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姞的故事
燕姞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文公的妾室,郑穆公的母亲。
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公元前649年(郑文公二十四年)的一个晚上,燕姞梦见天神给她一支兰草,并告诉她:“我是伯鯈,是你的祖先,把兰草送给你作为你的儿子,因为‘兰有国香’。你只要佩戴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样爱你。”。燕姞醒来后认为这是一个吉兆,于是她特意打扮并佩戴了一朵兰花。她的兰花引起了郑文公的注意,燕姞将梦告诉了郑文公,随后两人同房,并且郑文公给了她一支兰草作为凭证。同年,燕姞生下了儿子,取名为兰,即后来的郑穆公。
郑文公妻妾成群,儿子众多。后来有人想提前接班,文公大怒,杀了部分儿子并将其他儿子赶出了国,公子兰便逃亡到了晋国,后被晋文公提拔为大夫。公元前 630 年,晋文公计划攻打郑国,想让公子兰当先锋。公子兰拒绝了,说:“我虽身在晋国,但不敢忘记父母之国,我不能这样做。” 重耳没有生气,反倒更加器重公子兰。之后在其他大臣的建议下,晋文公决定扶持公子兰回国执政,以巩固晋郑两国的关系。
公元前 628 年,公子兰登上郑国国君宝座,即郑穆公。郑穆公在位 22 年,在列强环伺之下努力求生存,是一位勤奋的国君。
公元前 606 年冬天,郑穆公生病,弥留之际,他对身边人说:“兰花死了,我也要死了吧,我是靠着兰花出生的。” 随后割掉了兰花,便去世了。
后来,“燕姞梦兰” 这一典故被用来比喻受到宠幸,或指怀孕得子。
兰有国香
一、字面含义
“兰” 指兰花。兰花以其独特的气质和幽香闻名。“国香” 即指举国闻名的香气。这句话直接表明兰花具有在整个国家范围内都为人称道的芳香。
二、文化内涵
品德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兰花常被赋予高洁、典雅、坚贞等品德象征。说 “兰有国香”,不仅是在强调兰花香气的独特与出众,更是将其作为一种高尚品德的代表。它仿佛在告诉人们,拥有如兰花般美好的品德之人,会如同兰花的香气一样,受到众人的敬仰和喜爱。就像燕姞因梦到兰花而得到郑文公的宠爱,这也暗示着拥有美好品德的人会获得命运的眷顾。
审美标准
从审美角度来看,“国香” 代表着一种极高的审美标准。在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外表的华丽,更注重内在的气质和精神内涵。兰花的香气清幽淡雅,不浓烈张扬,却能持久地萦绕在人们心间,这种独特的美感符合古人对高雅之美的追求。它成为了一种审美典范,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引导着人们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美。
文化符号
在中国文化中,兰花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兰有国香” 这句话进一步强化了兰花在文化中的地位。它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提醒人们要珍视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同珍视兰花的香气一样,让这种美好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绽放光彩。
二十四年,文公之賤妾曰燕姞,夢天與之蘭,曰:“余爲伯鯈。余,爾祖也。以是爲而子,蘭有國香。以夢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蘭爲符。遂生子,名曰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