跟光子流作过类比。那是它们相似的地方。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现在来看光子与风力、水流的区别。
如果强风从左右分别吹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可以保持平衡,感受不到有推力。如果用隔板将左边的强风挡住,那人就只会受到右边的强风吹拂,此人受到的风力最大也就是右边强风的风力。右边强风的风力为5级,那此人受到的风力就是5级。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左边与右边水流强度为5的冲击,在中央保持平衡。现将一块隔板将左边的水流挡住,那这个物体受到的右边水流的冲击力度会是5,不会比5更多。
但光子流不一样。物体在中间受到左右光子流力度为5的冲击保持平衡。如果用屏风将一侧的光子流挡住,那另一侧冲击向物体的力度将不再是5.而是屏风吸固的光子流的压强总和。屏风如果有1000个质量子,将光子流全部吸固的话,那屏风吸固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值就是5000.另一侧的光子流将会以5000的冲击力度来冲击物体。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光子是作用到每个质量子上的。每个质量子都会受到力度为5的光子流的冲击。而风力与水力则并非如此。风力与水力都是比较宏观意义上的力,只能作用到物体的表面上,不可能作用到微观的质量子上。它们都没有穿透力。而光子或电磁辐射则是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能够跟每一个质量子产生作用,不会有丝毫的遗漏。
这就使得光子的作用方式与风力、水力具有根本上的不同。
人如果在银河系之外的太空中,周边空无一物,那他处的环境里,他受到的是单纯的宇宙微波辐射,承受的是一个宇宙微波背景的压强。这个压强来自所有方向,以相同的压强作用到人身上。人保持平衡,并不会觉得受到力的作用。
人如果在银河系之外的太空中,周边有一个天体,质量很小,才1000公斤。假设这个天体含有的质量子数目为1000n,这个天体每一个方向都会受到宇宙辐射压作用,光子流撞击到每一个质量子上,给每个质量子都带来冲击力。每个质量子都会有一束光子流持续作用,以保证质量子始终有光子流可以吸收。每束光子流的作用到质量子上的压强是P,则这个天体在每个方向上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冲击压强总和都是1000nP。用红箭头表示。每个质量子吸固0.4P的光子流压强。有0.6P光压穿过天体。那这个天体吸固的光压总和是400nP。人在这个天体的表面。由于这个天体遮挡了400nP的光压,会有600nP的光压穿透天体。用白箭头表示。这600np的光压会作用到人身上,将人推向太空。而来自宇宙的宇宙辐射压又以1000nP的光压强度作用到天体上,也作用到这个人身上,将人推向天体。所以合计这个人会受到400nP的光压,即红箭头与白箭头之差,P吸=1000 nP-600 nP=400 nP。P吸的值将会决定天体重力加速度大小,决定此人的重力有多大。
详见下面图片:人受到的辐射压随着天体质量增加而增加
图片:人受到的辐射压随着天体质量增加而增加
如果这个天体质量很大,达到10^10公斤,那这个天体含有的质量子数为10^10n,光子流撞击到每一个质量子上,给每个质量子都带来冲击力。每个质量子都会有一束光子流持续作用,以保证质量子始终有光子流可以吸收。每束光子流的作用到质量子上的压强是P,则这个天体在每个方向上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冲击压强总和都是10^10nP。用红箭头表示。每个质量子吸固0.4P的光子流压强。有0.6P光压穿过天体。那这个天体吸固或遮挡的光压总和是4*10^9nP。人在这个天体的表面。由于这个天体遮挡了4*10^9nP的光压,会有6*10^9np的光压穿透天体。用白箭头表示。这6*10^9np的光压会作用到人身上,将人推向太空。而来自宇宙的宇宙辐射压又以10^10nP 的光压强度作用到天体上,也作用到这个人身上,将人推向天体。所以合计这个人会受到4*10^9nP的光压,即红箭头与白箭头之差,P吸=10^10nP-6*10^9nP=4*10^9nP。P吸的值将会决定天体重力加速度大小,决定此人的重力有多大。
