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北美童书”系列第二篇,第一篇为百无禁忌的北美童书
校园霸凌是一个全球范围存在的问题。几乎每个学龄儿童(无论中西)都有所经历,要么是被霸凌,要么是霸凌者,要么是旁观亲历,甚至很多孩子身兼二职、三职。
在中国,校园霸凌一直被视为“只要不出人命就不算大事”的“常规存在”。只在最近一、两年,由于恶行事件频出,校园霸凌才开始被重视。
北美对校园霸凌的定义相对更严格严谨,处置也更强硬。美国和加拿大都有专门的法条解释什么是霸凌以及如何处罚霸凌行为,并要求学校有相关的规程管理老师学生的行为意识,并提供培训加强对霸凌的防范和处理。同时,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反霸凌教育也格外重视 。在笔者所在社区的图书馆里,关于反霸凌的图书占了书架的二层,数百种之多,针对各个年龄段的小读者介绍什么是霸凌、霸凌的各种表现形式、如何应对、如何寻求帮助。
从识别霸凌行为开始
在北美对霸凌的官方定义是故意的、对方不想要的、在一段时间反复出现的伤害他人的行为。然而这个公文性质的定义,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那么容易理解。
类似拳脚相向、抢东西抢钱、威胁恐吓这种行为是霸凌,这个很容易懂,但下面这些行为呢?
- 杰森在最近视力检查后配了副眼镜,从此得了个外号叫“四眼狗”;
- 同学们知道麦克胆子小,就经常在他上厕所时,躲在门边突然跳出来吓得他嗷嗷叫;
- 汤姆的个子比较矮,几个高个子的男生经常把他的帽子、书本抢走,在他头上互相扔来扔去,汤姆又蹦又跳却抢不回来,气得满脸通红,眼圈儿里都是眼泪,那几个男生却哈哈大笑;
- 玛丽经常发现自己的铅笔被弄折了、作业本被撕掉、课本被丢到垃圾桶里;
- 莉莉吃惊地发现,同学们中流传她在追求校棒球队队长,而且已经跟他上过床了,可她只是前不久碰巧跟他参加了同一个课外活动而已;
- 玛莎和安妮是好朋友,但突然之间,安妮和班上另外几个女孩玩在一起,从此再也不理玛莎了,而且在餐厅里,那群女孩还会故意地在离玛莎不远的地方切切私语,玛莎能隐约听到她们提到她的名字;
- 珍妮的脸书上经常有人匿名骂她,有时她还能收到一些不堪入目的纸条;
…………
事实上,这些行为都属于霸凌行为,然而,由于它们更隐蔽、更有伪装性,而变得难以识别。因而,反霸凌的第一步,是教会孩子如何识别霸凌行为。越早识别,对孩子的伤害也就越小。
霸凌不仅仅是直接的肢体冲突或恶语相向,还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起外号叫外号、讽刺挖苦调笑、散布谣言等的语言霸凌,或者刻意孤立、欺辱某个孩子的群体霸凌,用短信、email、微信、社交媒体等等发起的网络霸凌。
受到霸凌时怎么办?
在中国霸凌事件的讨论中,“打回去”的教育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议。而北美的反霸凌图书告诉小读者绝对不要回击。原因很简单:霸凌本身就是一个力量不对等才会发生的行为,被霸凌的孩子一定是不够强大的一方,那么回击,无论是肉体还是语言的回击,都必然带来更大更猛烈的伤害。
比较好的办法是寻求可靠的成人的介入。比如告诉老师或家长。那么问题又来了,向成人,尤其是向老师校长报告霸凌事件算不算打小报告?回答是坚决的:不是!两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打小报告,是为了让别人陷于麻烦,而报告霸凌,是为了让已经产生麻烦中止并得到解决。
另一个好办法是结交真正的朋友,并跟朋友在一起,霸凌者一般也不敢招惹一群人。那么,风险又来了,如果结交的是“坏朋友”,有可能是免于被霸凌了,但很可能会被迫同伴压力学坏,甚至成为霸凌者。怎么区别真正的朋友和“坏朋友”呢?最关键的衡量标准就是:真正的朋友让你做你自己,并用同伴压力迫使你不断进步;“坏朋友”让你必须保持和他们一致,却不管你对此有何感受,他们用同伴压力让你做你不情愿的或者事后会后悔的事。
而最好的办法,是使自己变得强大。霸凌者总是会挑出看上去比较好欺负的倒霉蛋,而且会充分利用被霸凌的孩子自卑、胆怯的心理,让对方觉得是自己做错了才“罪有应得”。霸凌者很少去招惹那些自信、有主见的孩子。
为什么偏偏是我?
