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完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这是关于在家上学的调查合集,选取13个践行在家上学的家庭作为案例,如实记录,引人深思。
在家上学这种选择,在今天的我们看来,都可谓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另类之举。但书中好几个家庭,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践行这一理念了。其中有好几个孩子,已经在国外读研或读博,也有在国内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或是自考上成教,亦有不以学历为目标,保持终身学习,直接链接社会的。
想想20年前,社会是比现在更开明更多元,还是更保守呢?走过20多年,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刻板,选择更少,更卷了吗?
看了他们的案例,最大的感受是,很多痛苦其实源自于自己给内心设下的牢笼。当你什么都不敢突破,什么都不想改变的时候,你的路自然就越走越窄了。
当然,在家上学并不是只有成功案例,笔者也如实呈现了许多在家上学的弊端:一方父母事业上的牺牲,需要十几年如一日全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过于宽松的环境使某些孩子的规则意识,时间观念比较模糊;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边界的模糊……
相反,许多旁观者想当然以为的社会化不足,知识面不够,学习深度不足,反倒无须担心,至少案例里的13个孩子,普遍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参与度、更强自学能力、更优质的阅读、以及某些领域更深度的研究。
在深深佩服这些勇敢的家长的同时,也有些担忧:其中有些家长明显有些理想主义,也有偏执和控制欲的成分在里面。在替孩子做选择的时候,很难说到底是为孩子好,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
不过,虽然,在家上学有这样那样的优势和弊端,至少这些勇敢的先行者父母,在力排众议独辟蹊径作出决定时,是真正经过深思熟虑过,而大多数人云亦云,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以为万事大吉的父母,也许直到孩子离开自己开始远行,都从未独立思考过真正的教育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