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张图,看看这一大堆乱糟糟的东西,瞬间就没有了收拾它们的心情。
这还只是卧室,整理这个房间的计划执行度我却拖延了两周都没能收拾出来。
每天一看到这些东西就头大,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东西太多,没多余的空地方放置,可是堆在地上一大堆也不好看,还有很多的衣服,需要整理,旧衣服该送人的送人,该扔的扔。
这几天整理发现,只要是在白天整理,效率特别慢,没干一会活就会觉得累,然后就躺床上歇的了,一会家里人叫,又去干别的了。所以,还是相当于什么都没干。
今天晚上,孩子被家人带出去散步了,我有空闲时间了,躺了一会,看着这么多到处乱放的东西,实在是碍眼,才终于下地,先从床品开始整理。为了不觉得太枯燥,手机播放了听书栏目。
整理当中,感觉收拾家的这种工作,完全是得看心情和氛围。忽然想到了前段日子看过的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里一个颠覆我认知的理论:从想到做其实并不是两步。
这中间得有具体的执行步骤,设置环境,得有仪式感,才会让做迈出第一步,更容易按着中间这一道程序开展。
从想能达到到做,这中间最关键的是铺垫好“可操作行为”,任何习惯都必须把它定义成可操作的行为,这样才能开始,才能观察,才能打卡,才能坚持。所以,不要再谈高效工作,要谈把手机扣着放;不要再谈锻炼身体,要谈跑步跳舞;不要再谈读书学习,要谈记录与总结。
当我们谈坚持某种行为习惯时,其实我们是在谈坚持为它创造条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身心,他人)
如何创造条件,有个非常出名的故事:
《奥德赛》主人公是为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他在乘船回家途中,有人警告说前方有海妖,它们会用极其优美动听的歌声诱惑船员下船,然后把他们吃掉。奥德修斯非常想亲耳听到海妖的歌声,于是他命令船员:1.用蜡塞住耳朵,2把自己牢牢绑在杆子上,3在穿过海妖的水域之前,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许给他松绑。
你能想象到故事结果吗?船员听不到海妖的歌声,安然无恙,奥德修斯如愿听到了海妖的歌声,但无论他多么疯狂地怒吼要求船员给他松绑都无济于事,因此他也保住了命,整个船队顺利前行。奥德修斯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抵挡海妖的诱惑,于是他精巧地改造环境,使他可以顺利过关。
所以,在如今如此高碎片化的时代,如果咱们谈的是“坚持”“毅力”“意志力”之类“高大上”的词语,那么可能已经失败了;如果谈的是“屏蔽刺激”“减少干扰”“整理桌面”之类的具体行为,那么做一件事坚持下来的概率将逐步提高 。
依据这么理论,我晚上准备整理房间时,就尝试着创造环境:晚上比白天更有心情整理房间;家里人都出去,创造一个安静的氛围,手机播放读书节目,转移思维注意力。
尝试了一下,效果果然是不错的,一个多小时已经基本把大件杂乱物清理打扫出来就剩下些小零碎。就在这时,家人们突然回来了,孩子跑过我这边来闹腾了,我知道我该停下手里的活了
他的到来算是干扰,干扰对坚持习惯的影响,又会引申出另一个概念--“概率思维”。
此外,现在还有专门关于收纳管理的书籍,市场上还出现了收纳师这么一个新兴职业,也可以以后尝试的去看看书或是请一名收纳师帮忙整理房间,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概率思维”这次日志我先不准备再扩展开写了,以后再概述,今天先写到这吧!房间大体打扫出来了,我也累了,休息放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