由此可以看到,人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大小,完全是由人附近的天体质量决定的。天体质量小,人受到的辐射压就小,人的重量就小。天体质量大,人受到的辐射压就大,人的重量就大。而且人受到的辐射压远远大于宇宙微波背景的强度,比如4*10^9nP,这个值比宇宙微波背景的强度要大无数倍。
换一种说法,如果用质量为10^10公斤的天体来当屏风遮挡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屏风的另一侧受到的宇宙辐射压是4*10^9nP。如果用质量为10公斤的石头来当屏风遮挡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屏风另一侧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就是4nP。如果一个人站在这个屏风表面,那这个人就会受到相应的辐射压力。屏风的质量越大,人就受到屏风越大的吸引力。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密度是会改变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天体的辐射压场是由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产生的,其强度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天体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空无一物的真空,光子流的密度是正常的常数,此时其压强是宇宙微波背景的强度。但当空间里出现了一个物体时,在物体附近,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将会拥有更高的密度与强度。因为物体的质量子就象磁铁吸固铁粉一样,将光子流吸了过去。质量子必须得到光子流的作用,才能在吸固光子后获得引力质量。物体的质量越大,质量子越多,那就需要更多的光子流来与它发生作用。这个物体附近的光子流密度与强度就越高。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用最省力实用原理来解释。风力与水力,作用到物体表面时,会为了产生最大的推动力而努力。推动力越大,对自然与物体就会产生越大的影响,对自然界的发展进化就具有了更多的实用性。力图使自已更加有影响力,更有实用性,也是大自然诸多产物的目标。风力与水力由于无法突破物体表面,只能作用到物体表面,这是它们影响力作用到的最大程度。
光子流组成的宇宙辐射压就不同了。光子极其微小,没有质量,可谓是无孔不入。它们可以轻松深入到物体内部,作用到每一个质量子上,从而产生更大的作用力与影响力。所以光子流在撞击到物体表面时,会尽量多地寻找每一个质量子进行撞击,使撞击力达到最大化。物体内部每一个质量子都会被光子流撞击到。这样光子流对物体的影响力才能达到最大。所以,光子流在碰到物体时,不会为了省力而忽略到一些质量子不去撞击。那样虽然省了一点力,却使自已的影响力降低,不再实用。最省力实用原理表明,当省力与实用相矛盾时,大自然会选择实用。人之所以结构生得如此复杂,就是为了实用。
其实,只要想想光子流作用到物体上时的计算公式,就能对这种情况有所接受了。
F=P*M。P为物体的辐射压,M为质量。或者M就是质量子的总和。P之所以要乘以M,就是因为光子流是作用到每个质量子上,这些力的总和才是最后的作用力。所以光子会深透进物体,与每一个质量子都进行作用,对每个质量子都会施加一个压力的作用。这就相当于无形中将宇宙辐射压扩大了无数倍,使宇宙辐射压的作用力得到了指数级别的增长。宇宙辐射压的无穷威力,其实正是起源于此。
再看看风力、水力对物体作用力的公式:F=P*S。S是物体的表面积。这说明风力与水力只能作用到物体的表面,没有丝毫的穿透力。这样的话,一个屏风就可以将一侧的作用力完全挡住,而不会影响另一侧的作用力。S与M,一个是表面积,一个是质量,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已经是天差地别。体现到作用力的结果上,就完全不一样了。
光子流与风力、水力的不同,原因在于光子与空气分子、水分子在本质上就是完全不同的。作用于物体上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这些差别确实非常难以分清。很容易混淆。我也是经过了长期思考才找到了正确答案,为《时空波动论》安上最后一块拼图,使它从此完整。
◇◇◇◇◇◇◇◇◇◇◇◇◇◇◇◇◇◇◇◇◇◇◇◇◇◇◇◇◇◇◇◇◇◇◇◇◇◇◇◇◇◇◇◇◇◇◇◇◇◇
