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广告史源远流长,若要说起起源,大概要从原始社会的早期社会广告说起。社会广告是人类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的产物,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常常互相交往,交换信息。所以当时社会广告都适用于信息传播的产物。比如夏的鼎用于教人们识别精怪生物;秦的石刻、碑用于歌功颂德维护统治或警示后人;还有政治广告,如:诰、制、策、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敢谏之鼓、判、令等,都是具有政治性质的社会广告。此外,社会广告还有用于军事活动的作用,比如烽火、露布、檄文、表等。当然,还存在一些与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这些活动反映着古人对自然、本身的认识,也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喜怒哀乐等。
商品交换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社会分工相对完善,有剩余产品的出现后,买卖交换行为成为势在必行。在战国以前,中国的 早起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有口头广告(包括了叫卖广告、音响广告和吆喝广告)、实物广告(在各个古代文明中都较为普遍)、标记广告(这些广告慢慢成为商标,有招牌的作用)、物价广告(将定下的物价写在旗幡上便于买者清晰看见)。除此之外还有行商坐贾的广告形式,行商是指采用不同的 器具,摇、打、划、吹,以各类特殊音响来代表不同的行业;而坐贾是指在固定的营业场所坐商,他们常用的广告形式是招牌和幌子。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战国到鸦片战争时期之前,虽然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商品经济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加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汉朝以后,都会棋布,交通运输大为发展,大大促进各领域交流,同时也驱动了广告的发展。战国时期在出现坐贾之后,悬帜广告也出现了,与之异曲同工的还有悬物广告,在那时就已经出现了名人效应广告的“买卖”故事,比如伯乐相马,还有让诗人们在诗歌里写上产品如刘白堕“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使该酒名声大噪。隋朝出现了“告白”残纸,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广告实物。
到了唐代时,行会得到了发展,在这个时期灯笼广告、旗帜广告、诗歌广告、陈列广告都发展了起来,口头广告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宣传了货品信息的同时也招揽来了顾客。宋朝打破了坊制限制,各行业自由买卖,自由竞争,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在两宋时,招牌广告、幌子广告、灯笼广告、音响广告都盛行并且都得到了发展,更加完善更具有诱导性。还出现了彩楼、欢门广告,商家形象的整体包装收到了重视。
在印刷术得到发明和使用后,广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最早的印压广告是“济南刘家功夫铺”,因为印刷术的发展,书籍广告也盛行起来同唐朝一样,广告诗词依然发展不错,这时期出了很多诗词广告佳作,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元朝广告形式基本沿用了宋朝。
明清时期广告具有山歌特征,一、注重以“以义取利”,讲究商品道德与商品信誉;二、在含义上选用吉祥如意为主题;三、在招牌内容上采用与商品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主题;四、招牌别出心裁,自有典故深韵文化内涵引人注目。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输入我国,广告形式多采用路牌广告和招贴广告。随着大量洋货输入中国,外国商人在找寻一个广告的理想媒介,于是报纸作为一个理想媒介在国内流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版中文报刊是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诞生,彼时报纸多与新闻与商业信息及广告并重。鸦片战争以后,英文商业报刊纷纷兴起,在香港地区先后出现了《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等著名英文报,以刊载商业行情,航运业务,广告为主要内容。旧中国历史最久的中文报纸是《申报》,是英国人于1872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逐渐成长起来,1873---1894期间,大批中国人创办的报刊开始发行,但排版简陋,广告只能排在不太显眼的地方辛亥革命前没什么图片,辛亥革命后排版设计都日渐丰富了起来。
五四革命前后,报刊广告持续发展,革命报刊也开始了广告宣传,广告媒介多样化起来,除了最基础的报刊,还有了广播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月份牌广告、电影广告等。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时代的发展与变革,这几种对近代影响最大的广告形式使广告的发展有了新的飞跃,不仅是广告载体的增多,也可见商品种类、需求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广告媒介继续得到丰富发展,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体,灵活多样的让广告业蓬勃发展,广告公司、广告代理商也随之出现并且只能越来越全,广告创意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品牌内涵广告、创意式悬念式广告,广告紧密联系现实社会,开始有了系列广告,文化商品广告活跃起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色政权新闻宣传事业诞生发展起来,广告的宣传也极具政治宣传色彩,各个组织开始刊登自我广告,银行等金融单位也通过报刊宣传业务,商品广告继续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播广告被重视起来要求与群众保持需求紧密结合,1953年我国进入计划经济时期,广告被认为是社会浪费的表现,广告行业进入了萧条的三年直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广告事业又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进出口交易发展,对外广告宣传也开始发展,它加强了世界各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了解。在社会制度下,要求广告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服务。1985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电视跨入广告媒体的行列。这对中国广告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966—1976文革期间,商品广告基本停顿,被扣上了洋帽子,真是让人痛心疾首,这个时期不仅仅是对广告业造成了重大的挫伤,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都起了负面发展。到1979年中国广告业开始复苏,从此中国广告步入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79年后,广告业进入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一年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广告元年。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首先发表文章《为广告正名》,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拟定《上海电视台广告业务实行办法》、《国内外广告收费标准》,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广告业务科,标志着电视广告时代正式开启。1979年11月,中央宣传部颁发《刊报、广告、电视刊登和播放中国广告的通知》,同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辟“商品信息”节目,集中播放国内外广告,北京街头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商业广告路牌。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告电播放了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1983年12月27日,中国广告协会成立(简称“中广协”)。1988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成立了广告学专业。1994年3月,北京广播学院成立我国国内第一个广告学系。199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正式实施。
90年时可以说是广告的“黄金年代”,在1990年前我国商业广告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但是步入90年代后,广告业进入了高速迅猛的发展,1993年政府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广告发展的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广告业在竞价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到如今21世纪,互联网,技术成了广告业新的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跨过广告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广告业的开发,不仅使中国广告日益多元化,也让中国广告与世界接轨,更是诞生出了一系列的优秀民族品牌,比如华为、海尔、李宁等等…
21世纪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为了新时代广告的主流,加之新媒体的诞生让广告传播变得更加迅速了起来,销售额早已超过了电视广告,成为了最大的广告载体。随着媒介形式的多样化、碎片化、大众需求的个性化发展,广告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即讲求创意也讲互动,不断借助新技术手段开展广告活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让广告业迈向了历史的新转折点,40余年来中国广告业陪伴着那些需要广告的品牌不断的在进化与成长,参与、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折射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及百姓生活的变迁,时代记录着我们,而广告则为我们记录时代。
中国广告的历史发展曲折漫长,不断的反映着历史事件与历史影响,这说明广告与历史息息相关,政治、经济、文化都对广告产生着影响,经济发达时广告内容形式都较为丰富,而萧条时例如文革时期,广告发展也收到了限制。
从广告史来看也显而易见的可以看出,广告的传播媒介受科学技术限制。从石刻、碑到报纸、广播、再到电视、手机、互联网,广告的发展可以说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但是无论是古代单调的广告形式还是现代的多元化媒体,都显示出来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