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本本书的内容:
为了帮助贫困国家消除贫困,各国政府和各类组织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收效甚微。传统的做法重在输送资源,但这些资源不能和当地的市场力量相结合,最后只能造成资源的废弃、闲置和浪费。从日本、韩国等国家从贫困走向繁荣的经验看,企业创新可以在一个贫困国家主动地创造经济繁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不过,不同类型的创新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这本书把创新分为三种类型:持续性创新的目的是改进产品性能,提供更多选择;效率式创新的目的是提高内部效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开辟式创新的目的是让复杂和昂贵的产品变得简单、实惠,打开未消费市场,形成新的增长点。当然,要打开未消费市场,除了低廉的价格,对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在这三种创新类型中,开辟式创新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最为重大。这是由于,一方面开辟式创新需要招募新的员工,来满足新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开拓式创新还会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造就国家经济繁荣的关键要素。
最后,如果你了解克里斯坦森,听完这本书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克里斯坦森是“颠覆性创新”的提出者,“颠覆性”是他最重要的理论。而在这本书中,克里斯坦森又提出了“开辟式创新”的概念。那么,开辟式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个人理解有三点。第一,颠覆性创新必然属于开辟式创新。颠覆性强调的是对资深老牌企业的挑战,并最终重新定义整个行业。所有的颠覆性创新在初期一定开辟了新的未消费市场,这是它能颠覆老牌竞争对手的前提。第二,开辟式创新不一定能成为颠覆性创新,不一定能够发展到重新定义整个行业的程度。可能在它率先开辟了未消费市场后,曾经的未消费市场得到普遍重视,创新者遇到老牌竞争对手的强力阻击。第三,即便未能颠覆成功,也不代表开辟式创新是没有意义的。那位开辟了非洲移动通信市场的伊布拉欣最终把公司卖给了其他企业,但没有他的创新,就没有移动通信行业在这块贫困土地上的繁荣景象。这样的开辟式创新者,永远值得我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