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历史久远,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大省,素有“南海明珠”之称珠江三角洲正处于广东境内。如今,“珠三角”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正携手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广东这个名词的来历,追溯到唐宋时期。
广东因宋朝的广南东路而得名。“广”指广信(今广西梧州万秀区),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粤国,完成南中国归汉的统一大业,置广信县,属苍梧郡,意即“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广信也成为了岭南的首府。
唐初设岭南道,后分为岭南东道、岭南西道,广东属岭南东道,道治设在广州。
宋朝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县三级,在岭南设广南路,后分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广南东路治所在广州,广南西路治所在桂林,现今的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此时称为“广东行省”。
清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朝时期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
简称“粤”的来历
早在先秦时期,中原人对南方沿海一带的众多部族,常统称为“越”,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故谓之为“百越”。这些越族部落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南越地区,秦末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
先秦古籍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后来,“越”与“粤”区分,“越”指吴越,即浙江一代,“粤”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直至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新中国成立后对各省进行简称命名时,广东也选用了更具历史意义的“粤”字作为简称。
《史记》中称为“南越”、《汉书》称“南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