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1) 苏秦游说六国
【原文】(因为苏秦游说六国的原文较长又连贯,为了避免研读文言文而造成对历史故事读起来支离破碎,故将原文省略)
[译文]
当初,洛阳人苏秦游说秦王以兼并天下之术,秦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苏秦于是离开秦国,又去燕国,游说燕文公。苏秦说:“燕国之所以没有被卷入战争,是因为赵国在南方,称为燕国屏障的缘故。如果秦国要攻打燕国,那他是在千里之外发动。而如果赵国要攻打燕国呢,那是在百里之内。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之外的关系,没有这样制定战略的。我建议大王与燕国联姻,燕赵一体,那就不用担心什么祸患了。”
燕文公采纳了苏秦的建议,于是给苏秦车马盘缠,去游说赵肃侯说:“当今之世,太行山以东,以赵国为最强。秦国最视为腹心之患的,也是赵国。但是秦国为什么不敢攻打赵国呢?是怕韩国、魏国抄他的后路。如果秦国攻打韩国和魏国,两国没有大山大河,无险可守,稍微推进一下,就可直抵两国首都城下。如果韩魏两国不能抵挡,投降秦国,那么秦国没有韩、魏的牵制,就一定会来攻打赵国。我观察天下的地图,诸侯的土地五倍于秦国,算下来总兵力应该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合纵为一,向西攻打秦国,秦国必破。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割诸侯之地给秦国以换取暂时的和平,秦国越来越强,献计的人得到荣华富贵,一点也不操心自己的国家被秦国侵略的危险。所以,那些主张连横的人,成天用秦国的强大来恐吓诸侯,要求割地,希望大王您要深思熟虑!我为大王制定一个战略,不如使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合纵以抗秦,让六国将相盟会于洹(huan)水之上,交换人质,缔结盟约如下:‘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有的骚扰秦军后路,有的救援被攻打的城镇,如果有背盟不来的,五国共伐之!’这样,诸侯能合纵抗秦,秦国必不敢出函谷关一步,不能危害山东了。”
赵肃侯闻计大喜,把苏秦奉为上宾,尊宠厚赏,委派他联络诸侯。
正在这个时候,秦国派犀首为大将伐魏,大败魏军四万多人,生擒魏将龙贾,占领雕阴。苏秦担心秦军攻打赵国,破坏合纵盟约,琢磨用什么计策对付秦国,想起了张仪这张牌,就用激将法,激怒张仪,让他去秦国。
张仪是魏国人,当初和苏秦是师兄弟,都是鬼谷子门下,学纵横术,苏秦自以为本事不如张仪。张仪游说诸侯,一个也没能成功,在出国穷困潦倒。苏秦把他召来,故意侮辱他。张仪既愤怒又害怕,想想诸侯各国中,只有秦国能危害赵国,就到秦国去。
苏秦暗中派人用钱资助张仪,让张仪得以进见秦王。秦王很喜欢他,任他为客卿。资助张仪的恩人对张仪说:“我其实是苏秦先生派来的,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盟约,认为只有您有能力掌握秦国的权柄,所以用激将法激怒您,又派我给您供奉活动经费,这都是苏先生的安排啊!”张仪说:“哎呀!我身在苏秦计中还不知道!看来我是赶不上苏先生呐!请您替我谢谢苏先生,只要苏先生还在,我就不会提连横之计。”
于是苏秦游说韩宣惠王说:“韩国地方九百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都是韩国出产的。韩国士兵发射劲弩,坐在地上,脚踏弩材,手引凑机,连射一百发也不停止,这是何等勇力!以韩国士卒之勇猛,身披坚甲,脚踏劲弩,手持利剑,以一当百,那是不消说的!但是,大王如果臣服于秦国,秦国一定要求您割让宜阳、成皋。今年给了他,明年又要求割别的地,给吧,实在没有地给他了;不给吧,之前给的白给了,弃前功,受后祸,还得被他打。何况大王您的地有限,而秦国的欲求无限,以有限的地去满足无限的欲求,这正是市怨结祸,都是自找的,还没开战,低已经割给人家了。俗话说得好:‘宁为鸡头,不做牛后。’以大王您这样的贤德,又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得了个牛后的名声,我真是为大王您感到羞耻呢!”
