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读过上一章“荣誉勋章”的看官,应该还有一些回味吧,好家伙,这帮小姐姐刀光剑影、所向披靡的,还真就是不让须眉哈。但是总感觉缺了点啥,这整天打打杀杀的,和心目中的文弱小女子形象有点反差太大呀,还有别的风格吗,比如说文静点的,斯文点的那种。
当然有。
中国有句古话——文武双全,
伟人诗词也曾经慨叹:“....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不论从汉语言“对仗”的角度,还是个人崇拜的情怀,都不应该重武轻文,否则这部作品轻则“偏坠”,严重的都会“脊柱侧弯”,走起路来还以为老衲在模仿某影帝呢!
从本章的标题基本可以看出,“武”的整完以后,这回是要认真拽“文”的了,当然,女性主题是不用强调的,仿效一下上一章“巾帼女”的称谓,本章马上就要“一勺烩”的小姐姐们,暂且就称之为“文采女”吧,毕竟叫“风骚女”虽然是一个意思,但是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还是不触那个霉头为妙。
那么问题来了,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
说起文学艺术这玩意,还真就不分高低贵贱,大雅之堂迎风低吟可能千古传诵,市井民间的俚曲小调照样也能流芳百世,传世之作《诗经》、《楚辞》之类的,貌似采自民间的比例更多一些,再过分一点,有点猥琐上不了台面的“十X摸”之类的作品,也是有一定艺术价值的。
看来这个“文采界”比前面章节已经唠过的“巾帼界”的水要深很多呀!而且还不太好把持,一不小心可能就有“三俗”嫌疑。
处理这种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住“一根筋”,起码不会把老衲自己给绕进去,咱们本章就掐住一个基准点
——“作品流传度”
至于叙事手法,既然上一章论“武”的都采用“某瓣”评星级的套路,那这一章拽“文”的用上就更应景了,毕竟“某瓣”本来就是以文评影评见长嘛!
一星级★
首开先河——庄姜
这谁呀?乍一看略显突兀哈!
你这妖僧整点小众的还能勉强接受,这也太离谱了吧,完全的“生僻字”,康熙字典翻多了吗?
切莫动怒,如果持续关注本作品的话,应该知道有个小规律隐含在很多章节之中,回忆一下,为什么吕雉就是独一档,为什么武媚娘那么牛掰,还让陈硕真抢了风头?
道理很简单,因为凡事都讲个——先来后到。
吕雉是历史上第一个够资格称得上皇后的女人,也是第一个太后。
你武女皇再牛掰,不好意思,陈硕真先称帝了,乖乖滴站到后面去。
具体原因和情节这里就不再复述了,有兴趣可以看看“王的女人”和“王中王”那两章。再次建议各位,如不嫌弃,本部拙作还是连着看更有意思,历史是有连续性的,本部作品也是。
同理,本章的这位庄姜,之所以突兀地站在这里,也是因为先来后到,这大姐是史料上能考证的第一个“出版”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别管红不红名气大不大,这个开先河者,是有资格享受“一星”待遇的。
有一点需要多磨叽两句,这个先秦时期的女性称谓,是和咱们现代常规理解不一样的,这位庄姜,其实并不姓庄而是姓姜,她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公主,“姜”是齐国的国姓,这不需要多解释,各位应该都知道武王论功行赏的时候,军师姜子牙正好就分到了齐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一带。
至于这个“庄”也不难理解,由于诸侯国之间的联姻习俗,齐国的姜公主正好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所以历史界和文学圈里都习惯地称之为“庄姜”,至于真名嘛,恕老衲无能为力了,确实无从考证。
这位冷门生僻的庄姜女士能光荣霸榜一星级,并不是依仗诸侯官二代身份,也不是在卫国后宫疯狂开启撒糖或者狗血模式,人家是标准的“文学女青年”,不但能在官方“刊物”上公开发表作品,更关键的是,这个刊物还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江湖人称
——《诗经》!
拷贝粘贴一下吧,毕竟不是太熟。
《诗经.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大致意思是,燕子在天上飞着,女儿我就要远嫁南方,实在是很不情愿,只能常常想着父王的叮咛了。
女儿出嫁,对父母的依恋倒是常见,可是在这首作品之中,以老衲并不是很高的文学素养,都能隐隐感到好像不止这些,这个齐国公主对这桩婚事貌似十分抵触。
好个信儿查阅了一下相关史料,验证了老衲的感觉还是很准的,庄姜和卫庄公的夫妻生活并不美满,他那个老公也是春秋时期出了名的渣男极品,看来女性的第六感还真是准啊,出嫁的时候就有预感,只是确实和本章“文采”的定位不搭,一笔带过吧!
