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鸿渐的恩人
钱钟书《围城》小说里的方鸿渐若不是依赖恩人给他在求学、生活、工作上相助的话,依他个人的能力,恐怕难以生存。虽然方先生的家境很不错,但是方老爷子家教甚严,对子女的要求是尽早独立。因此,方先生很难得到家里的经济援助。
周先生,可谓是方鸿渐的最大恩人。小说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就有详细的内容。方鸿渐留学国外,他的一切花费都是依靠周先生一家的,使得他在国外求学四年回国。回国后,他一时找到不工作,又在周先生的银行里发财。
正如周太太后来所说:方鸿渐住在家里,吃家里,拿家里的薪水,事事都要满足他,事事迁就着他。以至后来,方鸿渐在周家因出入神秘,开罪了周家,周太太大为不满,为此大伤脑筋,导致周先生改变了对方先生的态度,周先生就以“孝”字为大,开导方先生,以方先生回国后极少陪伴父母为由,打发方先生搬出家里,并给方先生多开了四个月的工资,辞退了方先生。
这事让方家知道后,方老爷子开始还埋怨儿子方鸿渐不该这样对待周家,周家是他的恩人,但得知儿子有了新的去向,将赴三闾大学任教时,又改变了原先态度,将周先生说的一文不值,依笔者所见,像这样的父亲怎能管教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儿子,有其父必有其子。
除了周家给了方先生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赵梓楣。赵先生所给方鸿渐的帮助,在笔者看来,多半带有他自私的一面,但是,他给方先生的帮助不可低估,至少是在方先生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帮助,让方度过了艰难时期。
赵先生并不是有意地要帮助方先生的,他带有自己的目地的。他把方先生视为情敌,以为方先生一直与他都在追苏小姐,而方先生此时己有了目标唐小姐,这是赵先生所不知道的。为了让方先生远离苏小姐,赵先生通过关系把方先生介绍给偏远的一所新办大学校长高松林,高松林聘方先生为学校副教授,这正是方先生求之不得的。
眼下,方先生四面楚歌,他有了赵先生的推荐,方先生开始不知道赵先生的用意,天上竟然掉下如此馅饼,并到处炫耀,告诉了他身边所有的人,岂不知,是赵先生有意安排的。有一天,方先生感激涕零,握着赵先生的手,说:你真是我的大恩人,我要好好地谢谢你。这是一个方面。赵先生对方先生的帮助远不止这些,还表现在赵先生的慷慨大方上,主要在钱物上。
当方先生与孙小姐订婚后,身处失业的方先生一时找不到事做,作为孙小姐的“叔叔“赵先生怜悯方先生,一方面借钱给方先生,一方面帮方先生找事做,将方先生介绍给上海一家报馆,巧得是,方先生与丈人同在报馆当差。正是由于周先生、赵先生的帮助,使得方先生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得以生存下来。
2、脚踏两条船的后果
《围城》中的方鸿渐回国后至三闾大学前的那段恋情,他可谓“脚踏两条船”,自酿苦酒。从方先生回国那条船上,不难看出,苏小姐不入方先生的法眼,方先生追求一位有夫之人鲍小姐,他与鲍小姐在船上的友情直至下船而结束,这一切当然逃不过苏小姐那利犀的眼睛。
回上海后,方先生住在丈人周先生家,此时,方先生与女性唯一保持联系的是苏小姐,然而,几次的接触,方先生在苏小姐的眼里是那种不修边幅的人,至于印象,还不算太坏,这在以后的接触中我们可以看出。方先生与苏小姐无论在赵先生家,还是自家,苏小姐都处处为方先生着想,最明显的是,那天,方先生、苏小姐,还有董斜川等人在赵辛楣家的聚会,名义上是讨论诗,实际上是赵先生利用这个机会报复方先生,在赵先生的眼里,苏小姐喜欢方先生,而苏小姐不入方先生的法眼,只不过赵先生没有发觉这点罢了,因此,赵先生不服气,才做出下策,决定利用请客的机会罐醉方先生,好让方先生在苏小姐面前丑态百出,让自己占上风,其实,赵先生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当方先生在赵先生家喝高了,对着痰盂恶心,苏小姐看着就心疼,她护着方先生,用车送方先生回家,这让赵先生大为不悦。在苏小姐看来,自己为方先生所做一切,方先生可能领情,会向她求爱的。恰恰相反,方先生最后一次到苏小姐家,迫于苏小姐软磨硬泡,给了苏小姐一个吻,这个吻对方先生来说,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他不当回事的,但对苏小姐来说,似乎很重要,以为方先生爱上了自已,她沉浸在爱河里,就等方先生的求爱。