◎重要思想转折:质量子并不真的吸收光子。而只是被光子撞击
质量子并不真的吸收光子。而是被光子撞击。引力,并非因为质量子吸收光子而产生,而是质量子被光子撞击而产生。其实,我以前认为质量子吸收光子,也并非完全不对。质量子在一些情况下会吸收光子。它吸收的是光子的动能,光子在撞击质量子后,动能下降,频率会降低。光子并不会消失,仍然以光速飞行在宇宙空间内。
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会通过吸收光子来增加能量,进行轨道跃迁,甚至逃逸出物体,形成光电效应。所以物体吸收光子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光子被吸收后就不存在了。这种吸收现象可以合并到光子对质量子的撞击压中去。两者共同点就是光子的动能转移到了质量子,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撞击方式中光子还存在,只是动能下降。吸收方式中光子失去全部动能,不再存在。不会产生散射反弹而引起反弹压。这两种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是一致的,就是质量子受到撞击,产生冲击压。由于反弹压已经证明无论大小还是没有,由于各方向是相互抵消的,对物体产生引力或辐射压的大小并没有影响,所以可以将质量子吸收光子的现象合并到撞击压中一起处理。
P吸可以理解为质量子吸收的光子的动能。光子能量的下降,造就了引力的产生。可见世界上确实能量是守恒的。我们常认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几十亿年,却并不消耗一点石油。这是永动机呀。这个永动机为什么不消耗能量呢?其实,这个公转永动机系统仍然是消耗能量的。消耗的是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动能。光子流动能的衰减,造就了恒星公转系统的持续流畅运行,使这个宇宙百亿年来和谐运作至今,直到产生了智慧生命,来认清这一原理。地球表面物体所具有一势能,也并非无缘无故就产生的。高处物体天生就具有势能,似乎无需有人对它作功,它就能在自由落体中自动具有很高的冲量与速度。这个势能的源头,也是通过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动能的衰减而产生的。能量守恒,这确实是一个真理。
故前文里的P吸,为了更形象说明这一作用过程,均应更改为P冲压,方能更直观地表达自然原理。以普通的P代表宇宙辐射压初始值,即宇宙微波背景的强度。以P代表物体辐射压场强度。几个基本公式就变成以下形式:
◆P=P冲压/r^2 其含义为:物体产生的辐射压场在某位置的强度等于冲击物体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撞击压总和除去该位置距离物体质心的长度的平方。或物体的辐射压场强度与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撞击压成正比,与到物体质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Fa辐射压力= Ma * Pb冲压/r ^2 其含义为:物体A受到的辐射压力与物体B受到的光子撞击压成正比,与双方距离平方成反正。
◆P冲压=GM其含义为:冲击物体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撞击压总和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即引力常数6.754×10N·m²/kg²。
◆Pa= Pb = Pb冲压/r ^2=G*Mb/r ^2 其含义为:物体A受到的辐射压系数Pa(对地球上的物体来说,Pa就是重力加速度),就是物体B的辐射压。与物体B(对地球上的物体来说,物体B就是地球)的质量成正比,与双方距离平方成反比。
质量子除了特殊情况,一般不吸收光子,只被光子撞击,并散射反弹光子。质量子吸收光子的情况也存在,比如电子吸收光子,进行轨道跃迁,产生光电效应。质量子吸收光子,其效果与光子撞击质量子一样,都会有效减小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压强,使光子流在穿过物体时被削弱。所以吸收压与冲撞压可以合并在一起,称为P冲压。
故对质量子辐射压力理论需要进行重要修改。
以一支军队遭受到密集射击为例。这样的射击来自四面八方,无孔不入。士兵由于穿上了极厚的装甲,所以不会被子弹射穿,子弹会被装甲散射反弹出去。
