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悖论

本书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在本书开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合作者之一,早年间凑集了一笔善款,在非洲地区为当地穷苦人民挖了几口井,他原以为非洲人民会喝水不忘挖井人,结果发现那几口井没多久就荒废掉了,原来,非洲人民并没有把这些井水资源融入原先的生活,构建新的生活模式。这一经历,让作者意识到,简单的给予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穷人生活的,要想让穷人过得更好,必须要另辟蹊径,于是就有了这本《繁荣的悖论》,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一起,看看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让穷人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将通过两部分的内容介绍本书: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会了解到繁荣的悖论旨在让更多穷人过上好日子;第二部分中,我们来了解一下开辟式创新的入门指南。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的解读。

本书的书名是《繁荣的悖论》,繁荣的意思我们知道,悖论的含义我们也理解,但是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作者所说的繁荣的悖论,指的是在“最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地方”,创造繁荣。具体来说,这里“最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地方”,并不是指无人区,而是指一个没有特定消费需求的特定人群市场。因此,“繁荣的悖论”就是通过一些开创性的手法,让这部分特定人群,对之前没有普及的商品有了需求,产生新的消费市场,从而创造繁荣。

以上说到的没有特定需求的特定人群,在书中被称为“未消费市场”,这个词是本书的核心概念之一,想要系统性地开拓未消费市场,需要依靠开辟式创新。

在谈开辟式创新之前,让我们先来聊聊创新。说到创新,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发明,在本书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看来,发明是天马行空、无中生有的行为,创新则要围绕消费者和企业,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选择以及让企业有更高的利润。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爱迪生找到合适的材料,制造出灯泡是一种发明,之后爱迪生创办企业,让灯泡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则是一种创新。

创新又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持续式创新、效率式创新以及开辟式创新。持续式创新的目的主要是提供给已有的客户更好的选择,效率式创新的目的则是让企业有更高效的生产效率、更高的利润率。以苹果手机为例,根据分析,大部分第一时间购买最新苹果手机的客户,是上一代苹果手机的已有客户,对苹果的老客户来说,苹果手机持续的更新换代,在创新层面就属于持续式创新。

谈完了持续式创新和效率式创新,再来谈谈开辟式创新,开辟式创新可以让收入不高的穷人,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以往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好东西,这种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以及创新,让原本复杂昂贵的产品价格更为实惠,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大众化,让之前消费不起这些产品的人也买得起、用得上,从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未消费市场。

在书中,作者重点介绍了让汽车走进美国普通人家庭的福特T型车以及把手机带入非洲贫困地区的Celtel公司的案例,对于我们中国消费者来说,提到以低廉的价格把商品卖给众多第一次使用的人,大家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拼多多。和福特T型车以及非洲手机公司一样,一开始很多人非常不看好拼多多的业务模式,认为拼多多卖的东西太低端,不符合电商高大上的定位,但是拼多多的确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未消费市场,让很多之前从未使用过手机购物的消费者习惯了手机购物。如果我们是拼多多这些年成长之路的见证者,我们也就切身理解了开辟式创新的意义。

第二部分,让我们接着来了解一下开辟式创新入门指南。

要想进行开辟式创新,先要找到未消费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四个维度来识别未消费市场的存在,这四个维度分别是技能、财富、机会和时间。下面我们依次来分析。

技能维度指的是,如果需要特殊的技能,才能使用一件商品,不具备这些技能的人,即使买得起也不会去购买这一商品,如果我们可以把这个技能门槛去除,那就可以找到新的未消费市场。比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出现之前,消费者需要通过命令行来使用电脑,那时电脑是程序员的独享工具,微软公司让电脑可以通过鼠标来进行操作,于是个人电脑的未消费市场被开辟了出来。

财富维度指的是,虽然一类商品诞生时间不短,但是由于价格太贵,普通人消费不起,这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提供这类商品,那么就可以开启一个未消费市场。福特T型车是这方面的经典案例。

机会维度指的是,很多消费者本来可以从某种解决方案中获益,但是他们所在的地方让他们无法接触到这些方案,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方式,让这些消费者接触到这些资源,那么就可以开辟新的未消费市场。可汗学院把众多的教育资源免费输送到世界很多偏远地区,让那边原本没机会读书的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改变了他们一生的轨迹。

最后一个维度是时间,指的是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挖掘那些有需求但是缺乏时间的客户需求。书中提及这样一个案例,在墨西哥,糖尿病病人需要跑好几个医院,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由于很多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因此错过了治疗的最好时机。一家诊所提供了一站式的糖尿病治疗方案,由此开辟了未消费市场。

根据以上四个维度锁定了未消费市场,后续就可以进行开辟式创新了,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的原则,并遵循一套框架来实施创新。

原则包括:每个国家都存在未消费市场;绝大多数已经存在的商品都可以挖掘出未消费市场;开辟式创新不是一件商品或者一项服务,它是一套完备的体系;未消费市场可以带来规模化,而规模化又可以进一步的降低生产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开辟式创新的框架:首先锁定我们要进入的未消费市场;其次,我们需要使用新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历史上,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都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再次降低了成本之后,我们要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网络,这可以让我们以低价提供给消费者商品的同时又有利可图,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我们需要得到公司高层的支持,因为开辟式创新初期面临比较大的风险,而且在短期内无法马上看到盈利的迹象,这种情况下,这类创新如果没有公司高层的支持,是很难支撑下去的。

说到这儿呢,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看到被称为繁荣的悖论的新经济模式,可以让更多的穷人过上好日子。所谓繁荣的悖论,指的是在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地方创造繁荣,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开辟式创新;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了解了如何进行开辟式创新。我们可以通过技能、财富、机会和时间四个维度,寻找值得耕耘的未消费市场,在找到未消费市场之后,我们可以遵循开辟式创新的原则以及实施框架,大刀阔斧的进行创新,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

以上就是《繁荣的悖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了,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解读,了解到,要挖掘消费者想实现却没足够钱实现的需求,用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他们的这部分需求,这才是繁荣的悖论背后真正的含义。在书的一开始,那几口井之所以干涸了,或许是因为井水是行善之人以为当地非洲人民最需要东西,事实上,那里的人民其实并不那么迫切的需要那几口井,至于他们最想要什么,需要使用我们讨论过的几个维度的方法来探索,靠拍脑袋想肯定是不成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