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先生曾讲过,“美丽使人忧愁。”怀着对沈从文先生的崇敬,我翻开了这本人文气息浓厚的《边城》。它不是一部悲剧,却有着弥漫始终的悲凉气氛,美丽中透着悲伤,悲伤中又散着美丽。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爷爷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此时,傩送的心愿也只是与翠翠成婚。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如果把各种书籍比喻成各式的饮品,那么,《边城》就是一杯白开水,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入口的感觉虽然总是淡淡的,但你不会厌倦,反而,会在一次一次的品饮中体会到它与众不同的风味。
在《边城》里,几乎每个人物都是善和美的化身。70多岁的老船工50年如一日,勤奋地为人们摆渡,也从来不多收一文钱。场面上的头面人物船总顺顺,并不恃财傲慢,而是一位古道热肠的通达之人。天保、傩送兄弟俩虽都爱着翠翠,但没有争斗而是以对歌的传统方式公平竞争。翠翠更是一个勤劳、能干、美丽,心灵纯净得犹如一泓清水的少女。总之,在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淳朴、亲善、宁静、和睦的人性美与人情美,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性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情的赞美诗。
翠翠是个带着童稚气的纯情少女,她对爱的渴望不是表现为强烈的追求,而是表现为少女特有的朦胧向往,表现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但却又始终不渝,坚贞不屈。翠翠与外祖父老船工相依为命,也传承了热情、勤劳、善良、坚韧的美德。 翠翠的这种纯朴和至真至性正好与当时文明都市的那些时代女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小说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渲染了一种强烈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翠翠是恬静温柔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为水晶”。同样她也是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少女。她不满意爷爷相中的“走车路”的天保,可腼腆的性格、少女的羞涩又让她难以直白对傩送的衷情,她神往为爱情而性格强硬的母亲,幻想着能像她一样出走争取自己的幸福,但善良的心地又使她难以付诸行动。对相依为命的外祖父的无限深沉的依恋使她不能只顾自己的幸福而弃之于不顾。于是,她只能在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与对美好亲情的依恋中“无故寻愁觅恨”。这也是一个聪明伶俐、善解人意、乖巧甚至有点狡黠的女孩子。她正当婚姻,面对爷爷不失时机的委婉引导,她“不能忘记”;面对爷爷旁敲侧击地询问,她会闪烁其辞的表明态度。她会把夜晚听到的为她而唱的爱情,当作梦境讲给爷爷;她会把自己未来幸福的担忧融合在对爷爷的依恋中讲给他听……在她身上,对外祖父深沉的依恋和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和内心的炽热乖巧,异乎寻常地融合为一体。
同时翠翠也是坚贞专一和倔强的。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使她在一夜之间"长成大人"。她痛苦悲伤但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这些充分表现了翠翠性格坚强的一面。谢绝船总的好意,是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也是对传统婚姻观念进行抗争。准备接受种种磨难而等待傩送归来,是勇敢接受不幸命运的挑战,是对爱情的忠贞。在爱情挫折中翠翠的性格因此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
王国维在论《红楼梦》时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他认为这第三种之悲剧才是悲剧中的悲剧,前两种悲剧因为罕见,读者读了之后会觉得自己是可以幸免的,唯独第三种悲剧似乎和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都有关联,每一个人都可以说为悲剧的最后导致添了一把柴,都负有导致悲剧的责任。但归根结底又不能说把这最后的结果怪罪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身上,他们可能都不是故意的。这人间百态,生活中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人间疾苦似乎都跃然纸上,这才是真实的世界,才是最令人感慨的,也是悲剧的最高境界。《边城》就写出了这最高境界,故事是个悲剧吗?天保意外而死,傩送久久不归,翠翠痴心守候,令人感叹惋惜。可这边城中的人情温暖,又深深打动每一位读者,悲凉中蕴含着美丽,而美丽中又透着些悲凉。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努力构建的是一个原始。自然、淳朴、干净的没有杂质的世界。但不幸的是,现代的世俗文化仍是侵蚀到了这片净土上。在渡船与碾坊上,傩送虽然选择了前者,并因此和父亲吵了架,但由此可见碾坊仍在它与翠翠的爱情中起了一种隐形的力量。 “——事情谈妥了,好得很呢!人家有一座崭新碾坊陪嫁,比十个长年还好一些。
——二老怎么样?可乐意?
——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吗?”
乡民在此显然偏向了碾坊。越是纯粹纯净的东西,就越容易被破坏啊,沈先生构建的湘西世界也不例外。是的,沈先生用自己的灵魂为我们勾勒了湘西,但在温暖的背后又隐藏了很深的悲剧感。鲁迅先生曾有这么一句话“悲剧便是为了将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湘西与外部在激烈的碰撞着,其背后隐藏的是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碰撞,原始文明的逐渐丧失的确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或许这便是沈先生所强调的,“美丽使人忧愁。”
叶郎曾说:“美学思考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说,美学是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文化、对于存在的哲学思考。”而《边城》便是这样一部有优秀的美学作品,美丽使人忧愁,却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