方先生给了苏小姐一个吻后,如梦初醒,他知道自己爱的并非是苏小姐,而是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他认为这是罪过,对不起唐小姐,既然晓得,那为何吻苏小姐,他稀里糊涂的举止就连他自已也弄不明白,他自责,立即给苏小姐写信,道明原因,请求苏小姐的原谅,并向苏小姐坦诚自己另有所爱,这下子就有戏看了。
当苏小姐从方先生的信中得知方先生爱的并不是她,而是旁人时,非常恼怒,当然,苏小姐知道方先生爱的是表妹唐小姐,一气之下,她到唐小姐家,将自己所知道方先生的一切全告诉了唐小姐,唐小姐也不是吃醋的,得知方先生的一切后,她失去了理智,决心与方先生绝交。方先生接连写几封信给唐小姐解释,唐小姐根本不予理会。
其实,在唐小姐的心里,方先生还是占有一定地位的,而是一次误会,让唐小姐对方先生彻底失去了信心。当方先生遭到唐小姐回绝后,唐小姐不放心,连续打电话到周家。此时,方先生气在心头,最后一次接到唐小姐的电话,他误以为是苏小姐,也没问对方是谁,对着话筒骂个痛快,在方先生得知是唐小姐打来的电话时,他彻底绝望了,最后一点希望破灭,这就是方鸿渐回国后,脚踏两只条的后果,代价也是沉重的。
3、做真才实学之人
《围城》里的方家大公子方鸿渐在国外留学四年,他先后换了三所大学,居然没拿到一张博士文凭,却花钱办了一张假文凭。不是笔者不信,想必所有的读者也被其迷惑了。那么,在文凭问题上,方先生到底持得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笔者以为方鸿渐不是那么太看重博士文凭的人。
有人不仅要问,他在国外四年,就没想到要拿一张文凭吗?这正是笔者在这里所要探讨的。钱钟书《围城》写的是民国时期一批青年到国外留学的故事,那个时期,有文凭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博士文凭,然而,方鸿渐在争取文凭上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常人的做法,与现代人的思维极为相近。从他即将回国时的情景中我们不难看出,方先生不到火烧屁股,那是不会担忧的,这才考虑到文凭的重要,为的是自己在海外留学多年,没有拿到文凭,回到家乡,无颜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更对不起岳父周大人,是周先生供他在海外留学的所有花费。他明人不做暗事,有了花钱买文凭的念头,付诸行动中的行为令人可笑。
偶然间,他看到了多本民国初期的报刊,其中一本上印有某大学的小广告,因刊登广告的杂志时间长了,二十多年,这学校不知是否存在,方先生他心里没底,就按照上面的地址写信询问,谁料,那登广告的人,原来就是个骗子,人也早死了,己换成爱尔兰人,这人更心贪,他认为赚钱的机会来了,找来便笺,给方先生回信,想从中捞到好处,他在回信中这样说的:“先生既在欧洲大学读书,程度想必高深,无庸再经函授手续,只要寄来一万字论文一篇附缴美金五百元,审查及格,立即寄上哲学博士文凭。”后面,还向方先生自赠了四五个博士头衔。
这是方先生获得假文凭的极好机会,他据此寄上论文并附足美金,那四五个博士文凭,他可以从中挑选一个,拿着博士文凭,光宗耀祖,但是,他一边买假文凭,一边又在制止售假者。
方先生算上一个聪明人,当他收到爱尔兰人的信时,看信纸是普通用的,顿觉其中有诈,便警觉起来,搁下不理,爱尔兰人急了。他采取常人意想不到的手段,在最后一次回信中,让这个爱尔兰人气得吐血,信中说:经详细调查,美国并无这个学校,文凭等于废纸,姑念初犯,不予追究,希望悔过自新,汇上十美金聊充改行的本钱。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不停。
后来,方鸿渐无奈地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了张相,给父亲和丈人各寄一张,信上千叮万嘱说,生平最恨“博士”之称。这只是方先生讲在嘴上,他回国后,因为没有真正获得博士文凭,他过得并不轻松,主要表现在他赴本县学校演讲中,洋相出尽,丑态百出,还有到三闾大学任教,人家赵辛楣与他同去,赵辛楣是教授,而校方看在方鸿渐在国外求学多年的份上只给他个讲师,他心理不平衡,到处碰壁,最终回到上海。
不论处在什么时期,学历就像夏娃、亚当下身遮羞布,有之则好,无之,千方百计求之,于是便有了制假文凭者,求者,则不惜一切代价重金购买,使售假者有了可乘之机。透过方鸿渐在学历上的态度和遭遇,笔者以为,那些为获得假学历的人,要拒假文凭于门外,做一个具有真才实学之人。
4、李老师的铁皮箱子
读过钱钟书《围城》的读者,想必,大家一定不会忘记李梅亭老师随身带的那只旧铁皮箱子,也就是这只铁皮箱子,钱钟书却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大书特书,由此可见,铁皮箱子被作者巧妙地设置,居然写了数页,且妙语连篇,风趣逗人。
