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
在县一级机关中,统计局是一个到上一级开会最多的单位了,而且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国家的经济状况一直在变化,各个统计专业每年的指标增减情况、统计口径、采集方向、填报问题总结等都需要集中讨论说明,并统一思想。所以,到统计局工作后,每年年底都有十几天能到南宁饭店等宾馆开会。
第一次到南宁开会,就是我这个村娃第一次“开眼界”的事了。记得当时局长说,明天全区工业统计年报会议要开了,你还没参加过年报会议,你就先跟老黄去参加吧,刚好开完工业统计的就接着商业统计的,你要在南宁参加一个星期的年报会,要跟父母说的赶快告诉他们,免得他们来县城找不到你哦。
下午,寄信回去给父母后,就打包准备第二天去开会。虽然在南宁读书也有两年时间,以百货大楼为中心的繁华商业街到江南体育馆都逛熟了。但都只是在街上逛,街边各种店却没有几个进去看过。特别是那些叫做“宾馆”、“饭店”的地方,入住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吧?现在好了,自己一下子就也能到“南宁饭店”里面去住一个星期了。
当时的南宁,最高级的应该是毛主席来邕江游泳时住过的“西湖饭店”,下来到接待外宾的“邕江宾馆”以后,就到“南宁饭店”了。进了大门,一栋很宽阔的十二层大楼铺面而来,进到房间,虽然还没有电视机,地板也是水泥铺的,但家具对我来说已经算高级了。办公桌黝黑稳重,台灯典雅精致,连电话机都有,而且还不是我们县委县府都在用的那种手摇半天才找到邮电总机的电话机,而是转几个圈圈就能接通的电话机,洁白干净的床单、枕头、被褥,而且还有人每天来打扫整理。特别是卫生间兼洗凉房,竟然就在房间里,比在单位的“非洲楼”住,要跑到楼下的公用洗凉房、公用厕所好太多了。我东张西望,东摸摸,西敲敲,老黄看见我只顾笑,而且笑得蛮自然的,因为在单位,他也和我一样住“非洲楼”,估计他农村的家里,也没有这么高级的房间的。
开这样的全区会议,最高兴的事就是能见到老同学,然后一起各种吹牛,而且,休息时间还能一起无忧无虑地去逛街,这对我们这些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确实太惬意太享受了。可惜,这样的好事只享受了两年,就被调到计委了。
还好,计委年底也召开全区计划工作会议。原以为这样的会议只有计委主任才能参加,没想到刚到计委第一年的,蓝主任就叫我和他一起去参加全区计划工作会议。
会议在区大礼堂举行。来到礼堂门口,主任拉住我说,等下在里面有两种坐位,前面20排座位是软座的,软座后面是硬座的,你只能在后面的硬座位置坐,不能和我一起到前面去。我听见觉得有点失望,不过马上觉得,这样的会议应该比之前参加的统计年报会议在政治上要高级得多吧。
果然,进来后看见,舞台上的主席台,座椅都铺有雅致的椅套和桌布,主席台两边的落地帷幕大气庄重,柔和的灯光从帷幕后面射出来,只照到主席台上。主持召开会议的领导还没来,只有几位穿着统一服装的年轻女服务员在调整座椅,摆放茶杯,添茶倒水。
身材很好的女服务下去后几分钟,六位领导排成一列走出来,非常像电视电影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某某某走上主席台”那个气势,只是没有谁鼓掌。
台上六位领导坐定后,也没什么开场白,好像开口就是念文件。音响没有开完,而礼堂太大,领导的声音不够大声,我们坐后面的听得有一句没一句的,幸好有文件在手,前面还有本县领导在听,大家就不在意了。
台上轮流讲话,将近一个钟头后,六位领导一起身转屁股就一起走进落地帷幕里面去了。因为没宣布散会,所以,台下的人没有动,大家定定地望着台上,突然感觉有点像西游记里的菩萨现身一样,主席台上灯光还在,人不见了。过一会儿,大家才慢慢的站起来往外走,短暂的年度计划工作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这和统计局开的年报会议那种活泼热情的气氛相差也太远了。不过也可以理解,统计局年报工作,是上级有求于我们的,当然要对我们下级比较热情客气了。而这个计划工作会议,要计划分配的物资,可是下级找上级申请的。
计委到南宁开会也不少,有地区的,有全区的,不过每个会议的时间都很短。比较重要的都是老同志参加,不怎么重要的就让我去充数。后来,有个信息工作会议主任叫我自己去,这回是在建工大厦,刚好碰到老班长,他见我劈头就问“你也来吃床板了?”,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他才告诉我:现在要搞活经济了,各种名目的会议也多了,饭店也动脑子了,接待会议的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就把住宿费提高,把伙食费降得很低,这就叫“吃床板”啦。
八十年代末,国家已经重视经济发展好多年,但我们县却始终找不到什么门路,没有矿藏,没有特产,能大规模生产的只有菠萝和甘蔗,财政包干后,机关干部职工的差旅费都要等糖厂开榨以后才能报。所以,信息会议提议各县把经济信息交流重视起来,为经济发展服务,我觉得对我们县也帮助不大。不仅因为,当时的信息交流速度很慢,只有书信一种,电话很难打,打通了也听不清楚,报纸广告还没流行起来,而且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县,也实在想不起来要什么信息去和人家交流。所以,回来汇报会议精神后就不在意了。
现在想起来才后悔,那时候的信息会议,虽然是官方从当时的倒爷们那里学来的,但确实是中国信息时代的开端了。而且,当时各地政府都是想方设法搞好经济,领导有意无意让我第一个代表本县官方去接触这个新事物,我却没有一点悟性,不懂得乘机努力搞一个信息科出来,虽然本县没有什么特产,但其他县的特产怎么就知道不能拉到本县来?信息交流不方便,可是,在钢板上刻蜡纸然后刷字,我在初中的时候就会了的,只要抓住上级重视这个新事物的借口,再发动各乡镇及时上报各种市场信息,再加上农林牧副渔以及各企业厂矿等,不就有经济信息了吗?这样下来,即使不能当信息科长,也起码能进步到副科级干部了。
参加工作三年后,还不懂得抓住这样的机会,一是我没有准备往仕途上奋斗,二是自己的阅历太浅,又不愿意靠近有心提携自己的长辈,机遇来了就浑然不知了。如果我比较成熟,不耻钻营,那这样的机会应该一下子就能马上抓得住了。满眼不再是瓜果稻黍,而是鞭子库里飞旋着的各式鞭子,而且正有一条向着我飞来,只要自己一使劲就能把这条鞭子攥在手上,立马让自己变成了一个执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