这支军队的队形如果排列松散,队伍所占据面积大,那子弹会有更多不碰到任何士兵,从士兵中间穿过去。如果军队排列密集,那能不碰到士兵而穿过这支队伍的子弹就会变少。这就象是子弹穿越通道因为队伍的队形变化而改变。队伍松散,穿越通道变宽,子弹就会有更多从穿越通道穿过去。
这种密集射击不是针对某个人的。其射击密度在空间里全部一样。那么每个士兵所面临的弹雨密度不会因为队形而改变。士兵单独冲锋,一秒钟内会遭受到子弹撞击的次数是10次,那十个士兵排在一起冲锋,每个士兵受到子弹撞击次数也将是10次。士兵哪怕挤在一起,也并不能减少被子弹击中的次数。
这说明,队形是松散与紧凑,队伍的面积,只能改变子弹穿越通道的宽阔度,改变子弹的穿越能力。但士兵受到子弹撞击的频率与散射反弹子弹的频率是不变的。
如果这片弹雨十分精准,在每个方向,每粒子弹都会击中一个士兵,不会有子弹不碰到士兵就穿透队伍。一粒子弹为了能击中躲在最后面的士兵,要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看起来不可能,因为士兵装甲是不会被击透的。所以在此假设,子弹有波动能力,能够用波动方式,绕过一个士兵,击中他后面的士兵。但是子弹并不能完全绕过前面的士兵,既然他已经到达了这个士兵面前,就一定会击上去,之后再以波动方式绕过他去击中下一个士兵。
也就是说,每一串子弹都把一个士兵当成目标。每秒钟都使这个士兵被击中一次。但在击中这个目标之前,这个目标前面有几个士兵,这串子弹就必须将前面这几个士兵都击中一次,才能绕过他们,击中目标。击中目标后,这串子弹就完成了这1秒单位时间的任务。下一秒钟这串子弹再继续击打。
士兵越多,就需要越密集的子弹流。有100名士兵,就需要100名机枪手,每个机枪手瞄准一名士兵,持续向他发出弹雨。
士兵的位置如果在队伍最前方,那他最惨,将被最多子弹射中,受到的射击冲力最大。士兵位置在最后方,那他将被最少子弹的射击,每秒钟只有一发子弹会击中他。受到的射击冲力也最小。
质量子与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之间的作用方式,与这个例子十分相似。
◆◆◆◆◆◆◆◆◆◆◆◆◆◆◆◆◆◆◆◆◆◆◆◆◆◆◆◆◆◆◆◆◆◆◆◆◆◆◆◆◆◆◆◆◆◆◆◆◆
◎质量子定义
◆质量子的定义:当质量子处于正常强度的辐射压场中时,在单位最短时间,在一个方向,其单位表面积将受到1个宇宙辐射压光子撞击。
一个质量子从四面八面所有方向都受到一束光子流的撞击,产生冲击压强。规定一个质量子受到的冲击压强为1单位。
质量子受到的P冲压 是1单位。它意味着从所有方向冲击质量子的光子流的密度是1单位,产生1单位的冲击压。一束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从一个方向撞击到一个质量子上,产生1单位冲击压。1单位密度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从所有方向冲击着一个质量子,产生的P冲压=1单位光压。见下面图片:质量子定义.
图片:质量子定义
声明一点,之所以推出质量子这个概念,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宇宙辐射压作用到物体上的方式,也方便我阐述辐射压理论。只是因为基本粒子有许多种,很难逐一列举,故用质量子这一概念来代替。
我们这个宇宙里,基本上绝大部分物体都是处于正常强度的辐射压场中。物体的辐射压场强度均由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但也有少数物体不是。比如太阳中心的质量子,所处的位置在每个方向都受到极高压强光子流的撞击。比如质量子处于四面灯光照射的房间中心,它的辐射压场除了正常宇宙辐射压强度外,还包括灯光的压强。但由于在计算过程中这些因素都可以作为外界因素被排除掉,不计入引力计算范围,所以这些质量子的辐射压场强度与引力质量仍然会保持不变。
质量子在单位最短时间内,每一个方向都受到一个光子的撞击。在单位时间比如1秒内,每一个方向都受到固定数目的光子撞击。
光子撞击质量子后,动能就会传递一部分到质量子上,使质量子振动起来。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被质量子散射反弹出去。
这种光子撞击会使这个质量子在质量子表面形成一个撞击压。光子的散射反弹会使质量子表面形成一个反弹压。两者方向是相反的,撞击压会大于反弹压。所以质量子就产生了辐射压,其值是撞击压减去反弹压。对其表面与附近的物体产生了吸引力。P冲压与P弹都固定。唯一可以改变的是P穿。虽然质量子反弹散射光子毫无规律与方向可言,都是随机的。但总体来看,这个反弹压会平均分布在物体表面,从物体质心指向物体外面。其方向与P冲压刚好相反。P冲压是指向物体质心的压强。
