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春风拂面,柳丝渐长,乙巳年头,意气飞扬。岁月如歌,人颜未老,情怀似酒,其味尤香。山川秀丽,皆成画卷,世事沧桑,尽入诗章。且把新诗,得酬壮志,明朝更上,一层山梁。
聒龙谣·乙巳岁正月十三抒怀
乙巳初春,熏风渐度,柳眼微开天晓。华发疏疏,叹人生易老。忆曾经、壮志凌云,看此刻、宝刀锋剽。且高歌、一曲龙吟,惊寰宇,震苍昊。
山川秀,画图中,世事沧桑里,诗篇多少。新词填就,寄雄心遥渺。待明朝、更上层楼,展宏图、再呈襟抱。愿长随、聒耳龙声,共乾坤啸。
正月十三:一盏灯火里的中国
正月十三,年味尚未散尽,春意已悄然萌动。这一天,是点灶灯的日子,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盏盏灯火点亮了夜空,也点亮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灯火,是上灯节的花灯,是灶王节的烛光,是散落在民间的点点星光,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星河,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点灶灯,是正月十三最热闹的节俗。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龙灯盘旋飞舞,象征着风调雨顺;莲花灯含苞待放,寓意着吉祥如意;走马灯旋转不停,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孩子们提着灯笼,走街串巷,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这灯火,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是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
在北方一些地区,正月十三是灶王节。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情况。人们会在灶台上摆放供品,点燃香烛,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烛光,是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是对平安顺遂的朴素愿望。
正月十三的灯火,不仅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古至今,这灯火从未熄灭,它穿越时空,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前行之路。
在现代化的今天,正月十三的习俗或许有所简化,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历久弥新。一盏盏灯火,点亮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民族精神的坚守。让我们在这灯火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前行的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