被霸凌的孩子会产生自卑、抑郁、厌学心理,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自杀。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要面对这样不公的命运。
在北美的反霸凌教育中,都提到一个Why Me的问题。这也是中国霸凌事件中常问的问题,但在中国,这个问题几乎者是责问受害者的。“为什么他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要不去惹他不就没这事儿了?”这种问责,无疑是对被霸凌的孩子的二次伤害,这个伤害甚至比霸凌本身的伤害更疼更深刻。好比是在被霸凌的孩子乌云密布的天空再加上几个霹雳。
而在北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坚定的“这不是你的错,你值得别人的尊重”。事实上,很多时候,被霸凌的孩子没有做错任何事,之所以被选中,可能只是他在某一个倒霉的时刻恰好出现在那个“坏孩子”的视线,甚至,可能正是因为他过于优秀或过于独特,所以碍了“坏孩子”的眼。
不要袖手旁观
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青少年目睹过至少一次霸凌事件。但大部分时候,目击霸凌事件的孩子要么跟着起哄,要么悄悄走开。对霸凌不作为是对霸凌行为的默许和鼓励。因而,反霸凌图书的另一个重点是:鼓励目击霸凌事件的孩子不要袖手旁观。
目击者能够采取的行动可以是以下任何一种:
- 当场制止霸凌者的不当行为;
- 迅速把被霸凌者带离现场;
- 向成人报告;
- 给被霸凌者安慰和支持,哪怕是事后;
分析霸凌产生的原因
在这些儿童反霸凌图书中,编者都不忘记体贴地让小读者了解霸凌者之所以会有霸凌行为。
霸凌可能是因为霸凌者自己的低自尊,需要用“欺压”他人的方式得到心理的满足;也可能因为霸凌者自己就过得很惨,比如父母天天吵架、兄弟姐妹失和、生活困难无助,因此没有学会与人正常的交往方式。
霸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如果小伙伴们都欺负小明,会让你感觉如果你不欺负小明就可能会被小伙伴抛弃,甚至你就变成了另一个小明。所以,教育小读者反抗这种不良的同伴压力,不与霸凌者同流合污也是这类图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很多时候,人们会在脑海中把霸凌者描绘成一个熊孩子,然而,还有一类霸凌者却是那种样样出众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是如此出众,在老师眼中声誉清白,在同学中又一呼百应,以致于随便就可以让一个他们看着不顺眼的同学倒大霉。
另外,不要以为霸凌总是来自“不怀好意的敌人”,很多时候,尤其是女孩子间的霸凌大多来自朋友,霸凌者或者以朋友之名,要挟、控制受害者,使她难堪、难受,或者出卖与受害者的友谊,换取个人利益。青春期和青春前期的女孩子要格外对此有思想准备。
反霸凌的社会资源
由于整个社会对霸凌的重视,相比于中国,北美受霸凌的孩子有更丰富的渠道获得帮助。家长、老师、辅导员、校长都会回应霸凌事件,如果学校不够配合,家长和学生可以向教育部门投诉。除此之外,两套书的最后,都开列了长长的反霸凌救助网站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关怀热线,鼓励受霸凌的孩子主动寻求帮助。
本文主要参考的两套反霸凌图书:
注:本文仅授权公众号“阅读第一”使用。
更多与阅读相关的文章
走近北美的儿童图书,体验迥然不同的东西方儿童教育理念
百无禁忌的北美童书
如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为什么北美孩子的阅读量大
不一样的加拿大:不安静的图书馆
不同年龄儿童的阅读特点和给家长的建议
英语分级阅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