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本书是西冈一诚进入东京大学,接触到很多学霸后总结出5大智慧思维:原因思维、起点思维、目标思维、逆向思维、本质思维。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结合前沿理论知识、经典学习方法和作者的实践经验,贴合当下读者,不仅适用于面临考试的学生,也同样适用于广大职场人士。
2.作者
西冈一诚,东京大学毕业生,书评杂志《广场》总编。就读高中时,其所在学校从未有学生考上日本品质名校东京大学,就是在这样一般的学校,他成绩还垫底。所以,他连续两次报考东京大学均告失败。第三年,他按照自己总结的读书方法,科学读书,成绩得到大幅提升,成功考入东京大学。
3.问题❓
如何成为学习高手?
4.学霸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思维方式是核心竞争力。很多成绩优秀的初中生在高中学习中一败涂地,正是因为抽象思维发展的不及时,仍然保持初中时死记硬背的习惯,没有做到思维方法及时转换。
聪明人观察世界时,是高分辨率的去观察,他们可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取信息,就像随身揣着一台高像素的相机一样。向所有事物学习。多追问为什么?同样的生活现象,有人可以从中学到东西,有人却学不到。
当人们有强烈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时,就会有意识的去观察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即便没有坐在书桌前,他们也依然能够学习英语。
5.原因思维法(容易只看到结果)
①记忆前进行知识转换
记忆力强大的人与记忆力普通的人唯一的不同,就是关注点的差异。
东大学生不会死记硬背,往往会转换视角记忆。比如,uni-一个,unite-统一。
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实现长期记忆
比如,记住unite这个单词的过程中,顺带轻松记住united states,unique,uniform等单词。记忆时要做思考,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让这个单词更好记。比如colonel是肯德基老爷爷上校的意思。
记忆力好的人擅长提炼信息
聪明人擅长归纳和整理记忆内容,能够将大量信息分类,整理,并存入记忆。实现记忆轻量化。
归纳和整理信息能力强的人善于提取信息
信息整理有序,提取信息就会更快捷。比如,即使忘记了unite什么意思,只要记得uni表示一,其它派生词都与此有关,以此类推,也能轻松唤起记忆。比如,象棋棋手并不是将一百种不同类型的棋局死记硬背下来,而是记住决定棋局胜负的关键棋,并由此推算,才记住一百种棋局。
②拒绝死记硬背
一切事物都是结果的呈现。东大学子在面对结果时,往往都会提出疑问,问为什么?努力分析并追寻其原因。比如,为什么unite表示统一?
分析原因5步骤:
寻找结果,探索缘由→
寻找关键词,搜寻有特征的数字或者特定表达(找到突破口)→
设置问题,思考数字和特定表达背后的原因→
了解背景,调查数字和特定表达的背景→
分析原因,思考原因并得出答案。
③扩展记忆容量
探寻原因后,就要建立联系(整理信息)。
记忆力好的人在记忆橱柜里存放信息时,是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的,每个信息都有专门的存储格。不整合,不分析原因,自始至终只是死记硬背,只是胡乱将信息塞入大脑。
东大学生当问为什么的时候,大脑中就有了分格的框架。
④抓住事物的本质,无需刻意记忆
建立联系5个步骤:
立标签——找寻本质原因。
贴标签——在题头标注。
寻找联系1——寻找原因所产生的其它结果。
建立联系——思考这个其它结果是如何与标签联系在一起,并做好笔记。
寻找联系2——寻找原因所产生的其它结果,记在笔记本上。
6.起点思维法(容易只看到终点)
①了解记忆对象的背景
整理海量信息,进行简单概括。概括总结就是进行信息取舍的行为之一。一本书庞大的信息是无法记忆的。要抓住书中关键信息,并能精准的进行记忆。
东大学子通过关键词实现高效快速阅读。迅速找到需要记住的中心主旨,并将之概括出来。边阅读边画关键词,会发现原来这本书是围绕这个关键词表达中心思想的,然后只需要关注关键词周边内容,就能找到作者的想法。但在之前,会先了解一段历史的背景知识,调查一下教授的背景知识,然后再进入正文阅读。然后看正在讨论的事件处于历史背景中什么地位?