二星级★★
家学渊源——班昭,蔡文姬
当今社会这个“二代”的说法盛行一时,但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什么好词儿,多带有贬义性质,比如:官二代,比如:富二代,甚至连城乡结合部的社会闲散人员,一旦拆迁都能混个“拆二代”。
其实这个二代的称呼,在以前是一种尊称或者说炫耀的用词,一般人还不敢用呢,那得是货真价实的名门之后。
本章获评二星级的这二位,就是标准的名门二代。
班昭女士,家父乃汉朝著名文史家班彪,家兄那就更拽了,江湖人称班固,代表作《汉书》。
蔡文姬女士,家父乃汉朝著名文学家蔡邕,她的干叔叔也就是蔡邕的拜把兄弟更猛,乃建安文豪之首,曹操。
先说这位班昭女士。
这位班昭小姐姐,如果用文学青年,或者知名刊物上发表些许作品这个标准来评判,明显是格局偏低,摆个方块码几个字那些小伎俩在班昭根本不够看,班固编写《汉书》的时候她就是“副总编”,在哥哥因病去世后,整部书的后半部分完全由她主持完成。
家人们,这可不是怨天尤人的那种悲凉诗,当然更不是什么言情架空类的流量小说,这部作品是《汉书》,是位列二十四史的经典之作。如果历史学术圈搞这个评级,二星怎么能行呢?至少五星半!
只是在本章开头老衲就打了预防针了,遵循的标准是“作品流行度”,二十四史这东东,说经典那是没跑的,可要是说起流行来,好像有点难为人了,除了学术圈人士,谁没事会翻这些玩意啊!
只能二星了!
至于这个蔡文姬女士,悲惨身世和传奇经历倒是有点料,被南匈奴掳走又被干叔叔曹操给赎了回来,确实挺传奇,写小说正合适,只不过和本章文绉绉的主题有点不搭,不想多费笔墨。至于她的作品嘛,“悲愤诗”,“胡笳十八拍”倒是有点小名气,但是要说流传度,好像还差点意思。
那怎么和班昭一样混到二星了呢?
理由很简单。
这位蔡文姬是“五言诗”文体的首创者,那首“悲愤诗”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第一部五言诗词作品。
看看,又一个开先河的。
这个汉代,其实最流行的文体是“赋”,最有名的当然是那位司马相如了,一会他媳妇也会出场,而且这位司马相如,好像也是本书的老熟人呀,还记得陈阿娇在长门宫空虚寂寞冷的那档子事儿吗(详见第11章“宫廷玉液酒”),司马相如就写了一篇《长门宫赋》,小阿娇给了多少稿费无法考证,估计少不了,咋说人家也有“金屋”嘛。
在这个固定文凤且才子辈出的大汉时代,蔡文姬能自创一种文体,而且还能在后世被广泛采用,这分量给个二星不够格吗?
只不过那首“悲愤诗”过于冗长,情景也有点悲凉,对蔡文姬女士表示同情之余,原文就不在这拷贝粘贴了。
三星级★★★
多情天后——鱼玄机,李冶
不熟哈!
很正常,这二位虽然很多作品被选入《全唐诗》,但是论知名度和流传性,貌似战力值堪忧,着实不怎么红。
那怎么入选三星级的,有黑幕吗?
原因嘛,严格说有点上不了台面。
这二位女侠和其他女性历史人物不同,有点超然脱俗的气场,不但颇有才气,还彻底参透了那些所谓“男欢女爱,情为何物”之类的俗世烦扰,颇有女性思想解放“先驱者”的架势,用大白话说,这二位活得比较“通透”。
被老衲一顿弯弯绕整的有点迷糊吧,没办法,整那些高大上的词儿,老衲确实功力不够,每次一看网络上那些精致还富有哲理的“鸡汤文”,老衲都会自卑地马上“翻篇儿”。
鱼玄机和李冶的经历有点相似,都当过道士(准确说是道姑),都有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最后也都成功地调整了心态,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鱼玄机和当时文学圈内温庭均、李郢等大咖“私交”甚密,李冶也毫不逊色,韩揆、刘长卿等“男闺蜜”也是圈内有地位的......,
干脆不端着了,直白一点说,这二位大姐的私生活有点“混乱”!但是请各位不要往那个方面去想,本章也不想和各位讨论什么公序良俗问题,咱们主要围绕“文采”这个话题,还是先看看二位的作品吧!
鱼玄机:《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李冶:《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小词儿,够直白够通透不?
现在各位应该知道老衲为什么顶着压力给这二位三星评级的初衷了吧。
凭什么就一帮老爷们在那吟风弄月,看见美女就诗兴大发,有的一不小心还混成了名句,咱们女同胞照样也有才华横溢的,看见帅锅或者才子也有权力诗兴大发,感情不顺吐个槽倾个诉,也是有可能广为流传的,这才是男女平等嘛!
虽然“男女平等”这个词在现代社会曝光率更高,但是说实话,有时候这环境这思想,还真不如古人做的到位呢!