笔者看来,与其说是旧铁皮箱子,不如说它是李老师用来装魔术道具的工具,让读者读着为之津津乐道,让与他随行人员都为那只铁皮箱子着迷,试想,现今还会有谁外出,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将一个好端端的箱设计成一口橱?那么,李老师的铁皮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直至出发第五天后,李老师收到了铁皮箱子,旁边还有一同赴三闾大学教书方鸿渐、顾尔谦、赵辛楣、孙小姐,他们都感到李老师的铁皮箱子神秘莫测,甚感兴趣,于是没等到三闾大学的途中,他们便彻底揭开了铁皮箱子秘密。
铁箱子是李老师的宝贝,出发前,想必他为这个铁皮箱子动了不少的脑筋,他精心打造,将箱子打造一口橱,内有数不清的小抽屉,分上下两层,上层摆放的是文学卡片,据李老师所言,这些卡片,照四角号码排列,分姓名题目两种,每张片子天头上红墨水横写着“杜甫”两字,下面紫墨水写的标题,标题以后,蓝墨水细字的正文,是李老师让几个学生手抄的不同的文学卡片,那么,这些卡片到底有多大的价值,李老师非要带到三闾大学不可?用李老师的话说“这是我的随身法宝。只要有它,中国书全烧完了,我还能照样在中国文学系开课。”李老师,你好大的口气呀。
箱子的下层摆放的东西,更是让随行的人想不到的,当孙小姐看到下层时,差点失声惊叫起来,她拿捏不定下层装的是什么,原来,那些用瓶子装的东西是西药。这是大家压根想不到一块的,那么,李老师带那样多的西药干啥?读完《围城》后,我方明白,李老师他一来,为同去的几位老师着想,一旦谁有个小毛病,不用请郎中,药到病除。二来,将西药带到学校,以至卖个好价钱,可谓费尽心机。
不难看出,李老师爱铁皮箱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他在去三词大学的途中,要比同行的人更加关注行李,三番五次到车站打听行李到了没有?结果,他的铁皮箱子还是晚些时间到。李老师此举,无非告诉我们,他关心的是箱子里那些瓶装西药,有没有在途中被压碎。有时,我在想,李老师还算是位好老师,精打细算,这从他的铁皮箱子可以看出,两样东西就将箱子塞满,别无他样,他是有备而来的。
5、《围城》里的人物个性
读了多遍《围城》后,钱钟书在小说里所描写人物众多,以方鸿渐为主人公,还有赵辛楣等人物,他们的个性就很鲜活,并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值得回味。
方鸿渐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一个刚从外留学归来的青年,一到国内,就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不过,读完《围城》后,在我看来,方鸿渐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无论在哪个方面,他一事无成,难道他不努力吗?不是的,他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只是好高骛远,把任何事情看得那么简单,不到火烧屁股,他是不会着急的,以至后来,他一事无成,主要表现在恋爱、事业上。
虽然他在个人恋爱上多次受挫,正如小说中的苏文纨小姐所说,先有鲍小姐,后有她自己,又有唐晓芙小姐,在她们之间,还有一个已经去世的童养媳。
综观方鸿渐的恋爱过程,他在追求个人的理想情人时,始终把握住自己,还算一个比较本分的人。比如,他看中了唐小姐,就远离苏小姐,但是又不敢当面把自己的心思和盘托出,不过,他还是有分寸的。
苏文纨小姐是一名博士,在我看来,她笑里藏刀,阴谋诡计多端。深受其害的当然是方鸿渐。主要反映在她与方鸿渐的交往中。一开始,方鸿渐比较喜欢苏文纨,但方鸿渐认识唐小姐后,渐渐地远离苏文纨,这让苏小姐大为不满,苏小姐设法撤散方鸿渐与唐小姐,将方鸿渐过去鲜为人知的,包括方鸿渐个人恋爱方的事儿全部告诉了唐小姐,使唐小姐对方鸿渐大为不满,最终导致唐小姐与方鸿渐分手,不过,唐小姐她心胸狭窄。
小说里,作家描写唐小姐还没有完全有与方鸿渐分手的念头,心里多少还有方鸿渐,只是方鸿渐没有把握分寸,错失良机。
方鸿渐认识唐晓芙主要是通过苏小姐认识的。唐小姐是苏小姐的表妹,方鸿渐到苏小姐家作客,便认识的唐小姐,几次宴请后,他们成了恋人。
小说中最有个性的人物是赵辛楣,可以说,他具有两面性,一面是他目中无人,这在于他与任何人刚刚打交道上,可以看出来。他与方鸿渐的初次相识,他不把方鸿渐放在眼里,一种目中无人之势。一面是他的热情大方,后来,他对方鸿渐的帮助不小,让方鸿渐暂时有饭碗,经他介绍,方鸿渐到三闾大学任教,并且认识了与赵先生一同前往的孙小姐。
