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瞟了一眼电视,发现了一部感兴趣的纪录片《00后》。尽管时间不早了,我还是想多了解一下这部历时12年拍摄孩子成长轨迹看哭无数父母的纪录片。
「儿子洗手,水不烫。」
「我觉得烫。」
「我刚洗完没觉得烫啊!」
「爸爸,那是你的感觉,不是我的。」
当一个4岁的孩子这样和你说话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或许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的顶嘴而生气,然而张同道导演却「如获至宝」。因为他发现,儿子的这个举动,是他小时候绝对不敢对自己的父亲说的。
他不禁思考:00后的孩子,到底是什样的?
从这个契机开始,他拍起了纪录片《零零后》。
他以巴学园里18个孩子为素材,从2006年拍到2018年,历时12年。从孩子4、5岁一直拍到上大学,孩子们经历了几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有人回到起点,有人冲得很远。
从孩子的成长轨迹,我们看到了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
张同道导演说:《零零后》是他用12年写给年轻父母的一封家书。
孩子,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
这些孩子的真实记录,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5岁的池亦洋从小就是一个让人十分头疼的孩子。
他抢了别人的棍子,还威胁小朋友说:「你们谁再敢说,我就把你们全部打成肉泥!」
池亦洋踢足球犯规,被老师罚点球,他一边大哭,一边气急败坏地骂老师是「混蛋」。
上了小学的池亦洋,成绩一度垫底,是班里的「差等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有些「失望」的孩子,在15岁时却代表中国,出征世界橄榄球青年锦标赛。
是什么样的经历让池亦洋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呢?
应该说池亦洋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好的老师,也遇到了理解他的父母。
当池亦洋因踢球犯规被罚又哭又叫时,幼儿园的大李老师并没有妥协,也没有生气地斥责他,而是先安抚他的情绪:「我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可是比赛要遵守规则。」
当小朋友家长集体要求「请走」池亦洋时,大李老师却说:「从另一个角度看,池亦洋为男孩们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
面对这个软硬不吃的孩子,大老师用巧妙的方式引导,在不伤害他的同时,让他明白规则。
上小学时,池亦洋的成绩不好,因为不会写的作业,池亦洋自己气得大哭,说自己「太没用了」。
但池亦洋的父母并没有怪孩子,也没有给孩子压力。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支持了。
直到中学后,池亦洋偶然邂逅橄榄球,内心里那份热爱才蓬勃而出。
为了去美国好好学习打橄榄球,他努力学习不喜欢的英文,努力改变学习态度。
橄榄球唤回了池亦洋内在的力量,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兴趣和爱好,也是他心底的自信。
当他代表中国站在橄榄球全球联赛的赛场,当国歌在大洋彼岸响起时,这个画面与童年重叠,禁不住让人泪目。
作家莱辛说过:「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身为父母,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怀揣一份耐心,引导孩子找到兴趣和目标所在,才能让孩子目光笃定,内心坚强,在成长的路上披荆斩棘。
小女孩柔柔,能在5、6岁时就写出让人赞叹的诗,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和超强的艺术天分。
但柔柔的数学怎么都学不好,小小的她因为不会做数学题而哭泣:「这些数学公式就像森林里的毒蛇。
高中时,柔柔因为数学拖后腿,爸爸妈妈也曾在教育方式上产生过分歧。
爸爸觉得应该给柔柔报个补习班,妈妈则觉得不能为了一纸成绩,放弃孩子一直热爱的舞蹈。
最后,爸爸妈妈决定送柔柔去美国读书,因为这样可以不用放弃舞蹈,又不用担心孩子的数学不好。
出国后,柔柔的成绩很好,甚至开始辅导美国学生学数学。唯一让柔柔难过的是,她与寄宿家庭的关系相处得都格外糟糕。
高中三年,她换了四个寄宿家庭,几乎与每一家都发生过矛盾,其中有一家甚至半夜要把她赶出去:「你看看厕所都脏乱成什么样了?我家不欢迎你这样的人,马上给我滚出去。」
其实,柔柔的人际关系不好,从小就可以见端倪。
柔柔在幼儿园时,就因为不懂如何和小朋友相处,经常被大家孤立,被小朋友说是「傻子」「骗子」。
当时,大李老师为了帮助柔柔,让柔柔担任自己的小助手,来提升她在小朋友们眼中的地位,同时还给柔柔增加了很多和小朋友互动的机会。
长大后的柔柔,在没有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仍然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她给爸妈打电话缓解压力,却因为父母太忙没接到电话,打了好多求助电话也都落了空。
最后,柔柔只好给纪录片的导演张同道打了电话,她说:「我是不是特没用,就连与人相处都做不好。」
幸运的是,经过成长的磨合与自我的反省,柔柔逐渐与第四个寄宿家庭相处融洽。她与房东太太一起做甜品,将自己当成家庭的一份子,用心付出,也收获了认同。
现在的柔柔变得一如她的名字,特别的柔软,她说:「我现在才明白,拒绝是生活的一部分,地球不是绕着你转的,你要想着别人。若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许就不用换这么多个寄宿家庭了。」
导演张同道十分欣慰:「有反省能力,就是成熟的标志。」
是啊,人生岁月漫漫,没有谁是完美的。只有让孩子亲自参与生活,在体验和交流中学会反省与沉淀,才能真正活出灿烂的样子。
池亦洋和柔柔这两个孩子之所以能做回最真的自己,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这与他们父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池亦洋在遭遇学习困难时,父母尽管焦虑,但还是一如既往支持他,为他托底。
因为他们知道,此时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信任,而不是指责。指责再多也不能令孩子的成绩变得更好,不如给孩子多一些的包容与关爱,让他的心底充满温暖的力量。
导演张同道指出:00后的父母多为70、80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注定是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代。
哈佛大学通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证实,当一个人获得爱,在爱中建立强韧而持久的联系,才能不畏艰难,活得幸福。
其中最重要的,是和父母之间良好的关系,父母充分无有条件的爱和信赖,是孩子面对未来的底气。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的时候,放下指责与评价,用爱和信任来为孩子兜底,相信孩子会重拾信心,活得明朗。
还记得孩子刚出生时,做父母的愿望只有一个,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其它什么都无所谓。
然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受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多:希望他成绩优秀;希望他出类拔萃;希望他懂事一些......
其实,与其兜兜转转和焦虑不安,我们不妨回头来问问自己,我们最终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应该开展什么教育,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品质?
这样想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规避自己的行为,找到教育的初心。
尹建莉老师说:「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选择,看似不经意,却全部通向一个方向。原来,每个孩子都在成为他自己。」
深以为然。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长为自由向上的大人,眼里有光,手有力量,不惧不忧,奔跑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