②从起点入手,掌握事物的框架
概括能力强的人就是掌握事物起点能力突出的人。比如自我介绍时,先介绍自己的成长背景,然后说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所以才产生这样的思想变化,会更加通俗易懂。
世界所呈现的现象都是事物的终点。
寻找起点4个步骤:
根据需要概括总结的文章,搜集背景知识→寻找概念/词语的定义(探寻词语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
尝试寻找起点(事件最初原因)→
思考事件发生前的状况
③将终点与起点联系起来
联系终点与起点是所观察到的信息,就是总结概括的内容,然后言简意赅地进行说明。
建立多项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但要根据建立相互联系的对象不同,做出不同角度的总结。
一条河流一定有一个起点,但会有很多不同的支流。找到起点带来的其他终点。
文章主体就是连接上游起点与下游终点的过程。
概括总结4个步骤:
寻找起点,抽取关键词(列出所有关系到起点的内容,书名目录封面上读取到的关键词都要列出来)→
从多角度分析列举出来的关键词,找出最重要的关键词,仔细阅读关键词周边信息,理解关键词所表达的意思→
说明背景,再说关键词,进行总结概括(省略具体事例和数字,高度抽象概括本质)
7.目标思维法(容易只看到手段)
①根据对象选择表达方式
聪明人表达能力强。我们在安排工作或者表达意见时,就是在说明,比如这部分先这么做,那里因为什么。演讲也是将大脑中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转换视角进行说明。
结合对方熟悉的信息说明。如果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部分想象,也许能够理解。如果事物距离自己认知范围比较远,甚至完全无法想象,人们就很难理解。因此乔布斯在演讲时,将智能机定义为手机,这一概念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表达能力强的人能够将自己的意见与对方熟悉的内容成功结合起来。
用类比法理解未知事物。人们只能通过掌握的已知去理解未知。在完全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无法理解一个全新事物。
表达能力强=举例贴切恰当。不用抽象晦涩的表达,而选择大家都有过的亲身经历,不用讳莫如深的概念,而选择大家都熟悉的简单事例。表达能力强的人善于举例说明。
理解能力是创建已知与未知之间联系的能力。
②寻找目标,明确自己该说什么
目标>技巧
目标型思维,是要把事物的目标和手段分开来看,需要思考:采取怎样的行动才能更快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是不是为达到某个目标而服务的?
东大学生的目标清晰具体。目标越具体,执行越容易。考虑当下做的事情,是否与自己的目标一致,不断进行反思。
明确要表达和传递的观点。只需要明确目标,就可以增强表达效果。通过对方已知信息的手段,传递出对方未知的信息。我们需要用一句话做总结,告诉听故事的人,读书的人,我们表达的目标是什么?
没有目标的类比没有意义。距离是为了实现信息有效传递这一目标。
想提高表达能力,必须理解目标=标题,表达前,先树立起标题这面指挥的旗帜。一开始就确定好标题,发言时才会重点突出。需要注意:先后顺序不能错,先确定目标,再选择恰当的手段执行。将任何内容前,都先记录下标题。
寻找目标4步骤:
记住想要讲的内容→
标出重点,思考哪个信息传递到了就该结束了→
选择目标,从想达成的大目标开始倒推,思考需要传递的内容→
确定具体目标,在大目标中添加基于数字的小目标,并设定具体细节,规定期限
通过寻找目标,提高日常生活的辨析能力,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③选择技巧,让表达通俗易懂
我们往往高估交流对象的理解能力。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从A到B再到C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常规逻辑表达,如果直接从A到C出现逻辑跳跃,那么即使告诉他们B这层逻辑可以自己推理出来,这个复杂的过程也是很难完成的。B这一步绝对不能省略。沟通中的障碍,往往是思维跳跃造成的。
用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举例,就是在A和C之间建立B这一通俗易懂的过渡环节。
选择技巧4步骤:
明确目标→
抽取目标中的关键词→
将关键词和图解贴在显眼地方,定期寻找适合举例的素材→
发现好例子,随手记录在笔记本或工作手册上(看到文章里出现的好例子,也要整理记录),这样就能在发表观点时灵活运用例子。
8.逆向思维法(容易只看到正面信息)
①多立场,多角度的观察问题
聪明人可以从10种视角来观察一个信息,也就是学习一个知识点,然后举一反三获得了10个知识点。
观察事物的角度多元化。看到一件事物,可以联想到不同角度,就会不断产生大量新的创意。
从事物的正反两面获得信息。比如,在赞成与反对的二元对立基础上,分别加上经济的和伦理的两个对立纵轴,就形成4种数列的排列组合。而且不断叠加二元对立,就可以组合成更多视角。
②用逆向思维发现新视角
聪明人善于从事物的反面进行分析,也有助于不断产生好的创意。