两个物体放在一起,两者的受力分析与上一章就是一样的了。这里再回顾一下。现把一个苹果放在地球附近。对此进行受力分析。详见下面图片2所示。
图片2
定义宇宙辐射压为P,作用于地球的N个质量子上,每个质量子都受到P1大小的宇宙辐射压作用。加起来就是NP1的辐射压力。P地球冲压为撞击在地球质量子上的辐射压之和。P地球弹 为地球所反弹散射的辐射压。P地球弹 将会减弱宇宙辐射压从左向右作用到苹果时的压强。原因是这个反弹压是光子流从地球内部迎头撞向宇宙辐射压的。
宇宙辐射压作用于地球质量子部分冲撞和反弹后剩余压力值为:P穿=NP1-P地球冲压-P地球弹,向右作用于苹果。
地球也会朝着苹果所在的方向反弹一定的辐射压,即P地球弹1。这个力与P地球弹是相等的。虽然地球面向苹果这一侧,宇宙辐射压在经过苹果后强度会有所减少,再撞击到地球。但由于地球质量子反弹散射光子流的数目单位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这个数目与宇宙辐射压强度无关。只跟地球的质量子数目有关。所以P地球弹=P地球弹1。
再来分析苹果的受力情况。苹果位于地球附近,首先是受到宇宙辐射压,这个压力将苹果向左方推向地球,压强值为NP1,N为地球的质量。宇宙辐射压经过地球后,有一部分压强试图将苹果推着远离地球。这个压强是P穿+ P地球弹1=NP1-P地球冲压-P地球弹+ P地球弹1=NP1-P地球冲压。
两个压强之差就是苹果受到的来自地球的辐射压强。NP1-NP1 +P地球冲压=P地球冲压。这就是苹果重力的来源。
也就是说,苹果受到的辐射压强度,等于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撞击在地球质量子上的冲击压总和。苹果在地球表面受到的辐射压强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等于地球受到的宇宙辐射光子流冲压。地球受到的宇宙辐射冲压越大,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就越大。地球冲压环绕着地球形成一个重力场,重力加速度与到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加速度g=P地球总冲压/R^2。R为到地心的距离。
◇◇◇◇◇◇◇◇◇◇◇◇◇◇◇◇◇◇◇◇◇◇◇◇◇◇◇◇◇◇◇◇◇◇◇◇◇◇◇◇◇◇◇◇◇◇◇◇◇◇
◎单质量子在太空中受到1单位密度光子流撞击,在表面产生辐射压场
一个质量子单独放在太空中,情况是最简单的。见下图单质量子产生辐射压场示意图。
图片:单质量子产生辐射压示意图
这个质量子在每个方向都会至少受到一束宇宙微波背景光子流的撞击。如果质量子表面在每个方向上只有一束光子流在撞击它,在表面形成的光子流密度是1单位,这样形成的辐射压场强度就是1单位。质量子在表面形成的辐射压场使得它对附近物体具有正常的吸引力。
由于宇宙微波背景的密度非常微弱,可以假定两者是相等的。那就刚好合适。此时质量子表面的光子流密度与太空其它地方一样。
当然,两者也可能并不相等。如果宇宙微波背景的密度是2单位,那就会在质量子表面形成2单位密度的光子流,质量子每个单位最短时间会同时受到2个光子的撞击。这个质量子的引力质量就会是它正常时候只被1单位密度光子流撞击时引力质量的两倍。
这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有可能会发生。因为质量子太小太小,无法单独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比如中微子,都比一个质量子要大几十倍。
另一个可能是,宇宙微波背景的密度低于1单位,可能只有0.5单位,为了保证质量子表面始终会受到一束光子流的撞击,那质量子表面的光子流就会自动聚集起更大的密度。这样,质量子表面光子流密度是1单位,产生1单位强度的辐射压场。宇宙其它空间的光子流密度还是0.5单位。质量子表面光子流的密度或强度是宇宙微波背景强度的2倍。
◇◇◇◇◇◇◇◇◇◇◇◇◇◇◇◇◇◇◇◇◇◇◇◇◇◇◇◇◇◇◇◇◇◇◇◇◇◇◇◇◇◇◇◇◇◇◇◇◇◇
◎两个质量子放在一起,相互散射的光子不影响它们产生辐射压场的强度
两个质量子结合在一起,放在宇宙太空中,比一个质量子面临的情况稍有不同。
一个质量子散射反弹出去的光子,有可能不会直接散射到太空中去,而是散射到另一个质量子上,对那个质量子产生撞击。散射的光子在对第二个质量子撞击后,才会散射弹开,去了太空。
