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老师、长辈给我灌输:要多看名家大作。
然而我一看名家大作就想睡觉,太奇怪了。
比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上下两册,只看了100多页;托尔斯泰的《复活》,看了半年才看完;更别提各种理论书了,看5分钟就开始点头,而且看了也记不住,稍微溜号,就找不到看哪儿了,又重头开始看,床头也会放一本理论书,帮助催眠,唉……
可是网络小说,尤其是青春言情,就不同了,我甚至会熬夜把它看完,一点也不瞌睡,即使再厚,我也会坚持看完,有些个人认为好看的言情小说,在没书可看的时候我会再看好几遍,比如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吃》、《何以笙箫默》;九夜茴的《匆匆那年》;乔一的《我不喜欢这世界只喜欢你》;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还有最近看的关心则乱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然后根据这些书的类型,找相同类型的书来读,对于名家大作,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拿看网络小说的劲头来学习,我天,清华北大在向我招手好吗!
自从这两天我在看一本关于马哲的书,看得特别痛苦,三个小时看不了几页,有一次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所以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对网络小说情有独钟,而对名家大作看之无味呢?
首先,可能跟我的启蒙教育有关。从小我是和电视一起长大的,看的最多的是《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格格要出嫁》、《恶魔在身边》……看看,总的来看全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范式,五六年级的时候看了第一本言情杂志《男孩女孩》,里面有一篇小说我至今还记得男主叫阳光,女主叫小雨,从此爱上言情小说,回去书店买好多类似的书,也会和同学借着看。
其次,应该是懒。众多名家大作的作品,会有N中思想需要我们来解读,需要我们了解他的生辰八字、生活背景、人际关系等等等等,而网络小说就不需要啊,都是虚构的,现代文的话,都不需要思考,直接看故事就可以了,可能还会有很强的代入感,或者会幻想自己是其中的某个人物;如果是古代小说或者是穿越文,很多国家朝代都是虚构的,也不需要管,有些可能需要了解一点历史知识,其实也不需要,如果你比较了解某个朝代的知识,可能还会影响你的阅读快感,因为你会觉得作者篡改历史,还会跟纠结,觉得不应该这样写,应该这样写,也说不定下个网络写手就是你。网络上不是常说说,为了不思考,我愿意做任何事,付出任何代价。现实生活本就不易,需要思考的事太多了,比如学校的各种考试、要应付上司、要和舍友搞好关系、职场如后宫……难得有一件事不需要思考。
第三呢,应该挺励志的吧。大部分小说,都是从小白一路打怪升级为终极大Boss,或者是女同学喜爱的霸道总裁爱上我,中间会出来各种磨难来阻止其成为终极大Boss,或者不让其有情人终成眷属,然而最终的结果基本上都是Happy ending,对于大部分的苦逼少年或少女,这就是一部描写自己未来的样子的小说。这种设定,更符合我们这些芸芸大众读者的思考方式,符合我们的期盼和想象。
第四,情节或者是描写方面更符合我这“下里巴人”的趣味吧。在网络小说中,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去了解男主角或女主角是“如何一步步摆脱困境,如何逆袭,打败那些远强于自己的敌人,吊打装逼者,掀翻那些大势力的”,就像《余罪》,看了好几遍,真的百看不厌,看着也很爽,感觉自己这只小菜鸟也可以有主角光环。再比如《知否》,穿越文,从一个不受宠的庶女,一步步成长为候府夫人,这中间的曲折可想而知,但女主会凭借自己的手段过五关斩六将,走上自己的白富美之路,成为人生赢家。还有,校园文或者青春言情里的男主都很帅啊,小说里的表达都是不一样的帅,比如《忽而今夏》里“他拥有世界上我爱过的男孩,有世界上最英俊的侧脸;”《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微风掀动着他略宽大的白色校服,阳光在他睫毛与发梢跳跃出金黄光圈,微扬的嘴角在左颊抿出一个得意的酒窝;”《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军帽压得很低,遮住大半张脸,只能隐约看到棱角分明的侧脸,似乎比其他人肤色要白很多;”……都有着盛世美颜。
当然,我还是建议大家应该多读一些名家大作,看了这么多网络小说,其实也有点疲惫了,近期就没有完整看完一部网络小说,比如暑假很火的《香蜜》,特意找来原著,没看完,感觉写的很……一言难尽,还是多读一些名著,顺带着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样也好出去装逼啊~
我是独立也过得很好的晓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