锻炼创新思维,需要学会思考眼前的事物正确与否,并进行逆向分析。人们往往容易认定眼前的事物是正确的。这时可以尝试一下反对,有助于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找寻事物反面的5个步骤:
确定一个对象→
确定肯定或否定的立场→
寻找事物的正面(列出理由)→
寻找事物的反面(列出理由)→
寻找赞成与反对之外的其他切入口(经济,法律,道德,伦理,历史或第3条路线:如中间立场,有附加条件地赞成或反对)
③掌握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有意识交换完全相反的对立视角,这样可以双向理解。强化思维的深度,是辩论的本质。有不断讨论,才能激发出更新的创意和更深的思考。
寻找多元化视角的4个步骤:(对比)
从多元视角中选择一个想观察的视角→
调查相关事物,思考存在怎样的立场→
每个立场的观点分3条作总结→
分析站在哪个视角对自己最有利,得出结论
9.本质思维法
①全局观和细节观相结合
目光敏锐,常常发现不经意处的线索,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比如将题目和这段时间联系起来,寻找线索,搞清楚到底10年前中国和日本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
同时拥有微观视角(很小的,细节的,局部的)与宏观视角(很大的,广泛的,整体的),并尽量切换自如,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找到小细节与整个事件的相互联系。
4种思维本质上都是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的。
原因思维是从宏观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寻找微观角度的原因。
起点思维就是从看到微观的现象,去了解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的行为。
目标思维是通过手段这一微观视角,来反推目标这一宏观视角的行为。
逆向思维是针对微观表象,进行宏观观察的思维模式。
②寻找本质,抓取要点
聪明人通常能深刻思考,迅速抓住事物的本质。
本质:就是事物的核心,原因,起点,目标,反面都属于本质。是理解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要点。书中所介绍的思维方法,最终目的都是抓住事物的本质。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了解本质有利于更快的掌握事物。
本质就隐藏在微观与宏观之间。观察事物时,时而从微观角度,时而从宏观角度,就能抓住本质。
原因思维与目标思维,让我们获得更微观的视角。起点思维和逆向思维,让我们获得更宏观的视角。
微观与宏观的边界其实并不是十分清晰,而是更倾向于其中之一而已。任何事物,既能拓展更宏观的视角,也能够挖掘出更微观的视角。
寻找本质的4个步骤:
更微观,更宏观的观察→
将微观和宏观联系起来,概括成一个观点→
精简信息,寻找适合描述现象的词语(一句话概括)
③在具体与抽象的切换中寻找本质
东大同学是专通过专心读教科书,从而理解了事物的本质。他们对教科书中的内容滚瓜烂熟。因为考试从不超出教科书知识点。
本质的东西是复杂的。教科书中不会出现多余的举例,有趣的表述等。参考书中有生动的例子,有趣的说明,还有一些可能出的考点。日常生活相当于参考书,深刻一点的内容相当于教科书。但真正解决问题,深刻理解事物,必须熟读教科书。可以将教科书和参考书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教科书中的内容也存在着某种联系。
学习的作用就是通过教科书去理解自己身边的普通的日常生活,学习本身就是为了了解日常生活而进行的行为。当我们发现事物本质时,就要努力在日常生活与其他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这种以日常生活为起点,考察学生对事物本质掌握情况的考题是经常出现的。看透事物本质+与日常生活联系
如何将本质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
找到关系到本质的信息→
深刻理解本质→
在看教科书和其它书时,尝试寻找与本质关联的要点→
联系生活
抓住了事物本质,我们就能够将其应用到其它不同的领域中。
10.案例
思维训练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持续有意识的训练,逐渐养成习惯。看到什么,就多想想为什么,遇到问题,多分析如何处理。
①记忆力强的人,大脑里运行的是原因思维
②表达能力强的人,大脑里运行的是起点思维
发言时不要太啰嗦,讲话言简意赅,抓住本质。
③指示清楚明确的人,大脑里运行的是目标思维
让别人发出简洁明了的指示,其实是有难度的事情。
指示出现上传下不达的问题,就是目标和手段有一个没有传达到位。
④创新能力强的人,大脑里运行的是逆向思维
寻找事物的反面+寻找视角
⑤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大脑里运行的是本质思维
只有为客户提供他们认为超值的服务,他们才会选择持续买单。当人们得到对方的恩惠时,一定会想要报答。
本书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对日常生活的辨析能力。转变思维习惯,就能从日常生活中学到很多东西,这才是学习的本质。
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