经过两次散射的光子,其能量会继续下降。所以反弹压会下降。
两个质量子受到光子流的撞击压之和将比单质量子的撞击压翻倍。质量子受到的光子撞击压只跟质量子数目有关。
看起来,两个质量子组成的物体B,其撞击压比单质量子A翻倍,由于反弹压下降。那么质量翻倍的物体B在每个方向上所产生的辐射压就比单质量子A要增加了1倍还多。因为反弹压下降,使宇宙辐射压受到反弹压的抵抗变小,从而更有力地作用到物体上。这会增加B的辐射压,使它吸引别的物体的能力增加1倍多。并非刚好跟其质量一样增加1倍。
那物体B对附近物体的吸引力是不是真的会增加1倍还多呢?并不会。
因为反弹压是可以抵消的。物体B的反弹压是在所有方向都存在的,从物体B质心向外辐射开来。在一个方向上减少了对物体A的吸引力,但在另一个方向上却会增加对物体A的吸引力。
看下面图片:双质量子形成辐射压场示意图。
宇宙辐射压P在从四面八方撞击物体B后,产生P冲压与P弹。这两个压强从所有方向作用到B上,方向相反。
分析一个方向B对水平右侧物体C的吸引力。P在水平方向经过B后,减弱为P-P冲压-P弹,这个压强向右作用到C上,使C远离B。
物体B的反弹压是在向所有方向发射的。向左水平发射的反弹压使P在水平方向经过B后,减弱为P-P冲压-P弹,向右水平发射的反弹压却会增加压强使物体C远离B。也就是说,两个方向的P弹是相互抵消的。
综合来看,宇宙辐射压P在穿过物体B后撞击到C的压强是P-P冲压。这个压强使C远离B。
宇宙辐射压P从C右边撞击到C,使C受到靠近B的压力。(本来作用于单质量子的光压为1束光子流,与宇宙微波背景的强度P不一定相等。但前面已经证明这不会影响物体的辐射压场。为了分析简便,设两者为相等。)
C受到的合力是P-P+P冲压=P冲压。这使C受到来自B的吸引力。这个力的来源虽然是宇宙辐射压P,但根源在于B的存在,所以这个力的产生原因是B产生的辐射压。
结论:C受到B的吸引力即辐射压力与B的反弹压大小无关。所以B的质量从一个质量子增加到2个质量子,C受到B的辐射压力正好是增加1倍,而是1倍多。
图片:双质量子产生辐射压场示意图
还有另一个问题就产生了。两个质量子组成的物体,一个质量子A散射掉一个光子,这个光子再击中另一个质量子B。质量子B在受到这个光子撞击时,能同时接受到来自这个方向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撞击吗?
两个质量子组成的物体,如果这两个质量子距离大,可以看成是单个质量子分别组成的两个物体。这个问题可以转化成这样的情况:一个质量子A原本在宇宙受到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撞击,产生辐射压,对附近物体有了引力。再放另一个质量子B在A旁边。这个质量子B会影响A的辐射压吗?因为考虑到宇宙辐射压光子流在经过B射到A的这个方向,会有一个削弱。所以A在这个方向受到的宇宙辐射压强度下降了。其它所有方向都是正常的宇宙辐射压P,唯有与B连线的方向低于P。A就无法保持静止。见下图:两个质量子相互散射光子示意图。
图片:两个质量子相互散射光子示意图
A确实因此无法保持静止。会向B移动。这就是引力。但A的辐射压也就是A吸引其它物体的能力却不会变。
因为A在与B连线的方向也只能接受固定数目的光子撞击。虽然宇宙辐射压P经过B后下降了,但足以提供足够数量的光子在这个方向撞击A。所以A所受到的光子流撞击情况,在所有方向都是相同的。都受到相同数目光子的撞击。
那么,B如果向A散射一个光子,会影响A的辐射压吗?
B向A散射一个光子,相当于增加了在AB连线这个方向的宇宙辐射压强度。A将受大一点强度的宇宙辐射压的撞击。A单位最短时间受撞击的光子数是1个,不能多也不能少。所以这个B散射的光子并不能改变在AB连线这个方向上撞击A的光子数目。A同样是受到所有方向上固定数目光子的撞击,故辐射压保持不变。
对于这两个质量子组成的系统,分析可知,A的辐射压不会因为B的存在向其散射光子而改变。B也不会因为A的存在而导至辐射压改变。
另外,有人会疑惑,一个质量子挡在另一个质量子前面,那在它们连续的这个方向,光子想要穿过一个质量子去撞击另一个质量子,似乎不可能。因为质量子是实心的,光子是怎么穿过去的呢?
光子既是粒子,也是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在前去撞击一个质量子的时候,如果前方有其它质量子在这个方向上拦住去路,就会用波动的方式绕过这个障碍。对于波动粒子而言,这是很容易办到的。
A与B缩短距离,当然各自辐射压不会改变。直到两个质量子靠得很近,成为一个物体,其各自的辐射压也不变。它们组成的这个物体,拥有了两个质量子,其辐射压是多少呢?