赵辛楣在与方争风吃醋时,恨不能将方鸿渐整个人撒成二半。为了让方远离苏小姐,好让自己独个追求苏小姐,赵辛楣不声不响地将方推荐给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但在方来说,他一直不知道底细,有这等好事,让他从点金银行失业后,很快有了工作,他喜不自胜。直至,他,还有赵先生同时沦会同病相怜的人后,方才知道自己能够到三闾大学任教,原来是赵出力帮的忙。熟不知,赵先生主要是为自己着想,才想出将方支走的。不过,在于方来看,还是感激不尽的。是一个有智慧、有本领、有情义、有情趣的魅力十足的成熟男人,可以这么说,他是方鸿渐的贵人。
方鸿渐与岳父岳母关系搞僵的责任,在我看来,怪不得两位老人,责任全在方鸿渐身上。方鸿渐从留学到回国,一直承蒙周先生周太太的关照。他们将方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给方鸿渐提供吃的,提供住的,管他所有的开销,为他提供工作单位。像这样的岳丈,在我看来,他们已经够意思的了。
对于鲍小姐,钱钟书在小说里讲的并不多。高校长,三闾大学的校长高松年,此人给我的印象道貌岸然,不过,也是一位尽责任的校长。
6、心中装着一座城
若要问何物在我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我会说《围城》。三读《围城》后,感觉其在我的心中尤如一座城,它深不可测。更不想让它在我心中成为一座空城,为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去研究它,试图从中找到更多鲜为人知的东西来。
主要是《围城》中情节、结构、人物,还有文中的小品都是耐人寻味的。起初,我以《说说读过的几本》(原载《无锡日报》)为题,在文中叙述了其结构。其结构就很简单,呈“N”型的,即小说的主角方鸿渐从国外留洋回上海,在上海待不下去,和其他四人一同到外地一所大学任教。一年后,因为待遇上的事,方鸿渐与学校闹翻,又回到上海,这么一个曲折结构,不像其他的长中篇的直线结构,而是“N”型的。其小说结构简单,情节设置的很普通,那么,为什么此小说能够打动读者,主要是小说写作的语言,句句价值如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活。
在《浅析钱钟书小说〈围城〉人物的个性》一文中,我简明扼要地对小说的人物个性进行了描绘。钟书在小说里所描写人物众多,以方鸿渐为主人公,还有赵辛楣等人物,他们的个性就很鲜活,并在我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值得回味。
除了情节、结构、人物个性外,钱钟书在描写人物随身带的行李上,写得也非常细腻,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在《李老师的铁皮箱子》(己刊发《烟台日报》)一文中,抓住了读者不太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李老师随身带的铁皮箱子,我看完后,就觉得这个李老师挺幽默的,与一般人不一样,将个铁皮箱子设计的与现代人用的箱子没什么两样。我们现在用的是塑料箱子,打开也是两层,只是路上带的物品不一样罢了。
李老师的铁皮箱子装着数不清的小抽屉,分上下两层,上层摆放的是文学卡片,据李老师所言,这些卡片,照四角号码排列,分姓名题目两种,每张片子天头上红墨水横写着“杜甫”两字,下面紫墨水写的标题,标题以后,蓝墨水细字的正文,是李老师让几个学生手抄的不同的文学卡片,下层摆放的东西,更是让随行的人想不到的,当孙小姐看到下层时,差点失声惊叫起来,她拿捏不定下层装的是什么,原来,那些用瓶子装的东西是西药。这是大家压根想不到一块的,那么,李老师带那样多的西药干啥?读完《围城》后,我方明白,李老师他一来,为同去的几位老师着想,一旦谁有个小毛病,不用请郎中,药到病除。二来,将西药带到学校,以至卖个好价钱,可谓费尽心机。
其实,小说还有更加精彩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品尝。《狗眼看人》为题,这是钱钟书有意在文中安插的一个典型的小品。以方鸿渐为首的五人,到三闾大学途中,因车票一事,闹出了一个笑话,这个,其实就是钱钟书安插在小说中的一个小品文,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城市笔记。
五人中,他们挑选了赵辛楣、李梅亭两人到公共车站去买票,可是,买票得凭证件,赵先生没有证件,他身着一套新西装,拿着李先生的名片,名片上印有李先生多个头衔。两人到车站后,站长只认赵先生身着的新衣裳,还有他手中的名片,站长将赵先生当作成了李先生,将李先生摞在一旁,撇下李先生不理,还问赵先生是否也当“报馆”主笔。用顾尔谦的话说:这种势利小鬼,只重衣衫不重人——当然赵先生也是位社会上有名人物,可是李先生没有他那笔挺的西装,所以吃了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