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工人的诗歌,包含太多人情冷暖-《我的诗篇》

这些诗歌是活的中国,真的中国,体现在文字里的中国

这是一部由工人写出来的诗歌,全书由20个工人的诗歌组成20篇章。我花费半个小时读完这本书,而它释放出的力量远不止书中所写如此,或许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人生,生命的看法。

薄膜线流水厂工人:乌鸟鸟

乌鸟鸟,2005年开始写作,2003年-2014年在一家薄膜流水线厂当流水线工人。

文中他朗诵了一首:“大雪压境狂想曲”

“天上的造雪工厂,机械的

流水线天使,昼夜站在噪音和白炽灯光中

麻木地制造着美丽的雪花

超负荷的劳作,致使她们吐起了白沫

泄漏的雪花

成吨成吨地飘落

我的祖国顷时惟余莽莽”

诗中有种极富悲悯的情怀,而他2014年失业回到家乡。先后相亲三个女生,最后选定稍胖的女孩作为结婚对象,原因是:好生养。

乌鸟鸟是一名叉车司机,在2015年初回到广州人才市场找工作时,除了叉车司机外,他也试图谋求一份内刊编辑的工作。

拿着厚厚的诗稿,穿梭在各个招聘点,得到的答案却是,看不懂。还有人质疑为什么他的诗歌描写的都是阴暗面,他听到最多的是如何挣钱,如何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

最终乌鸟鸟没有找到工作。后来,乌鸟鸟的孩子出生了,他打算改行做一名杀猪匠。

从业16年的爆破工人:陈年喜

陈年喜,陕西丹凤县人,生于1970年,高中学历。

从事爆破工16年,进洞,打眼,装药,爆破,吃饭,睡觉。

这是陈年喜工作的日常,对于劳动,他曾在诗中写:“劳动让人活得有劲,劳动也让人死的放心”。

劳动是让人劳累的,但作为成年人必须要承担赡养父母和养育孩子的责任,所以,再苦,自己忍着。

牵挂家中瘫痪在床的父亲和患食道癌的母亲,他在诗中写道:

“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

我把岩层一次次炸裂

借此,把一生重新组合

我微小的亲人,远在商山脚下

他们有病,身体落满灰尘”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处,洗去满身儿子尘垢,想起还在读书的儿子,借着灯光,他写道:

“儿子,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清人生实景

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生活

又怕你真的看清

这是一个经历世事磨砺之后,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真诚的告诫。

后来,有幸读到《微尘》这本书,这是他从业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也在诉说着人生的苦难,生死,细腻温柔的文字,足以让人感动!

制衣厂女工:邬霞

邬霞,7岁时父母离开她来到深圳打工,14岁时她也来到这里。他们住在民工房里,被称作:农民工。

邬霞的父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曾有过两次轻生之举。

但这从没有打倒她热爱生活的热情,她在《我不是没有想到死亡中》写道:

“我不会诉说我的苦难

就让他们烂在泥土里

培植爱的花朵”

她帮在北京的工人讨薪写诗,他们跪在地下通道里,旁边是一群滑冰的少年。

他们高举牌子,大声的喊着:“还我们血汗钱,我们毫无惧色的跪着”。

邬霞喜欢穿吊带裙,可是上班只能穿工作服,吊带裙只能在凌晨下班偷偷穿。

穿过长长的走廊,在洗手间里,借着玻璃当镜子,仅仅几分钟时间。

但是她感受到了快乐。

一件件吊带裙在她的手中被熨烫平整,打包运出车间。

她在诗中饱含祝福的写道:

“吊带裙,它将被运出车间

走向某个市场,某个时尚的店面

在某个下午或晚上

等待唯一的你

陌生的姑娘

我爱你”

这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但高速发展的成果,并没有让所有人享受到。特别是底层的人,矿井下暗无天日,阳光并没有公平的照在所有人身上。

富士康坠楼工人:许立志

许立志,生于1990年,2011年进入富士康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2014年,坠楼辞世。

许立志曾在《流水线上的兵马俑》中写道: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整装待发

静候军令,只一响铃功夫,悉数回到秦朝”

富士康几年前曾发生多起坠楼时间,后来公司为了安全,在厂区所有楼房安装了天网,地网和隐形网。

却也还是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

自杀是早有预料的,他在诗里写道:“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而他的最后一条微博,也只有四个字:“新的一天”。

从生前的采访录音来看,他的死,是因为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加班和夜班。

从他的诗中来看,他无法接受自己的青春被枯燥的流水线工作所埋葬。

他在《车间青春》中写道:

“左手用于白班,右手用于晚班

老茧夜以继日地成长”

哥哥曾劝他,如果压力太大就辞职,他也总说没事。

他的痛苦总在自己承担。

哥哥曾在诗歌会上神情悲怆的念着他生前所写的诗:

“所有听说过我名字的人们啊

不必为我的离开感到惊讶

更不必叹息,或者悲伤

我来时很好

去时,也很好”

以上是其中几个工人的故事,这本书也被众筹拍电影《我的诗篇》,于2015年上映。

苦难是永恒的,但永远伴随希望

这是一群普通平凡的工人,但他们一直在苦难的生活中努力生活。

失业的乌鸟鸟,收获一个小家的圆满幸福。爆破工人陈年喜。几年后,因身体原因,做了一场手术,但他仍旧会拍拍生活的灰尘,再次踏上与生活抗争的路程。

制衣厂工人邬霞,在工厂的劳作中,会在穿上吊带裙是获得热爱生活的热情。而还有很多像许立志这样的人,在承受夜以继日高强度的加班工作,努力生活。

我们接受苦难,不仅承受这它带来的痛苦,更在很大程度上磨炼我们的心智,教会我们用更强大的姿态去和这个世界相处。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提到:“细细想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所以,我们仍旧满怀期待的迎接生活带来的挑战,我们从不缺乏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希望和信心,即使过程依旧艰辛,依旧困难重重,也会毫不犹豫的坚定走下去。

诗歌是精神寄托,但去往前方的是脚踏实地

也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细腻丰富的时刻,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用语言将内心细腻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所以,诗人总是少数。

他们写出了敲击灵魂的诗句,却也在无意中将感受放大或者强化。

这是一柄双刃剑,诗歌安放了灵魂,释放了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感受。

却也在强化和体验的过程中,让阳光者更阳光,让阴暗者更阴暗。

现实所处与灵魂所向,总是相差巨大。

所以,大多数文艺青年,总是显得些许忧郁。

诗歌能体现一部分,却不是全部,那些没有被表达出来的,才是大多数。

这些诗人,有人在挣扎中选择了妥协,有人与苦难达成了和解。

对于现实的磨难,他们共同选择了用诗歌来表达反抗。

又在面对难以撼动的现实时,走向了完全不同的路。

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诗歌,它指向的是最高洁的精神世界,但我们无法将一切负担在诗歌之上。

诗歌太清澈,它经不起混沌现实的涂抹。诗歌也太清高,它受不起沉重现实的碾压。

现实的苦痛,可以成为诗歌灵感的来源,但诗歌拯救不了现实。

诗歌在远方,但去往远方的路途,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行路。

 我是大白,让我带你看看书中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