按照常理,新物体的辐射压就是两个质量子各自辐射压之和。就是两个质量子产生的辐射压。
问题来了。B向A散射一个光子,相当于增加了BA连线这个方向上宇宙辐射压强度。根据最省力实用原理,既然有了B散射光子的助力,宇宙辐射压P在这个方向可以不再存在,暂时消失,休息一下。这样也能保证A能在最短单位时间内得到1个光子的撞击,产生正常的辐射压。见下面图片3.
图片3
现在分析处在C这个位置的物体,会受到来自A的吸引力。正常来说,有没有B物体在中间,C都会受到同样大小的来自A的吸引力。现在由于B向A散射了一个光子,导致指向A的宇宙辐射压P1可以消失了。A吸引C,靠的就是P1.现在P1消失了。C就不会再受到A的吸引力。虽然此时A仍然受到ABC连线上1个光子的撞击。
当然,B向A散射光子是偶然现象。等到下一个时间,B向其它方向散射光子,P1就会恢复,C再次受到A的吸引。
现实情况是,这种情况不会发生。A吸引C的力不会受到B的丝毫影响。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由最省力实用原理决定的。实用性高于省力性。每一束光线,都需要使自已的实用性达到最大化,不会因为其它光线撞击了一个质量子,就偷懒休息,为了省力而不去撞击这个质量子。虽然B向A散射了一个光子,宇宙辐射压在这个方向并不会暂时休息,放过跟A接触的机会。而是毫不谦让,不管A有没有受到其它光子撞击,继续自已撞击的流程。让每一个质量子在每一个时间都能被自已接触并撞击到,使自已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是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的天性,也同样是其它所有光线的天性。在这一点上,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毫不退缩绝不谦让,是没有犹豫商量余地的。
无论B怎么频繁地向A散射光子,宇宙辐射压仍然保证每一个最短时刻撞击到A上面。A会同时受到两个光子的撞击。
前面说了,质量子一次只能与一个光子发生亲密接触,就象卵子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这里,怎么质量子就能一次同时被两个光子撞击呢?
质量子的确在被一束光线照射时,一次只能受到一个光子的撞击。但如果有两束光线照射过来,质量子就会一次受到2个光子的撞击。同一束光线里的光子会有谦让的情况,大家都是兄弟,既然兄弟得手了,那其它一起赶来的光子就放弃再撞这个质量子算了,天涯何处无芳草?
不同的光束之间,其光子就只会不管不顾,不会有谦让的行为。都是努力让自身所在的光束影响力最大化,就算质量子刚刚被其它光线的光子撞击了,也非得赶上将质量子撞击不可。
B向A散射一个光子,这个光子不属于ABC连线这方向上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所以这个方向上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才不会管A即将或刚刚被一个散射光子打中,只会按照既有流程撞在A上,使自已对A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A同时受到2个光子的撞击,与其它方向的力不平衡了,会发生振动。空气分子就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空气分子时刻不停地在不规则飞行。液体的布朗运动与是这样发生的。
所以在C位置的物体,始终都会受到来自A的正常吸引力,不会因为有一个B夹在中间而使引力有所变化。
现在让A与B两个质量子越靠越近,成为一个整体。这两个质量子组成的新物体,其辐射压是其各自辐射压之和,也就是两个质量子辐射压。无论AB之间怎么散射反弹光子,都不会改变新物体的辐射压。这个辐射压只与AB质量子数目之和成正比。
对于多个质量子组成的物体,会得到同样的结论。质量子之间散射光子,不会改变物体的辐射压。辐射压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物体内部含有很多质量子。在受到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撞击时,会发生什么复杂情况呢?
光子流不仅仅是撞击质量子了。有的光子可以不撞击到任何质量子就穿越过物体。物体的质量子排列是紧凑还是稀疏,就对光子穿越能力有了影响。
光子流照射到物体上,因为物体的质量子排列方式不同,有疏有密,这会对物体的辐射压造成影响吗?
