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成语里有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成语,叫作“孔融让梨”。字面的意思是,孔融把梨让给别人吃。
我们知道,“孔融让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中,后来也被《后汉书》等史书引用。这个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谦让的美德故事,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所以,“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自古至今都受欢迎,一般都拿这个故事来教育孩童,要谦让,要尊敬长辈。
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他总是拿最小的那个。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人们听了非常惊讶,称赞他小小年纪就懂得礼让。所以,“孔融让梨”的故事就传扬开了。如今,在汉语里把这称为成语或成语故事。
图片来自互联网
成语里的主人公孔融,当时只有4岁,就懂得礼让,成为美谈,成为教育儿童讲礼貌、懂谦让的经典范例。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因“让梨”的故事,世代相传、妇孺皆知。长大后,孔融更是东汉末年的文坛领袖之一,与王粲、陈琳等并称“建安七子”。他文章犀利,敢于讽刺权贵,尤其常公开批评曹操,最终被曹操所杀。
社会发展到如今,用“孔融让梨”教育孩子的已经不多了,年轻一辈的父母年轻人,自己也并不知道“孔融让梨”的谦让美德,哪里就会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