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的饺子》——好一场人间食、色,性也
说实话从看到这本书的第一眼是被书名所吸引,《潘金莲的饺子》这书名很是特立独行。不自觉的翻开后才发现这书里是别有洞天。此书是根据兰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做了一个非常棒的引申。相信很多人在阅读过这本书后对《金瓶梅》里的食、色、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李舒的解释,首先《金瓶梅》作为中国市井文化的宝库,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生活本来的面目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而现下的这本《潘金莲的饺子》则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副玉液珍馐,浮世男女的众生相。因为饮食是打开《金瓶梅》世界的的钥匙。而现下钥匙已然存在于我们的手中,而属于久远过去的那些人物也在慢慢的向我们展现最真实的样子。
初读这本书着实很惊诧,原来在读《金瓶梅》的时候喜欢里面的香艳情节,而忽略了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而李老师则是从另外的角度向我们重新解读了这本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我们都知道西门庆出身当地富户,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对于食物这块而要更是精细。在原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珍馐美味。李舒老师则是针对这一点,以点带面给我们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盛宴。
《潘金莲的饺子》一书让我们看到了李舒老师对生活,对文学作品的严谨。食、色是人类生活恒久不变的主题,而我们不能只见色忽略了食。民以食为天,看这本书你终会发现原来高质量的生活真的是人生难得的体验。一部《金瓶梅》,有人见世俗,有人见人情,有人见风土,有人见限制级。对于好美食的人来说,《金瓶梅》里的吃喝最迷人。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和西门庆吃顿饭,品尝潘金莲的饺子吧!
《潘金莲的饺子》是李舒老师的美食文化随笔文集,她以吃为切入点,以兰陵笑笑生以及书中出现的西门庆、潘金莲、李甁儿等人物为中心,以春夏秋冬的变化着手,细细考究其中的美食。而我对潘金莲做的饺子却是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对于这本书我们可以品读带给我们的各种美食,听这些美食有关的故事,蕴藏的文化等。当然在通过对有关美食的描写我们也可以了解金瓶梅里任务的喜怒哀乐以及内心的变化。
这些文字的描写使得书里的人物更加的丰满真实,我们读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文化。所以对于这样的一本书我们需要带着一颗好奇心趣阅读,去品味。食,色、性也,人间市井最真实的味道。对美食,対性事个中体会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