韩王听从了苏秦的话。
苏秦又去游说魏王:“魏国地方千里,幅员似乎不算太大,但是,村落棋布,农田稠密,连割草放牧的地方都没有,人口之众,车马之多,日夜来往,好像部队行军一样热闹。我私下衡量大王的国力,不在楚国之下。我听说大王的军队,有国家正规军二十万,各贵族首领旗下苍头军二十万,先锋军二十万,后勤部队十万,兵车六百乘,战马五千匹,您的实力可不小!以这样的实力,却听从群臣的话,想要臣服于秦国!所以赵王派我来向您献计,合纵抗秦,现在我向您奉上合纵盟约,谨听大王指示!”
魏王也听从了苏秦。
苏秦再游说齐王:“齐国是一个四面险要的国家,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粮食多得堆成山,军队之强,士卒之健,进如射箭,战如雷霆,退如飘风,即便有战事,敌国军队从来未能越泰山,渡清河,涉渤海。首都临淄七万户人家,按一户人家三个壮丁来计算,如果要战争动员,不用远县,光是首都就能动员二十一万兵力。临淄市民富裕殷实,成天斗鸡、赛狗、下棋、阘鞠(tà jū)。临淄街道上,车辆多得车轴互相剐蹭,人摩肩擦踵,举起袖子,都能连城帷幕;一人挥一把汗,都像下雨。韩国、魏国畏惧秦国,那是因为他们与秦国接壤,双方冲突,动员开战,十天之内,胜负存亡就见分晓了。就算韩魏战胜了秦国,那也得自损一半兵力,无法在守卫四方边境;如果战败呢,那亡国就在眼前,所以韩魏两国,不敢得罪秦国,宁愿臣服,委曲求全。但是秦国要想攻打齐国,就不一样了,他得跨越韩、魏两国的国境,穿过卫国晋阳要道,经过亢父的险隘,车辆不能并行,战马不能并驰。用一百人把守,他一千人也过不来。秦国虽然想深入,但是又顾盼猜疑,怕韩魏两国抄他后路,所以他只有虚声恫吓,骄矜谩骂,就是不敢进攻。如此,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秦国根本不敢拿齐国怎样,但是,您的臣下,却建议您向西臣属于秦国,这实在是有点过了,希望大王您稍加留意。”
齐王听从。
下一站,向南游说楚王:“楚是天下强国,地方六千余里,带甲百万,战车一千乘,战马一万匹,粮食储备够用十年,这是霸王之资啊!秦国最忌惮的就是楚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势不两立。所以我替大王设计,不如与五国合纵,孤立秦国。我可以号召太行山以东的国家,按春夏秋冬四时的奉献,来听大王您的号令,以他们的宗庙社稷,强师劲旅,都听大王指挥。合纵,则诸侯割地以事奉楚国;连横,则诸侯割地以事奉秦国。这两计相差甚远,大王以为如何呢?”
楚王也同意了。
于是以苏秦为从约长,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挂六国相印,兼任六国的宰相,北上向赵王汇报盟约成果。当时,苏秦车马排场之大,可比于六国的君王。
[点评]
苏秦凭借一张嘴,从求同存异的角度切入,让各国认清了“合纵”与自己国家的利害息息相关,将相异的六国联合在一起,形成了对付强大秦国的联盟,从而得以同生共赢。
异中求同,是理性的智慧。国家与国家的建交是这样,个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有作为的人,有时固然因为时势的考虑、坚持原则的需要,虽同而存异,虽合而有别,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努力从异中求同,团结所有的力量以便大有作为,这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益处。
团结产生力量,任何一个团队必须先统一思想,成员之间要相忍、相容,要有吃亏精神,要善于在异中求同、在同中存异。领导者要有自知之明,切不要有狭窄的视野、固定的模式、陈腐的框框,更不要疑心太重,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择其善者而从之。遇到困难时,团队成员应该做到患难与共、共同承担责任,处理工作要有大局观念,在处理内部的团结上也要有大局观念,从大局出发求团结,这样团队才能经得起波折和风浪,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