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和注意是两种心理状态。
顾名思义,状态不同于过程,是一个个瞬间,是一个个点。好似秒针,我们观察到“滴答滴答”走秒;好似沙漏,有些饭店会拿来,让你等着上菜时间,看到细沙留下来的一瞬;这是状态,不是过程。
过程则是有始有终,有波澜起伏,好似一段时间和沙漏完成。
状态塑造了过程!
意识的内涵,“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又叫觉察”。这里意识特指觉醒状态,是瞬间下的觉知和觉察。
意识外延有梦和睡眠。睡眠一个循环90分钟,特点是脑电波频率低、波幅大,有4个阶段,接着是快速眼动阶段的梦工厂,说明夜里醒来不耽搁睡眠质量。
对比分类有意识和前意识、无意识。经过提醒想起来的是前意识,冰山庞大底部这些非觉醒状态的觉知是无意识。
精神分析认为口误和梦是认识无意识途径,可以看到内心心理活动。
注意内涵是“心理活动或者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可见,注意和意识是联系在一起的,注意是意识的一个特点。
注意外延按照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付出努力,分作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付出意志,也叫随意注意,一心一意谋发展,而熟悉后就可以一心二用,不随意注意了,好比骑车聊天。
注意有四个特征,注意广度7+-2,这是现实容量性;注意稳定性类似耐受性的时间长短,对应的是分心;注意转移受前后活动性质、态度、人格特点影响;注意分配指向多个注意对象。
需要关注的是,为何有人注意到消极而有人注意到积极?经常意识到这个问题,心理上的转变才会容易些。
关于意识和注意,可以联想以下几点:
1、意识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来自他人经验,是在思维中建立起来的,而我们这里说的意识是来自自己体验,是在感知和记忆中留存下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亲身体验胜似知识鸡汤。
思维是理性,但是要建立在感性基础上才牢固,因此要把理论知识有意识的使用到实践中去,获得感性体验。
为此,感知记忆也好,理论知识也好,都要以体验为目标,心理就是体验,体验才是心理、意识、思维。
2、产生意识的认知区别。
感觉是对具体事物单一属性的感受,换能过程称为主观;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具体事物整体性的解释,已经是贴标签、下定义,竭力词语化、概念化;记忆是在感知基础上,对具体事物进行有意义的把握,记住的一定是有价值的自我解释,也就不免有了虚构补充成分。
思维则是间接和概括的,既有来自自己的感知记忆和经验,还有借助词语来自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是用词语概念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思维阶段高度概括化了具体事物,不再依赖具体事物,使用无数个概念“标签”互相进行“鸡同鸭讲”,由此可以理解彼此误解是一定的,共情则是困难的。
为此,我们可以说心理的主观特性就是:错觉、虚构、误解、曲解、自我化。
3、自我意识4阶段:无知、自知、觉察、习惯。
4、保持理性意识最重要:先判断再应对,觉察慢、稳、止、示弱、不争,上善若水。
5、注意就是活在当下。这就是努力体验细节,进行正念活动,关注当下时刻每一瞬间。
6、积极关注。看到好处,觉察当下,学习注意转移,用积极的方式进行互换,“积极的休息方式就是用一种活动代替另一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