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起恢复上瑜伽大课,也在这两周尝试早上六点半练习瑜伽,早上练习也就是半个小时时间,基本上阿斯汤伽的站立序列体式里做到加强侧伸展式,然后做臀桥和骨盆控制练习。
即使前期已做过心理建设,早上身体的僵紧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
如果说中午和晚上的瑜伽练习让我看起来像是一个有几年瑜伽练习功底的人,那么早上的练习我就是一个十足的初学者。
站立前屈在双腿伸直的基础上双手完全不能碰地,连手指尖也不能,要屈膝60度,指尖才勉强触碰地面。要想让手掌碰地,起码等3个拜日后。会感觉到后侧臀部和大腿根处被拽住了,无论如何都无法伸展和放松。
站立前屈做不了,下犬式自然也只能做简单的变体。脚后跟虽然能勉强落地,却也会觉察到大腿后侧的紧张和牵扯。
拜日B就更难做了,在身体灵活度提升的时候我都很难一步将脚送到双手间,从下犬式进入战士一,那在早上全身肌肉完全没有做好舒张准备的情况下,向前迈步也就越发艰难了。不过好处是髋关节在这迈步的过程中也不像灵活时那样会做外旋的小动作,反而容易找到正确的发力。
每到这时,我就对小红书上看到的那些一清早四五点起床“熬汤”的人感到困惑不已。坚持早起是一方面,更让我好奇的是他们究竟如何克服了身体僵紧的状态?为什么能做到那么多我在身体灵活时也难以深入的体式?身体的变化究竟是要通过怎样的练习频率和练习时长才产生的?
我现在还处于逐渐接受晨起练习的自己的过程中,练习的专注度还远远没有产生,更多的时候是困惑和不满,困惑在于仿佛每日的练习都是原地踏步,甚至还会倒退,不满在于对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不知道这样的情绪还会持续多久,虽然我知道要接纳自己,可践行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我也在这两周的早起锻炼中发现一些身体的情况。比如,原来我一直会认为我的左髋相对右髋更灵活。而灵活对于骨盆来说未必就是好事。灵活且稳定才是一个好的状态,而左髋的稳定性相对右髋会不足。所以以往的练习里,我会将更多的意识放到左髋和左腿上,想着如何去建立腿部的力量,如何去让左髋收向中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右髋就没问题。右髋和左髋是一样的,都是灵活度和稳定度没有达到平衡,右髋是灵活度不够,但稳定性会相比左髋好。这两天早上练习时能明显感受到右臀骶髂关节处有一些卡顿,活动时会发出“咔哒”的声音,而左臀是在大腿根后侧发出“咔哒”声,完全不是一种感觉。而且右侧髂腰的位置会在一些体式中有疼痛感。还有清晨跑步时,也会感到右腿的发力会较左腿更重一些,跑完也是右小腿更酸胀。
发现了身体的异常,却不知道该如何调整。我把这个困惑在周二的课上同老师讲了,老师却和说我,我可能太在意身体的不完美,对于部分虽有异常但却对生活不影响的问题,我可以适当地去降低关注度。有时候越去注意它,反而越容易发生问题。就好比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一样,你的观察会直接影响结果。这个观点也很有意思,无论如何,先接纳自己身体的不完美,其他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