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一个故事讲起,今天早餐吃的晚,想吃午餐已经时下午2点了,街上也只有“黄闷鸡米饭”还在热情的迎客。进店后,首先看到的是挂在墙上的牌子写着:
黄闷鸡米饭15元(小份)
黄闷鸡米饭20元(大份)
然后点了小份,约过10分钟后服务员上菜了,吃饭时没能专注的享受美食(味道确实也不错),脑子开始跑神了,在思考几个问题:
1、如果饭店每天想要提高营业额,是卖大份好,还是卖小份?
假如店铺的营业时间是固定的,流量跟转化率不变;无论大份还是小份,每份的加工时间基本上是一样的,那么同样都是10分钟的情况,卖大份收入是20元,卖小份是15元,当然是顾客选20元对商家更有利。有了这个结论,便引发了我的第二个思考:
2、如果想让顾客尽量选大份,商家应该怎么做?
在回答这个问题这前,想请读者们也仔细回想一下,曾经有没有这样的疑惑。各手机厂商,无论是华为、苹果、三星、小米,发布手机时,不仅外观、功能都彼此借鉴,甚至连定价基本都是以99结尾,最著名的要数小米的1999了; 各大商城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网店,80%的商品定价,也都是以99结尾,为何是这样?难道老外也跟国人一样迷信“长长久久”吗?都不嫌卖东西时找一块钱、一毛钱、一分钱麻烦吗?
其实这些原因都不是,第一个原因是“左位效应”,人们买东西看价格时,第一个关注到的是价格的头一位数,拿小米手机定价1999元为例,相比2000元,就差一块钱,但第一位数,前面的是“1”,后面的是“2”。
第二个原因是“降档效应”,少一块钱或一毛钱,价格就降低一档了,所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么好的**,还不到2000元”的广告语,其实消费者心里第一反应就是:“呸,不就是2000块嘛”。
但即便消费者知道这两个效应,买商品下决定时,还是会被其影响。我相信读者朋友中,肯定已经有持怀疑精神的人了,首先恭喜你,因为你不是第一个,而且有人帮你做了试验。
在2011年,曾在苹果担任资深副总裁的罗恩·约翰逊加入了杰西潘尼,出任CEO,决定打破这一常规,就是把价格上的数字改成整数,比如原本卖19.99美元的商品,直接定价为20美元。背后的理由很简单:整数能让消费者看的更明白,而且传递出简单与坦诚。并信心满满的认为,消费者会为他们的坦诚投票。结果消费者确实为他们的坦诚投了票,第二年,杰西潘尼的销售额几乎下滑了30%,这位任性的CEO也被炒了鱿鱼。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把大份的定价,设定为19.9元。
当然,仅仅这样还不够,另外还要让消费者知道,大份到底大在哪里,比如在价格后面注明大份多*%,至少要大于30%,这样消费进店后,就从吃于不吃,变成了吃哪个更划算。
总结:
1、在相同条件下,提高客单价,有助于提高营业额;
2、将商品尾数以99或9结尾,会使消费者觉得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