并不会。物体表面聚集的宇宙辐射压光子流数量,只跟质量子的数量有关。一个质量子对应一束光子流。物体只要质量保持不变,体积增加或缩小,其表面光子流的数量是不会变的。不过,体积增加时,其表面积增加,光子流的密度相应就降低了。其表面辐射压就下降了。
由于质量子众多,质量子散射反弹的光子在物体内部会经过多次的散射,光子能量会下降很多。物体质量越大,其反弹压就越小。
但没有关系,反弹压不会影响物体的辐射压力。这一点前文已经证明了,反弹压是可以在两个方向抵消的。物体质量增加多少比例,对其它物体的吸引力也会增加多少比例。并不会因为反弹压下降而使其吸引力增加。
总结:无论是单质量子物体还是多质量子组成的物体,其辐射压都是由质量子数量决定。宇宙辐射压强度与质量子之间散射反弹光子都不会改变物体辐射压强度。但物体的体积增加,会使其表面辐射压下降。
◇◇◇◇◇◇◇◇◇◇◇◇◇◇◇◇◇◇◇◇◇◇◇◇◇◇◇◇◇◇◇◇◇◇◇◇◇◇◇◇◇◇◇◇◇◇◇◇◇◇
◎反弹压与穿越压
光子流在遇到一个物体时,为了在任一瞬间都使每一个质量子都能被光子撞击到,必须保持光子流的密度。物体的质量越大,质量子越多,聚集到物体附近的光子流的密度就越大。光子流撞击到物体质量子后,会被散射,方向指向四面八方。每一个方向都会有基本同等数量的光子被散射掉。这些光子几经散射后都会穿过物体表面离开物体。这种不规则的散射最终会形成一个各个方向从质心指向物体表面的力。这个反弹压光子流与指向物体质心的宇宙辐射压作用的方向是相反的,会削弱宇宙辐射压冲击物体的强度。反弹压的形成过程,见下面的示意图。
图片:反弹压产生示意图
物体附近的一个分子,会同时受到指向物体的宇宙辐射压作用与从物体内部发出的反弹压的作用。两力的差,是否就是物体对这个分子产生的引力呢?
其实还不是。不过已经非常接近了。因为穿过物体的不仅有反弹压,偶尔也会有穿越压。可能会有部分光子会不撞击任何质量子而直接穿过物体。这种穿越压跟反弹压方向相同,它们会产生一个合压,来对抗宇宙辐射压。
穿越压的公式:P穿越=NP1-P冲压-P反弹
宇宙辐射压光子流,照射到拥有N个质量子的物体上,每个质量子受到P1压强的压力,这个压力将在撞击质量子后分成三部分:P冲压,质量子受光子流撞击到受到的总冲击压,方向从物体表面指向质心;P反弹,光子被质量子散射反弹后形成的反弹压,方向与P冲压相反,从物体质心指向表面;P穿越,部分光子未与任何质量子发生撞击就穿过物体。
图片:穿越压示意图
穿越压就算有,也比较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子流在物体表面形成辐射压场时,遵循最省力实用原理,即使目标物体因缺少自由电子、分子排列规律或松散而透明,可以轻松使一些光子流穿越物体,但它并不会这么做。它只会做用到质量子上,保证每一个质量子都受到一束光子流的持续作用。物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再大,它也不会浪费光子流从这些空隙中穿越物体。那并不能增加物体的辐射压场,使物体的引力质量提高。穿越压与反弹压一样,不会影响物体的辐射压场强度,对物体的引力质量没有影响。
反弹压对物体辐射压场强度无影响,以地球为例,穿过地球后向上作用到地球表面物体的宇宙辐射压压强是P穿越+P反弹,向下作用到物体表面的辐射压强度是NP1.物体受到的来自地球的辐射压强度是两者的差值。P压强=NP1-P反弹-P穿越。将P穿越=NP1-P冲压-P反弹代入,可求得P压强=P冲压。只有这个P冲压这个压强决定了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g=P=P冲压/r^2 。P反弹与P穿越无论大小如何,都不会影响地球的辐射压场强度。地球对附近物体的引力不变。详见下面图片4所示。
图片4:反弹压与穿越压不影响苹果的重力
光线与电磁波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根据物体结构特性,一些物体会形成穿越压。某些光子流在前进的路上不会遇上任何质量子,而直接穿透了物体。一些透明晶体就是如此。光线可以轻松穿越晶体,使晶体变得透明。晶体不存在自由电子,结构或松散,或很有规律。一些充满自由电子的物体可能就不会有穿越压的存在。一些结构十分致密的物体同样也很难出现穿越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