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讲,下面的文字应该不是途中随记了,说补记是比较合适的。前面整理的四篇都是途中散余时间里潦草记录的,但如今回忆起10年的周庄之行,觉得还有几件小事值得叙述,以备老来痴呆之日还能找寻。
周庄是江浙地区著名的“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江苏除了周庄还有同里和甪直,加上浙江的南浔、乌镇和西塘。这六个古镇地域相近,风格相似,都是小桥流水、青砖黛瓦,并富有文化积淀,是江南水乡建筑风貌的典型。当时看来,周庄可数六镇之首。在周庄串巷入陌,尤其是沈万三这样的大户人家古宅里,厢屋如迷宫一般,足见家底之殷实,而类似这样的富足人家不是一户两户。周庄有个特产,是以沈万三的名字命名的,叫“万三蹄”,在第二天我们即将囊中羞涩的时候,居然能被张帆固执地买了一个。遭到我的数落后,他竟然在我强烈要求去三毛茶楼喝碧螺春的事情上,反击中文系人的酸样,宁可饿肚子,也要装文学。三毛茶楼在周庄是个看点,那是三毛生前朋友张寄寒先生为纪念三毛而建的,展示着与三毛的来往信件、三毛的很多故事、也有像我一样喜爱三毛的朋友的留言。我即兴在茶楼的留言本上也涂鸦了几句:解梦乡情愁,图泽国神游。倚古镇北窗,茗三毛茶楼。张先生儒雅地翻阅着书籍,他好像已习惯了茶楼的来往客人,我们不去打扰他,他也不招呼客人,互相默契地守候着那份宁静。在周庄,还不能不提一个朋友,一个叫湘君的无锡女孩。是我们在吃晚饭时偶遇的,纯粹是周庄的缘分让我们相识。我记得当时她赠与我们一对很精致的中国结,在张帆的提醒下,我把周庄买的其中一套周庄四季图也回赠给她,算是我们相识的信物。返校后,湘君还与我们偶有信件往来,还曾经特地给我们寄来无锡排骨。
如果现在有朋友去周庄,我还是一样的建议,真的应该在周庄住一晚,为了亲近早晨的周庄,早晨的周庄是最美的,周庄的早晨是和谐的。我落下睡懒觉的张帆,背着刚买的凤凰相机去拍摄早晨的周庄。那时,即便是个机械相机,也是自豪的。早晨的周庄,听着橹声的唉乃声和船娘醉人的吴音,还有那脆耳的粽子糖的剪刀声,钟然是不雅的刷马桶声音融入这水乡晨曦里,也是活着的古镇的一部分。
桥在中国文化里是游子与桑梓的维系,是同出一脉或者乡风相近地域的连接,是心中故乡的牵挂。周庄的桥是周庄人的骄傲,如果说周庄的水是周庄的魂的话,那么,周庄的桥就是周庄的魄。每一座桥有着可以娓娓动听的故事,我用镜头给每一座周庄的古桥作了封存,它们见证着周庄的历史风尘。其中的双桥是最具名声的。我们的宁波老乡陈逸飞与双桥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一副以双桥为素材的《故乡的回忆》,让彼此走进了坊间视野。陈逸飞画的是周庄的双桥,但流露的是宁波镇海故乡的“双桥”,也许很多走过双桥的人,都能找到每个人难以割舍的“故乡双桥”。梦里水乡,在周庄,你能找到眷恋的起源,可能的话,也许就是从双桥开始的。
2012年1月9日
从信阳赴武汉的中巴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