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房产媒体报道中,学区房价格屡屡创新高,其背后原因是家长看中学校的整体综合资源,更是关注它的优秀师资团队。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若自己的孩子能在好学校遇到一个责任心和教育能力双强的老师,实在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大幸啊!
进入国家队,首次和教练交锋
《摔跤吧!爸爸》中的大女儿Geeta很不幸,进入新的环境,碰到一个只盲目推崇技巧,不懂“因材施教”的教练,一个世界冠军苗子几乎毁于一旦。
Geeta进入国家队前夕,对不曾谋面的教练有些许焦虑,作为女儿优秀的启蒙教练,父亲老马遂一同相陪前去。老马和教练的交谈中,教练漫不经心的对话让老马不安,他还故意当着老马斥责Geeta的训练动作,老马没有过多言语,带着担忧离开了大女儿Geeta。
外部环境的改变,新鲜事物的层出不穷,像海浪拍打礁石一样冲击着大女儿单纯的思想,原有的专注力被眼花缭乱的事物干扰分散:看电影、饮食破戒、化妆和购物,训练也不再投入专注。
孩子进入新阶段,家长需要关注情绪和思想
孩子成长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现象频频发生:小学或初中时特优秀,进入高一级阶段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住宿寄读制环境,同学之间的各种不良习惯和不当言行互相交杂,打破了原本单一的学习模式,学习专注度持续降低。
学习环境的更新,如同打游戏一样,闯关晋级,游戏难度都会加大,更何况众多优秀学生云集,成绩名次自然重新洗牌。曾经的佼佼者在新阶段里变成路人甲,曾经备受师生的宠爱在新一轮环境里不复存在,孩子顿时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思想也随之急速转变。
周围环境的变化、情绪的波动造成孩子的学习分数下降。通常就在这个阶段,下滑的考试排名如同骤然响起的警报器,引起家长的高度恐慌,不安和焦虑好似突发的地震,猛烈地撞击家长的内心。至此,家长一味的指责,觉得孩子没有以前努力;家长无休止的唠叨,认为孩子对学习开始产生惰性;家长马不停蹄的张罗,让补课“丰富”孩子的生活。
孩子心智不成熟,本就无法应对外部环境导致内心突如其来的变化,而家长的不理解更似火上浇油,隔阂就此产生,逐渐排斥家长未经同意的各项安排。觉得无法和孩子沟通,家长开始求助班主任,希望老师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家长的意图被孩子摸清后愈加疏离,导致孩子、家长、老师这三方进入一个死循环。孩子无处释放的焦虑,尚未有足够的能力去疏导自己的苦恼,遂在手机和游戏中获得鸦片似的短暂快感。种种表象再次拉响黄色警报,家长全方位警戒,亲子关系进入新一轮的高度紧张环节。
老马用两种方式协助女儿们成长
Geeta探亲假中,老马所有的顾虑逐一兑现。Geeta和妹妹的一番对话:现在我也可以教教你一些动作。浮夸的心态、外形的改变,老马知道必须要有作为来扭转女儿的思想。
第一次:教训+等待
在练习场地上,老马欲用实战摔跤来提醒Geeta,不曾想到,因为体能的丧失反而落败于Geeta。望着女儿骄傲离去的背影,躺在泥地中的老马陷入沉思。
其后很长的一段时期里,老马训练小女儿同时,暗地里时刻关注大女儿的赛事,等待她的醒悟和回归。
第二次:唤醒自我
孩子的成长会带动父母教育观念改变。未删减版电影中,小女儿也如期进入国家队,老马只对她说了一句话:“爸爸老了,你只要不忘了你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就可以了!” 果不其然,小女儿戒骄戒躁,避免了大女儿的弯路。
教育观念的碰撞
日常训练中,教练推崇使用技巧,老马讲究战略技术;
国际赛事连续失利,教练用宿命论安慰Geeta,老马用数据为女儿分析失败的原因;
为了奖牌,教练让Geeta减重,参加51公斤级比赛,老马坚持初衷;
决赛前,教练满足于银牌,老马注入女儿成为榜样的力量。
学校中,家长普遍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孩子多多获取老师的关注。若自己的孩子受到老师特别宠爱,家长欢喜雀跃。倘若孩子没有得到重视,或在学校遇到挫折时,他们在家庭中反常表现是告诉自己家人的第一反应。家长无需着急,转换思维,把当下的处境当成孩子的受挫锻炼。忍受挫折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所有的老师都是喜欢优秀学生,却会更偏爱默默努力的同学。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劣势,发挥TA的特长,不断帮助孩子,弥补TA的短板之处,鼓励点滴进步,同时和老师沟通,让孩子的努力被老师注意到。教会孩子明白,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他人的目光,而是自我的成长和内心的成就感。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仅是养育者,还是一个潜能发现者,一个心理理疗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优秀的老师除了教授知识,更是向学生传递了一种优美的人格力量。能遇到优秀的老师是我们生命中弥足珍贵的契机,倘若没有,那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
--全文完--
(完成胜于完美,感谢晓青让我的文章趋于完美!)