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成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王国华学生在给我们理论上的诠释之后又分享了他原来所在的中正中学(义顺)的一些做法。
这是一所传统文化气息非常厚重的一所华校。校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孔子像等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比起我们国内大多数学校都要更传统、更中国。在学生集会广场的正前方,“好学力行、自强不息”八个大字,每天都默默地激励着学生。每天早上的升旗礼庄重而隆重,唱国歌、读国家新约、唱校歌(用华文)、校长训话等依次有序进行。学校里不仅开设了传统大鼓、民乐团、武术等CCA课程,还有校长亲自设计的《弟子规》的校本课程。楼道上、楼梯拐角处等地都布置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句子,达到以文化人的宗旨。虽然只是在课件上看到的一些图片,但是这已经足够让我们在场的校长们感到震撼了。
王国华先生又说,学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形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带的成长。例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华人传统佳节的认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正中学(义顺)与华社自助理事会(义顺分部)联办了派送粽子给义顺组屋区较低收入家庭,让学生亲自帮助别人,体验不一样的端午节。学生纷纷觉得这次派送粽子,天气非常炎热,不过当我们亲手送出粽子,那种开心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王国华先生认为,在学校文化的塑造过程中,校长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他刚刚担任这所学校校长时,发现学生不主动向老师问好,于是,他就看到学生先向他们鞠躬问好,弄得学生不好意思满脸通红地向校长鞠躬问好,学生们为了避免这份尴尬,看到老师都能纷纷鞠躬问好了。是谁塑造了学校文化?看来,学校文化与校长的办学理念,个人风格息息相关。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塑造了学校完整的文化形象。
那么,究竟是学校改变了校长,还是校长改变了学校?王国华校长又满面春风地回顾了在他退休时中正中学师生为他举行欢送会的情景。(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12.19)那天早上,广场上聚集了约600多名中二、中三学生,组成“中正人” 和校名英文字母“CCHY”。打着领带的王校长与老师们也站在学生群中,大家都是这些字型的一分子,大家肩并着肩、欢快地挥挥手,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为了留下美好的回忆,站在三楼的老师充当摄影师,把这一幕摄入记忆中。 张珮瑜(中三H)说:“我认为用人体组成字型很酷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在大家心中酝酿着,突然有种感觉,大家瞬间成为了中正人。”黄靖婷(中三H)说:“通过这个活动理解团结的力量,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就如我们身穿中正校服,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中正的声誉。今天,我们发挥了独特的中正精神,我对此感到十分骄傲!然而,这个活动却意味着王校长将离开中正,我和同学为此十分不舍,希望王校长常回来看我们。”
过后,学校制服团体各派20名团员换上了制服,与中一至中三的班长在通往礼堂的走廊形成长长的迎宾队伍。当校长从电梯踏出后,制服队伍为他肃立敬礼,班长们则热烈地拍掌欢呼。连续不断的掌声直到校长踏入礼堂的红地毯才慢慢停下。
今天的欢送会特别由老师担任司仪,每个年级的学生代表都为王校长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礼物蕴含着学生对校长的感恩之心。中一学生代表朗诵了一首自创诗歌,王校长深受感动。诗歌表达了一棵橡树呵护、栽培成长中的幼苗,把最好的给它们,象征了王校长让学生发挥潜能,也塑造学生具有良好价值观。随着,学校管弦乐队吹奏“ You Raise Me Up” 和“Sayonara”,并播放王校长在学校6年来的生活录像。一些马来族同学还用传统手鼓,表演了一首轻快的乐曲。
我特意从网上搜索这个事件信息,再现当时隆重的仪式,感人的场面,难忘的时刻。这个隆重的仪式所表达不仅仅是学校师生为校长退休而举行的一次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仪式把全校师生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理解团结的力量,明白了自己与学校的关系,对老校长的感恩之情,传承了中正精神,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瞬间成为学生永恒的美好回忆。
最后,王国华先生总结道:我们不忘初心,把学生永远放在第一位;学校的教育政策必须根植于价值观并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让多数人改变少数人,让旧人改变新人,让全体师生共同来塑造传承学校的优秀文化;在学校文化的浸濡下,让学生身上烙上学校的价值观从容地走向社会,成为一名对国家有贡献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