四星级★★★★
遇人不淑——卓文君,李清照
这二位,感情经历和上文鱼玄机和李冶高度相似,都是遇人不淑碰到渣男了,区别就是最后没有那二位看得通透。
估计有人会问,连三星那两位都不如,还能进榜,居然还给了四星,这黑幕太明显了吧!
切莫着急吐槽,记得本章开头定下的那个评判的基准点吗?
就是那个——作品流传度。
没办法,这二位的词句流传度太广了,那些小女子感情波折命运多舛啥的,在传世名句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想低调不上榜,想安静滴躲在屋里惆怅一会,
对不起,实力不允许呀!
先看卓文君女士。
记得上文提到司马相如的时候,老衲说过他媳妇马上也会出场吗?
这不就来了吗,就是这位卓文君女士。
诶呦!标准的郎才女貌呀,多般配呀!
嗯!除了卓文君他爹,其他人好像都是这么看的,连皇帝大人都夸好一对神仙伴侣。
不幸的是,看的最准的还真就是那位卓老岳父!
这个司马相如,按现在的话说,是标准的“渣男”。
看来真应了那句话:“父母同意的,可以备选,父母坚决反对的,最好要三思......”
有时候不要总拿“封建包办”的大帽子乱扣,这个世界上最关心子女的,还是父母!
闲话少说,文在精而不在多,这位卓大才女作品虽然很多,有的已经失传,但是老衲认为她能光荣霸榜,不用整的太多,只一句就够了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节选自卓文君《白头吟》中的这一句,被写进了多少歌词编进了多少剧本,咱们暂且不论,老衲就掰扯一个事儿,有多少青春的、早恋的小姑娘小小子,把这句写在了情书之中.......
写了就写了,也没啥不好意思的,老衲就想知道你们大胆引用的时候,知道这句的出处吗?
学习很重要啊!腹有诗书气自华,搞对象都能提高成功率的。
下面来唠唠李清照女士。
不用说,这名头在文学圈绝对响当当,标准的大咖,文坛杰出女性的代表人物。
对于红到这种地步的“一线”大咖,老衲下笔那是相当谨慎的,因为不想被别人说复读机或者炒冷饭,以前经常用“剑走偏锋”这一招,力争从另一个角度给大家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一线红人,不过本章属于“文采”当道,穿透得太那啥,有点没正形儿,咋说文学也是主流高大上嘛!
那咋整呢?
还是接地气的老招式,整点被写进歌词或者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中的名句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个各位应该刷过吧)
【寻寻觅觅.....】(有点年代感哈,刘天王的经典名曲)
【月满西楼】(这个可能有点小众,纯文艺片)
..........
五星级★★★★★
期盼已久的五星好评终于要露面了,当各位看到四星级都已经是李清照那个咖位时,估计对这位压轴出场的更感兴趣了吧。
一纸成名——薛涛
各位闪着腰没?
你这妖僧太过分了啊,这谁呀,就算是个女才子,能压过李清照,卓文君一众大咖吗?
说你黑幕都算轻的了,是不是潜规则了?
听老衲慢慢道来。
这位薛涛女士,作品,是有一些的,但是不咋红,名头职称啥的也算不低,和上文三星级的鱼玄机并称唐代四大才女。
就这些吗?
怎么可能呢,黑幕啥的倒是不在乎,这个清白名声老衲还是很在意的。
隆重推出——薛涛笺
从记载中可知,这个薛涛笺是为了便于写诗自行设计制作的笺纸,薛涛用自己设计的涂刷法,做出了小彩笺,为了变花样,还将小花瓣洒在小笺上,制成了红色的彩笺。这种蕴含女性特有美妙才思的红色“薛涛笺”,配上以薛涛俊逸的行书书写的清雅脱俗的薛涛诗,一时间广为风行,成了当时文人雅士收藏的珍品。
你这妖僧讲了半天制作工艺啥的,到底想整什么幺蛾子?
五星级大瓜马上呈现。
这种精美小制作本来是写诗和秀书法之用,后来上层社会和文化圈人士之间的书信往来也经常用到,再后来嘛,有一段时期还成了情侣间寄相思、秀恩爱的专用品,当然在网络和手机普及之后,逐渐不受待见了,不过在某些关键时刻(你懂的),这个还是可以拿出来用一下的,说不定真就有提高“成功率”的神奇功效呢!
这些民间的貌似有点不够的力度哈,没关系,还有高大上的呢!当前时代,正宗复杂工艺制作的薛涛笺,还是收藏界的宠儿,甚至外交礼节上的“国礼”,有时也出来客串一下的。
怎么说文学诗词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薛涛却与众不同,这个薛涛笺咋说也是物质的,而且还制作精美收藏价值颇高,仅凭这一点,就是其他女才子无法比拟的,这个五星好评,其实可以看做是个特别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摘自周杰伦单曲——东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